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海水静压的原位电解气体压缩及动力输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76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63526.X

    申请日:2023-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海水静压的原位电解气体压缩及动力输出系统,其中所述深海电解水制氢系统包括多个位于深海的电解槽、电解电源、与所述电解槽通过氧气输送管路连通的氧气稳压罐、与所述所述电解槽通过氢气输送管路连通的氢气稳压罐;其中所述氧气稳压罐通过带有单向阀的管路连通氧气气动马达。所述氢气稳压罐通过带有单向阀的管路连通氢气气动马达,所述氢气气动马达内经过做功的氢气通过氢气出口管路连接海面氢气氧气收集中继船进行收集。对深海静压加以利用,使用海水静压对电解制得的氢气、氧气加压,节省现有制氢环节中的增压成本。在高压氢气、氧气输送过程中,通过气动马达实现深海静压的利用,实现动力输出。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仿生减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572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072612.8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仿生减阻方法,涉及减阻方法技术领域,该仿生减阻方法采用仿生外表皮结构、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的浸水表面组成,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包括仿生沟槽、仿生黏液孔和柔性软材料,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表面均匀开设有仿生沟槽和仿生黏液孔,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的外表面设置有柔性软材料,所述柔性软材料的外表面与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的浸水表面拆卸式连接。本发明通过仿生沟槽改变水流的流场结构,实现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减阻,该过程中提高了减阻效果,同时减小表面的摩擦阻力,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易操作等优点,与水下航行器的适配程度高。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仿生减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572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72612.8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仿生减阻方法,涉及减阻方法技术领域,该仿生减阻方法采用仿生外表皮结构、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的浸水表面组成,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包括仿生沟槽、仿生黏液孔和柔性软材料,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表面均匀开设有仿生沟槽和仿生黏液孔,所述仿生外表皮结构的外表面设置有柔性软材料,所述柔性软材料的外表面与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的浸水表面拆卸式连接。本发明通过仿生沟槽改变水流的流场结构,实现水下航行器和水面舰船的减阻,该过程中提高了减阻效果,同时减小表面的摩擦阻力,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易操作等优点,与水下航行器的适配程度高。

    一种泊车AGV的夹持抬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2180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385581.4

    申请日:2019-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泊车AGV的夹持抬升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和推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推送机构的两侧,为左右两个,呈对称分布,实现对轮胎的夹持抬升;所述推送机构,位于泊车AGV车体的中心位置,分别与两组呈对称分布的夹持机构相连接,实现两组夹持机构同时伸缩功能;两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汽车的抬升与卸载功能。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拆装与更替;所述夹持机构,由于其夹持爪组件只进行相向或背向运动,与现有采用旋转夹持的夹持机构相比,具有结构精简、空间占用率低、平稳搭载的优点;所述推送机构,采用X型推杆结构,构成省力结构,具有能耗低的优势;同时可根据车辆轮间距的不同进行夹持机构的位置调节,具有适用性、灵活性优势。

    一种单驱动控制多层转盘独立转动的双环形立体车库

    公开(公告)号:CN11102180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42071.1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驱动控制多层转盘独立转动的双环形立体车库,包括钢结构框架、动力传动装置、内环旋转载车装置、外环载车板和电梯,钢结构框架为同心的双环形结构,包括内环钢结构框架和外环钢结构框架,动力传动装置设于环形钢结构框架的中心位置,内环旋转载车装置固定安装在每一层的内环钢结构框架上,外环载车板固定安装在每一层的外环钢结构框架上,电梯设置于钢结构框架的外环立柱和内环立柱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车库由中心一台驱动设备即可控制每一层载车转盘独立转动,简化了整体结构并降低了成本;内环载车转盘每一层都可转动,配合四部电梯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存取车效率;双环型设计,不仅增加了车位数量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一种用于波浪能俘获的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812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26186.4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波浪能俘获的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建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几何模型和数值波浪激励场模型;步骤S2,确定电极布置类型,建立其几何模型;步骤S3,添加物理场;步骤S4,设置空气域、水域、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材料属性;步骤S5,网格划分;步骤S6,设置各物理场属性和边界条件;步骤S7,确定各物理场耦合关系,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步骤S8,流场特性分析;步骤S9,静电场特性分析;步骤S10,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等效电路仿真分析。它考虑了从波浪激励到电能输出过程中的多物理场的耦合作用,使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一种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组合翼型叶片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1728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27809.1

    申请日:2015-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组合翼型叶片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分别研究常规翼型及仿生翼型的水动力性能,根据各叶素在叶片中的作用,将常规的叶片翼型与仿生翼型相结合,设计出性能更为优越的组合翼型叶片;获取鱼鳍的三维数字模型,选取其不同位置处的横截面轮廓作为仿生鱼鳍翼型,通过分析软件选取仿生鱼鳍翼型,并导出仿生翼型和所需常规翼型的二维坐标,对设计叶片的叶素进行优化,得到每个叶素的参数,将仿生翼型和所需常规翼型分别与叶素对应,将翼型的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数据,将其导入到三维设计软件中,进行放样处理,最终生成组合翼型叶片;该方法使得组合翼型叶片的水动力性能更为优越,显著提高了水轮机的获能效率。

    一种水轮机叶片变桨无线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6519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29845.4

    申请日:2015-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3 Y02E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轮机叶片变桨无线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蓝牙发射模块和变桨无线控制装置;所述的变桨无线控制装置包括由前部的导流罩、中部的主轮毂以及后部的后端盖构成的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内部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导流装置、叶片运动装置、传动装置以及舵机控制装置;所述后端盖的尾部设有与水轮机主轴连接的接口。本发明采用舵机驱动变桨系统,解决了桨距角控制不精确的问题,且由于舵机的自保持功能,避免了额外的自锁结构;采用蓝牙信号控制变桨系统,摆脱了有线控制中使用导电滑环装置造成结构复杂性的束缚,降低了控制复杂性;本发明针对不同流速和流向,可自由调节桨距角,提高了各种工况下水轮机的获能效率和电能输出的稳定性。

    海底自动释放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73378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010513561.3

    申请日:2010-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设备,尤其是一种海底释放器。该释放器包括释放器支座、配重块和配重连接轴,其中,所述释放器支座底部端面的中心固定设有支座凸起,释放器支座的顶部端面设有预紧螺钉,预紧螺钉的上部通过连接件与声学释放器连接,预紧螺钉的下部穿过释放器支座上的孔,与紧定套内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预紧螺钉与释放器支座内的孔呈间隙配合,紧定套设置在释放器支座的下部,且套在支座凸起的外部,释放器支座和紧定套之间设有弹簧,支座凸起内设有孔,配重连接轴的上部设置在该孔内,并且与孔壁之间呈间隙配合,配重连接轴的下部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支座凸起的侧壁内设有钢球孔,钢球孔内设有紧定钢球,对应的配重连接轴上部外圆周面设置钢球放置沟槽,钢球放置沟槽的深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一种差速耦合式风浪互补发电系统、方法及互补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92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488632.3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机电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差速耦合式风浪互补发电系统、方法及互补发电装置。利用液压系统进行海上风能与波浪能的能量调节与传输;采用差速行星齿轮机构对风能捕获子系统与波浪能捕获子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耦合叠加,并有效降低风能捕获子系统与波浪能捕获子系统能量耦合过程中的消极耦合作用。本发明通过液压系统对能量进行传输与调节,大幅降低了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解决了以往大多数方案在能量传输与调节过程中存在的能量损耗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套差速行星齿轮机构进行两个子系统能量的高效耦合,从而大幅提升了整体系统的能量捕获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