-
公开(公告)号:CN117552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09487.4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液氨‑柴油缸内直喷式内燃机的高效点火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的内燃机包括气缸盖、气缸套、活塞、进气阀、排气阀、电控单元以及测量内燃机状态参数的各类传感器等。电控单元基于内燃机状态参数自动选择合适的燃料喷射模式,实现双燃料内燃机的变工况稳定运行。内燃机处于启动阶段或怠速阶段时,采用纯柴油模式运行;内燃机处于中低负荷阶段时,采用低掺氨模式运行;内燃机处于高负荷阶段时,采用高掺氨模式运行。当内燃机采用低掺氨模式或高掺氨模式时,可以根据内燃机状态参数调整喷油量和喷射压力,实现内燃机缸内液氨喷雾与柴油喷雾交互的动态优化,保证点火成功率和燃烧效率,有效解决氨燃料着火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0435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190068.5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01N3/00 , F01N3/021 , F02M25/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柴油机余热和水蒸气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装置,涉及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发动机、转轮除湿器、换热器,发动机在工作中会产生至少包含氮氧化物的尾气;转轮除湿器具有再生区域;发动机产生的尾气经第一路径进入转轮除湿器,尾气经转轮除湿器除湿后进入换热器,经换热器后至少部分温度升高的气体再经第二路径进入转轮除湿器,气体流过转轮除湿器的再生区域从而对吸附饱和的干燥剂进行加热再生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重新进入到发动机中。本发明将柴油机运行过程产生废气中的余热和水蒸气回收利用,有效降低能源资源的浪费,并实现降低耗油量及有害气体氮氧化物的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1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35199.2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可燃固废气化处置系统及CO2富集方法,涉及固废资源化处理领域,该系统包括热解炉、燃烧室、两组化学蓄热床、CO2储气罐、热解气换热管道、导热介质循环管道以及各组换向阀门。热解炉热解有机固体废弃物所产生的高温热解气作为热源,利用化学蓄热床进行蓄热;蓄热后的低温热解气进入另一组化学蓄热床进行放热反应,产生的热能通过循环管道对热解炉反馈控温;随后热解气通入热解炉的燃烧室进行燃烧,实现循环利用,燃烧后的尾气进入蓄热床进行反应吸收。蓄热过程所产生的高浓度CO2及水蒸气混合物进入CO2储气罐冷凝富集。本发明可以实现能量自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次污染物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054837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49297.1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氧化锰/氧化铈复合脱二氧化硫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模板法将氧化锰和氧化铈复合,并形成多孔结构,得到具有高活性组分、较大比表面积、有序多孔结构的氧化锰/氧化铈复合脱二氧化硫材料,提高其用于脱除柴油发动机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2902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1481043.2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二氧化硅除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环氧乙醇‑聚环氧丙醇‑聚环氧乙醇三嵌段共聚物滴加至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直至溶液澄清,再将所得溶液加盐酸后充分搅拌,直至溶液澄清;(2)将正硅酸乙酯缓慢滴加到溶液中,充分搅拌后倒入反应装置中,反应完毕后,洗涤至中性,抽滤;(3)倒入无水乙醇进行萃取,萃取完毕后进行抽滤;(4)重复步骤(3)至少一次;(5)干燥,得到粉末状材料;℃,得到醇洗低温煅烧的介孔二氧化硅除湿材料。本发明提出的介孔二氧化硅除湿材料,能有效提升材料的吸水率。(6)将粉末状材料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200‑400
-
公开(公告)号:CN11711975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64899.8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流固体除湿‑露点蒸发制冷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包括双床交叉流固体除湿单元、露点蒸发制冷单元、热源单元和切换控制单元;热源单元与数据中心房间、双床交叉流固体除湿单元分别相连,热源单元对数据中心房间的热空气进行余热回收并进一步将预热空气加热至满足再生温度要求后传输给双床交叉流固体除湿单元;露点蒸发制冷单元与数据中心房间、双床交叉流固体除湿单元分别相连。本系统将交叉流固体除湿与露点蒸发制冷技术结合,预除湿过程不仅能够强化蒸发制冷效果,而且有助于系统取得空气温湿度的独立控制;可及时消除吸附热影响,通过热源单元对脱附再生阶段的除湿器进行加热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75352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60493.5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宽比掺氨分级燃烧方法及系统,通过旋流促混和活性基团促燃稳燃技术实现天然气宽比掺氨条件下的稳定高效燃烧;通过源头分区分级技术实现天然气宽比掺氨条件下的清洁低氮燃烧。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旋流促混和活性基团促燃实现燃料的稳燃;步骤二,利用源头分区分级燃烧技术实现氮氧化物的减排。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旋流促混‑活性基团促燃宽比掺氨分级燃烧技术,采用旋流促混和活性基团促燃稳燃技术,分区分级燃烧源头降氮来实现高效清洁的掺氨燃烧。本发明的天然气宽比掺氨分级燃烧系统结构紧凑,结合多种稳燃和降氮方式,实际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29396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17246.3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式涂层除湿系统,包括旋转式涂层除湿器,旋转式涂层除湿器呈圆柱体形,其内部设置有沿自身轴向固定的绝热板,绝热板将除湿器分割为除湿区和再生区。除湿区和再生区的空气通道均包含一次流侧和二次流侧,两侧通道交叉间隔分布,其中一次流侧内部均依次涂覆不同干燥剂,而二次流侧仅在除湿区作为冷却空气通道。除湿区和再生区各自一次流侧进风口到出风口的方向设置相反,而二次流侧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布于除湿区上沿的前后两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利用不同干燥剂分级吸‑脱附过程强化除湿性能,同时通过除湿区二次流侧的冷却空气有效消除吸附过程热影响,并回收利用吸附热、再生残余热以及再生排气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1285640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0056740.7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多层多孔介质本体,所述多层多孔介质本体包括:第一层,为均一扩散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二层,为预热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三层,为稳定燃烧层并分布有孔隙;第四层,为后燃烧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一层至第四层的孔隙孔径大小由小到大排序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四层、第三层。本申请通过巧妙设计多层多孔介质本体的层级结构以及每一层的孔隙孔径大小和厚度,能较好的克服燃料燃烧现存在的问题,如燃烧速度低、可燃范围窄、污染物排放等。因为多孔介质上述特有的性质,能够提高燃料的燃烧速率和效率,拓宽燃料可燃极限,扩大燃烧区域,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实现低污染物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5978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26348.7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面状间歇式加热炉,包括加热炉体和加热炉体形成的加热炉膛空间;加热炉体内侧面设置有内部隔热层,其外侧面设置有外部隔热层;加热炉体设有主燃料燃烧喷嘴、面状排列式燃烧喷嘴、测量温度装置、测量含氧量装置、加热炉门、燃烧尾气出口、各电磁阀、以及相应的燃料及空气入口;面状排列式燃烧喷嘴设有若干个,分别分布在加热炉体上下左右四个侧面;燃料入口及空气入口的电磁阀与测量温度装置、测量含氧量装置分别相连;燃烧尾气出口设置在加热炉体的后下方。本结构利用主燃烧喷嘴以及侧面的均一面状燃料燃烧火焰为加热热源,通过调控输入功率,优化燃料供应方式来提高加热炉膛内部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及加热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