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9712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621109.7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6B19/00 , H02K7/02 , B66B19/06 , B66B17/00 , B66B5/00 , B66B7/04 , B66B1/34 , H04W4/38 , G08B21/18 , G08B7/06 , H04N7/18 , H04Q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源式矿井罐笼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矿井罐笼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罐笼本体和远程监控终端,远程监控终端通过井口处无线电接收箱与罐笼本体进行通讯,并通过数据总线与绞车房控制箱通讯,罐笼本体上安装有滚轮罐耳、飞轮储能装置、罐笼外部监测传感器组、罐笼内部监测传感器组、分站和无线电发射箱,罐笼外部监测传感器组包括压力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振动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罐笼内部监测传感器组包括高清相机、语音通讯设备和声光报警器。本发明可实现对矿井罐笼运行状态的持续性监控,提高罐笼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推动井下罐笼作业的智能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00009.3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能量收集装置、刮板链张力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属于刮板输送机技术领域。刮板链张力监测系统包括张力监测节点与汇聚节点,其中张力监测节点安装在刮板上,包括能量收集装置、能量管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应变片和无线发射接收器;每个刮板的两端均安装有能量收集装置、能量管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无线发射接收器,应变片安装在刮板链上;能量管理模块用于处理能量收集装置产生的电压信号;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应变片的张力监测数据;无线发射接收器用于向汇聚节点传输数据处理模块获取的监测数据。本发明可以通过能量收集装置的方式为张力监测节点供电,并可实现对刮板链张力的高质量可持续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64752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418095.4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与方法,属于钢丝绳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检测装置只能应用于同一规格钢丝绳检测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系统平板,所述系统平板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角度调节端上设置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用于钢丝绳穿设的检测孔,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的滑移驱动端上设置有对钢丝绳检测的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所述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的检测端分布在所述检测孔的两侧,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对钢丝绳励磁的励磁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检测多种和水平面成不同角度的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应用范围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94298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31691.5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云边协同的矿井提升系统孪生监测方法,包括:构建矿井提升系统的孪生监测模型,其中孪生监测模型包括故障诊断模型、超前预测模型、钢丝绳表面损伤识别模型和三维仿真模型;利用改进的k‑means++方法确定边缘服务器的部署位置;将终端设备与边缘服务器关联,将终端设备上的任务分配到边缘服务器上和云端服务器上,结合边缘端和云端对任务进行协同处理。本发明在云边协同的计算框架下,构建了矿井提升系统的孪生监测模型,有利于实现矿井提升系统的全状态健康监测;本发明通过部署边缘端计算任务分配策略,将计算任务卸载至合适的边缘服务器,减少了孪生监测模型计算的时延,保障了提升系统孪生监测和预警的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47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418095.4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与方法,属于钢丝绳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检测装置只能应用于同一规格钢丝绳检测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系统平板,所述系统平板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角度调节端上设置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用于钢丝绳穿设的检测孔,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的滑移驱动端上设置有对钢丝绳检测的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所述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的检测端分布在所述检测孔的两侧,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对钢丝绳励磁的励磁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检测多种和水平面成不同角度的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应用范围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730890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624264.X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C15/00 , G01C7/06 , G01C21/00 , G01C21/16 , G06F30/27 , G06T17/00 , G06T19/00 , G06T7/70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F18/25 , G08B31/00 , H04W4/30 , H04W84/18 , H04W6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井运输车测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井下运输车移动测量系统、运载通行状态模拟与监测方法,井下运输车移动测量系统包括感知测量模块,计算模块,用于处理感知测量模块传输的数据;隔离模块,用于为感知测量模块提供与计算模块的通信隔离;通讯模块,用于井下不同区域的无线通信;本安电源模块,用于供电,转换为对应电器的电压等级;供电模块,显示屏,用于本地显示建模、监测状态;感知测量模块包括线激光传感器、本质安全型激光雷达、本质安全型相机、惯性测量单元和超宽带测距单元。本发明能够实现煤矿运输车在运载液压支架等大件设备时,对于运载通行状态的动态模拟与智能监测,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的大件设备运载。
-
公开(公告)号:CN1197801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562973.4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能式矿井罐耳磨损量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磨损检测领域;包括阵列式柔性电路板排线单元、阵列式电压检测电路、能量收集装置、控制系统和检测终端;该装置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检测单元,通过检测阵列式柔性电路板排线单元的断线情况来实现对滚轮罐耳磨损程度的动态实时监测。每个柔性电路板单元连接至电压检测电路,并通过控制系统实时获取滚轮罐耳的磨损数据。设计了能量收集装置,将滚轮的旋转能转化为电能,并经能量管理电路处理后可为检测装置供能。此装置不仅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无需维护,还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实现对滚轮罐耳磨损量的准确可靠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629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89901.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径仿生视觉感知与稳持装置及其防抖方法,该装置包括多孔径视觉感知系统和稳持系统,多孔径视觉感知系统包括可见光相机组、红外相机组、异构计算平台、惯性测量单元、温度传感器;稳持系统包括行星减速电机、对接连杆、正交连杆;本发明通过异构计算平台的将图像中偏移的像素点沿偏移方向移动或重构回原点,恢复原先图像信息,并通过各个行星减速电机控制两个对接连杆和五个正交连杆给偏移角度反向转动一个偏移量,调整回原先方位。本发明可通过可见光与红外融合成像,在复杂且恶劣的环境下获得丰富的视觉信息,稳持装置仿生蛇类颈部多关节、冗余自由度特点,可减小外部环境干扰,从根源上减轻或消成像模糊、信息丢失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0059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99827.7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探一体化采煤机器人及其自主导航作业方法,涉及采煤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采煤机本体和远程监控终端,远程监控终端与采煤机本体连接,采煤机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定姿模组、地质场景一体化感知模组、自身状态感知模组、决策规划模组和联控模组。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机探一体化采煤机器人及其自主导航作业方法,实现采煤机器人随采过程中的非接触自主的精确场景与地质建模,过程简单,人工操作少,精度高,效率高,真正实现从自动记忆截割采煤机到自主感知规划采煤机器人的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00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92353.6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L1/22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有限传感器的矿用电铲动臂应力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矿用电铲智能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全局监测难度大、有限元仿真耗时长、难以实现实时应力状态监测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为:监测系统:包括感知测量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计算模块和显示屏模块;监测方法:S1、传感数据采集,S2:构建应力感知数据库,S3:构建应力状态监测模型,S4:应力状态监测模型轻量化,S5:应力状态监测,S6:可视化与预警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取iAE‑CNN网络,能够基于有限的传感器实现对矿用电铲动臂应力三维分布状态的监测,对动臂应力状态监测模型进行网络稀疏化处理,实现应力状态监测模型的轻量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