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隧道随掘超前探测的多物理场数据融合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8886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062269.2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隧道随掘超前探测的多物理场数据融合成像方法,先获取隧道前方的地震反射波超前探测、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与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各自成果图进行网格化,并确定各个小网格在三种图上对应值,接着结合设定先验判定条件和以往已验证震电磁超前探测数据计算概率统计,得出各个先验判定条件对应的存在/不存在地质异常的概率,最后计算各个小网格三值融合后存在/不存在地质异常时的概率;通过判断各个小网格内存在概率大于不存在概率情况,获得震电磁三场融合后确定的地质异常区域;该方法避免多解性的同时,有效提升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超前探测准确度,为后续服务隧道掘进前方地质异常识别,以及隧道随掘地质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一种深度学习驱动的电磁数据城市岩溶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9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723743.7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度学习驱动的电磁数据城市岩溶探测方法,先获取所需探测城市的地质分布情况,接着采用层状介质循环生成策略和溶洞生成方案产生多样化的电导率模型;并获得包含不同溶洞的电导率模型对应的电磁响应数据;然后对上述电磁响应数据进行特征增强,便于特征提取并建立电导率模型与响应数据的映射关系;最后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将电导率模型及电磁响应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对集合,并采用适当的激活函数和优化算法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完成训练后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获得不同溶洞电导率模型与不同特征电磁响应数据的映射关系;进行地下溶洞探测时,模型能快速输出包含溶洞信息的电导率模型,从而实现高效率且准确识别城市岩溶地质结构。

    支盘桩检测装置和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5026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21029.6

    申请日:2022-09-15

    Inventor: 刘学 杨彩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盘桩检测装置和方法,该方法包括:激发支盘桩的桩体中心至少一次,接收来自桩身检波器的应力波信号和来自测量检波器的应力波散射信号;互相关叠加应力波信号和应力波散射信号,得到目标方向的单道测量叠加记录;基于支盘桩的支盘深度和土体速度进行计算,得到峰值拾取的绝对时间;基于绝对时间、应力波散射信号和单道测量叠加记录进行计算,得到在时窗内目标方向的峰值点振幅;基于同一深度的峰值点振幅进行计算得到计算方差,通过比较计算方差和理论方差的大小,确定桩身是否挤扩完整。从而实现无损检测支盘桩的成桩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支盘桩检测领域。

    一种基于采煤机滚筒震源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227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30799.3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采煤机滚筒震源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在采煤机滚筒摇臂连接部位和采煤机滑靴各装一个三分量地震传感器,两个传感器实时接收采煤机截割煤层产生的震动作为震源反馈的地震波,并对接收到的某段时间内地震信号先消除随机不规则的噪声干扰,然后对各个传感器不同分量分别进行等长分段,将两个传感器分段后三分量数据,按照同一分量各自分段位置进行互相关运算,从而获得煤岩界面地震干涉三分量记录;接着通过不同分量分别采用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进行时深转换,并再次进行互相关计算,获得煤岩界面识别记录,最后选取记录中零点后的首个最大振幅处对应的深度,并结合当前两个传感器的高度位置即能获得实时顶板或底板煤岩界面位置。

    一种基于网络并行电法的三维跨孔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307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10343479.7

    申请日:2018-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并行电法的三维跨孔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先钻孔然后进行电极测线布设;进而采用网络并行电法对测线上电极进行多次三电极视电阻率采集,然后对不同的三电极的位置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三电极空间位置确定其相应的视电阻率所处三维空间位置的计算方法,进而得出不同类型的视电阻率所处的三维空间位置,最后生成多个钻孔包围三维空间体的视电阻率分布图,根据分布图可反映出地下异常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便于后续地下空间开发时提供数据支撑。

    一种基于网络并行电法的受载岩样损伤自电位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6689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97981.1

    申请日:2021-12-09

    Inventor: 杨彩 刘盛东 章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并行电法的受载岩样损伤自电位成像方法,先在受载岩样的圆周面上均匀布置多条测线;然后各个测线上均设有数量相同的测量电极,并对各个电极进行标号;在受载试样进行轴向压缩时,采用网络并行电法仪分别在岩样受载前的T0时刻和受载过程中的Tp时刻进行所有电极自电位数据的同步采集,进而计算获得T0时刻岩样受载前各测线之间的背景自电位梯度及其位置,并计算获得Tp时刻岩样受载过程中各测线之间的自电位梯度及其位置;接着根据获得的数据计算T0时刻和Tp时刻对应位置的岩样自电位梯度差值及其位置;最后将获得的数据采用插值法处理得到表面自电位梯度云图,进而根据云图中自电位梯度大小进行岩样损伤区域判定及等级划分。

    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的定向钻进聚类轨迹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26894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098551.4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的定向钻进聚类轨迹修正方法,先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钻进过程中每一测量点的加速度信号数据;然后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方式对信号数据进行去噪处理,获得去噪后的加速度信号数据;接着对加速度信号数据计算得到钻进过程中经过各个测量点时钻孔的方位角、钻孔的倾角以及钻进深度;利用上述得到的数据实时生成实际质心矢量位置,并利用K‑means优化算法将实际质心矢量位置与预设轨迹的初始质心矢量位置进行比对分析,从而调整钻进过程中钻头的方向,实现对钻进过程中轨迹的修正。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实时监测钻进轨迹并对钻进方向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保证钻进过程符合预设轨迹,满足后续向钻孔内布设其他设备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