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地下立交交叉口超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9944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710077086.1

    申请日:2017-0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环境下地下立交交叉口超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旨在合理组织地下立交交叉口段隧道施工工序,减小隧道开挖风险,避免选用复杂的连拱隧道,同时能保证机械化施工,加快施工进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由匝道开挖进入交叉口,对匝道末端拱架进行密排加强,向大跨段方向进行导洞爬坡施工,爬坡至大跨段上台阶高程后进行横挑扩挖,扩挖至大跨段隧道的设计轮廓后,往大跨段正向按台阶法开挖5~6m,然后进入主线隧道正向正洞开挖;反向开挖大跨段隧道上台阶,由匝道往大跨段方向开挖大跨段隧道的中台阶、下台阶及仰拱,待匝道仰拱封闭成环后,反向开挖与匝道相邻的小净距隧道进尺6m后,按主线隧道进行反向正洞开挖。

    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514265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647337.5

    申请日:2017-08-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适用性好的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隧道结构在暗挖隧道出口端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结构;明洞衬砌所述明洞结构具有与暗挖隧道衬砌衔接并连通的明洞衬砌衬砌、明洞衬砌与明洞衬砌顶部连通的排风竖井,以及设置于明洞衬砌两侧且沿明洞衬砌布置的边坡和设置于明洞衬砌远离暗挖隧道端且连接两侧边坡的隧道洞门墙,两侧的边坡之间依次回填形成M10浆砌片石层、土石回填层Ⅰ、黏土隔水层和土石回填层Ⅱ;排风竖井上端露出于土石回填层Ⅱ上表面,该排风竖井上端连通位于明洞衬砌上方的排风装置。本发明适用于隧道工程。

    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51426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647337.5

    申请日:2017-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14 E21D8/00 E21F1/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适用性好的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的隧道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隧道结构在暗挖隧道出口端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结构;明洞衬砌所述明洞结构具有与暗挖隧道衬砌衔接并连通的明洞衬砌衬砌、明洞衬砌与明洞衬砌顶部连通的排风竖井,以及设置于明洞衬砌两侧且沿明洞衬砌布置的边坡和设置于明洞衬砌远离暗挖隧道端且连接两侧边坡的隧道洞门墙,两侧的边坡之间依次回填形成M10浆砌片石层、土石回填层Ⅰ、黏土隔水层和土石回填层Ⅱ;排风竖井上端露出于土石回填层Ⅱ上表面,该排风竖井上端连通位于明洞衬砌上方的排风装置。本发明适用于隧道工程。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913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28004.X

    申请日:2015-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以确保上软下硬地层大跨度隧道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将隧道分为上、下台阶进行开挖,步骤如下:a、根据地勘资料确定开挖面上软下硬地层的分界线;b、上台阶采用中隔壁法施工;c、下台阶采用预留核心土施工;d、滞后下台阶两侧导坑2~3m;e、在下台阶仰拱初期支护表面布置土工布和EVA防水板,并浇筑仰拱二衬;f、分段拆除上台阶的中隔壁临时支护和上台阶临时仰拱,紧贴上台阶初期支护和下台阶两侧导坑初期支护浇筑路面二衬。本发明适用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多段压密式袖阀管及其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445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645438.9

    申请日:2017-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0 E21D11/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段压密式袖阀管及其注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多段压密式袖阀管及其注浆方法,有效控制注浆范围,避免冒浆、跑浆现象,准确控制隧道的水平向偏移和收敛变形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段压密式袖阀管,包括注浆外管、接于外管下端的端头以及同轴置于外管内的注浆内管;所述外管下部为注浆段,该外管的注浆段上均匀设有若干连通外管内外的橡皮阀;所述外管上对应其注浆段套有土工布套,土工布套经若干固定环按一定长度分段固定于外管上,土工布套与外管之间经所述固定环分隔形成多个腔室。本发明适用于基础工程施工领域。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9131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228004.X

    申请日:2015-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以确保上软下硬地层大跨度隧道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将隧道分为上、下台阶进行开挖,步骤如下:a、根据地勘资料确定开挖面上软下硬地层的分界线;b、上台阶采用中隔壁法施工;c、下台阶采用预留核心土施工;d、滞后下台阶两侧导坑2~3m;e、在下台阶仰拱初期支护表面布置土工布和EVA防水板,并浇筑仰拱二衬;f、分段拆除上台阶的中隔壁临时支护和上台阶临时仰拱,紧贴上台阶初期支护和下台阶两侧导坑初期支护浇筑路面二衬。本发明适用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一种道路修建隧道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3807703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3022708.7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修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道路修建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通过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第一铰链两侧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螺纹孔,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两侧的第一固定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使支撑杆两端均可以转动进行调整角度的作用,通过第一固定螺杆和第二固定螺杆起到有效对支撑杆的两端角度进行固定的作用,从而通过灵活的调整安装角度和支撑角度达到提升支护效率和支护稳定性的效果。

    多段压密式袖阀管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61107U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20947379.6

    申请日:2017-08-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段压密式袖阀管,有效控制注浆范围,避免冒浆、跑浆现象,准确控制隧道的水平向偏移和收敛变形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段压密式袖阀管,包括注浆外管、接于外管下端的端头以及同轴置于外管内的注浆内管;所述外管下部为注浆段,该外管的注浆段上均匀设有若干连通外管内外的橡皮阀;所述外管上对应其注浆段套有土工布套,土工布套经若干固定环按一定长度分段固定于外管上,土工布套与外管之间经所述固定环分隔形成多个腔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基础工程施工领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城市支小路海绵设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9260623U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23169933.2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支小路海绵设施结构,包括沿道路方向排布在非机动车道路侧的设施带、以及对道路面进行布置的硬质铺装层,所述海绵设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设施带下方的渗滤池,所述硬质铺装层铺设于所述渗滤池上方;所述渗滤池上设置与道路面连通的第一进水部;所述渗滤池底部设置滤水层,所述渗滤池内部在所述滤水层上方形成对雨水的缓冲容纳地带;所述渗滤池内设置与所述滤水层配合、并贯通其侧壁的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形成连通。本实用新型城市支小路的海绵设施结构,可以在道路自身不具备绿化带及透水铺装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渗滤池有效的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以此将雨水进行净化后排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