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水面飞行器的伸缩式T型翼减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00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23663.9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水面飞行器的伸缩式T型翼减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升降系统外壳固定在水面飞行器结构主体内,电缸液压推杆组件连接在升降系统外壳内顶面,电缸液压推杆组件上连接T型翼位移控制板,T型翼位移控制板连接竖直设置的升降弹簧,升降弹簧连接升降系统外壳,竖直设置的T型翼小段连接T型翼位移控制板底面,T型翼伸缩支杆穿过升降系统外壳连接水平翼面;双输出位移传感器固定在T型翼位移控制板上,电缸液压推杆组件能根据输入所述位移控制数显系统的位移作动,电缸液压推杆组件能带动T型翼位移控制板上、下运动。本发明可有效减弱飞行器水面滑行过程中的波浪运动响应。

    一种收放式减纵摇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42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85325.0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一种收放式减纵摇装置,属于纵摇减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通用减摇装置不适用于两栖飞机机体的问题。T型翼主体包括支柱、固装在支柱一端的第一转轴及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两侧的一对水翼,一对所述水翼展开状态下与所述支柱呈T字形布置,支柱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飞机艏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支柱绕第二转轴的转动,通过两个第二驱动机构对应控制两个水翼绕第一转轴的转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及两个第二驱动机构,实现T型翼主体的逐步收放功能。两个水翼的收放通过两个第二驱动机构实现;支柱的收放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实现。本发明的收放式减纵摇装置对水面浮体航行阻力的影响更小。

    一种直升机水面漂浮特性试验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597344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495539.X

    申请日:2022-1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旋翼航空器水上迫降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水面漂浮特性试验模型,所述直升机机身模型(1)表面为高强薄壁蒙皮结构(5),内部设置有结构加强用横向隔框(6)以及纵向加强桁条(7),在直升机机身模型(1)内部还设置有密闭燃油箱(8);所述起落架模拟装置(2)通过直升机机身模型(1)下腹部高强薄壁蒙皮结构(5)上预留的孔位与直升机机身模型(1)实现固结;所述缩比旋翼(4)安装于直升机机身模型(1)顶端;所述便携拆装式柔性浮囊结构(3)通过起落架模拟装置(2)上的预留孔槽与起落架固定。

    一种基于等效腔体的漂浮特性试验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587195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495526.2

    申请日:2022-1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器水上迫降试验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等效腔体的漂浮特性试验模型。试验模型基于相邻区段的结合面进行分离式结构设计;模型内部结构主要包含高强防水隔框及桁条结构两个部分;腔体结构体积等效及渗漏源近似模拟方案以实机腔体结构和渗漏源分布区段为基准进行等效模拟。模型表面蒙皮材料采用抽真空式的复合材料铺层结构以实现结构体积管控;所述隔框、桁条结构及腔体结构体积等效模拟结构通过预留的接触卡槽固定、粘接;本发明为水上迫降漂浮特性试验模型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能较好满足试验任务要求的机身结构强度和等效腔体设计要求,为水上迫降漂浮特性模型试验奠定了基础。

    一种基于Catia二次开发计算飞机水上迫降静水面漂浮特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7156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1711272433.2

    申请日:2017-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atia二次开发计算飞机水上迫降静水面漂浮特性的方法,将飞机在水上迫降后的机身进水下沉的动态过程离散化为时间连续的准静态过程,各静态过程的衔接计算由自编程序控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a)确定飞机参数、b)模型初始化、c)计算某进水量下飞机的平衡状态、d)结果处理、e)判断漂浮过程是否终止、f)计算飞机漂浮时间。本发明优点是:该方法原理清晰、实现简便、自动化程度高,计算飞机水面漂浮特性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而且具有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和精确的浮态监控,可完全适用于固定翼运输类飞机的水上迫降漂浮特性计算。

    一种固定翼飞机吃水线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380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011611362.6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翼飞机吃水线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固定翼飞机吃水线试验模型(1)、发射车(2)、模型挂载机构(3)、电动葫芦(4)、电子吊秤(5)以及传感器系统(6);通过对零速条件下、具有渗漏源和内部结构分隔的固定翼飞机模型进水下沉过程进行试验模拟,通过监测模型俯仰角、横滚角、水线与各舱门门槛之间标尺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模型的零速漂浮运动规律进行梳理。在进一步对比分析不同模型初始重量、重心位置对进水下沉运动姿态、模型进水量的影响前提下,确定飞机在破损下沉过程中的姿态角包线、进水限值及零速漂浮时间。

    一种旋翼类飞机水面漂浮特性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080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872120.0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翼类飞机水面漂浮特性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旋翼类飞机水面漂浮特性试验模型(100)、水域导轨(200)、试验水域调整支架(300)、风速模拟系统(400)、造波系统(500)、模型连接部件(600)、传感器系统(700)、控制系统(800)。本发明通过开展旋翼类飞机水面漂浮特性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可对旋翼类飞机模型在水面漂浮过程中的稳定平衡能力、风浪响应参数、漂浮时间进行测量,为全尺寸旋翼类飞机的水面使用条件和应急逃生程序编制提供技术支持,为减少旋翼类飞机因漂浮能力不足所产生的人员伤亡和机体结构损伤提供指导建议。该方法实用、可行、操作简单,试验结果可靠,适用范围广。

    一种直升机风浪横摇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6457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610618272.7

    申请日:2016-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直升机风浪横摇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步骤如下:a)直升机风浪横摇模型试验安装;将直升机风浪横摇模型1安装在水动力高速试验拖车系统(12)下方,试验装置包括一对轴承装置(2)、纵向运动限位装置(3)、一对线性导轨(4)、测桥(5)和风机组(6);b)试验设备安装;c)直升机风浪横摇模型水池试验;本发明优点是:该方法实用、可行、操作简单,试验结果可靠,适用范围广。

    一种直升机风浪横摇模型水池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04344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70005.6

    申请日:2016-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直升机风浪横摇模型水池试验装置,包括直升机风浪横摇模型、水动力高速试验拖车系统、测桥、模型连接部件、风机组、传感器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模型通过模型连接部件安装在拖车系统下的测桥上;风机组置于模型侧向,并固定于测桥上。模型连接部件保证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绕轴承装置转动以及前后自由运动,并沿线性导轨上下运动,线性导轨可防止模型产生偏航,纵向运动限位装置限制模型前后运动范围并防止因纵倾角度过大造成轴承装置滑出线性导轨。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进行直升机风浪横摇模型水池试验,为设计具有水上漂浮能力的直升机提供数据输入,同时为解决与水上漂浮有关的配平姿态、横向稳定性、风浪响应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试验技术支撑。

    一种仿旗鱼可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4589939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104607.4

    申请日:2014-03-20

    Inventor: 姜琬 贾重任 江婷

    Abstract: 一种仿旗鱼可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机身部尖锥(1)来分开水流,一对可变角度水翼(3)分别安装在机身(2)前部两侧,通过调节一对可变角度水翼(3)的正负攻角来控制飞行器在水中下潜或上浮,一对鳞形整流罩(5)分别安装在机身(2)中部两侧,一对自适应可倾转螺旋桨(4)分别通过一对球形多自由度联结转向器(6)安装在一对鳞形整流罩(5)上,X形尾翼(7)安装在机身(2)中后段,水下推进螺旋桨(8)安装在机身(2)尾部。本发明成功运用了飞行器、潜航器的设计原则和仿生学原理,设计出的跨介质飞行器在空中和水下两种不同流体中都具备良好运行能力。(2)模仿旗鱼的流线型外形,机身(2)头部设有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