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40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0902136.1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性能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电动车车身的轻量化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动车白车身在正碰试验、侧碰试验和顶压试验中的安全性能参数作为车身参数。将带电池包的白车身作为试验整体,获取试验整体在正碰试验、侧碰试验和顶压试压中的安全性能参数作为整体参数。将车身参数计算白车身安全系数S1,通过电动车的车身参数和白车身安全系数S1计算白车身轻量化系数L1,将整体参数用于计算试验整体的整体安全系数S2,通过整体参数和整体安全系数S2计算整体轻量化系数L2;根据整体轻量化系数L2和白车身轻量化系数L1得到电动车车身的轻量化评价参数为:K=L2/L1。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方法对电动车车身轻量化评价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03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02136.1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性能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电动车车身的轻量化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动车白车身在正碰试验、侧碰试验和顶压试验中的安全性能参数作为车身参数。将带电池包的白车身作为试验整体,获取试验整体在正碰试验、侧碰试验和顶压试压中的安全性能参数作为整体参数。将车身参数计算白车身安全系数S1,通过电动车的车身参数和白车身安全系数S1计算白车身轻量化系数L1,将整体参数用于计算试验整体的整体安全系数S2,通过整体参数和整体安全系数S2计算整体轻量化系数L2;根据整体轻量化系数L2和白车身轻量化系数L1得到电动车车身的轻量化评价参数为:K=L2/L1。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方法对电动车车身轻量化评价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3050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38298.7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底盘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控制臂静拉强度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龙门立柱、油缸(带力传感器)、龙门架、弹簧、控制臂本体和液压动力系统组成;所述带力传感器油缸由关节轴承耳座、关节轴承球体、关节轴承、油缸本体、活塞杆、力传感器、螺纹紧固件、连接叉杆组成;所述控制臂部分由连接块、控制臂本体及支座组成。本发明能够模拟控制臂在实车状态下的极限受力情况及耐久性,评估不同材料级别或者单/双片式控制臂的刚度影响,且台架试验验证准确度高,进而指导底盘悬架各部件轻量化设计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0263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56277.5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汽车工程信息平台,包括:三维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对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车型进行三维建模;三维模型显示模块,用于对选定车型的三维模型进行显示;数据结构树模块,用于对查看的车型的各个组件的名称、基本信息、材料和性能,以数据结构树的形式进行显示。本发明通过将各个品牌汽车生产厂家不同系列的车型都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各个车型中各个组件的名称、基本信息、材料和性能进行采集,可以实时不同车型的设计数据共享,不同汽车生产厂家在查看到其他汽车生产厂家对应车型的设计数据后,可以对自拥有的车型进行改进,进而可以加速汽车性能优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0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97595.6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26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成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物理属性、纤维属性、基体属性;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注塑模拟,获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微结构分布,微结构分布包括纤维取向与体积分数;将微结构分布从注塑模拟网格映射至结构仿真网格中,并结合纤维取向与体积分数,创造对应的局部微结构DMN模型,并将局部微结构DMN模型耦合至有限元模型;定义边界条件与控制输出,并基于纤维取向与体积分数确定DMN模型的单元属性,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单元属性在边界条件下,应对控制输出的力学响应结果,从而确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806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85327.3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标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碳纤维的测试类型,根据测试类型设计碳纤维试样结构,以及碳纤维试样的方向;对碳纤维试样进行预处理,并基于测试类型,对对应的碳纤维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获取试验数据;提取试验数据中的位移参数和应变参数,结合力学性能试验中的荷载数据,计算碳纤维试样的测试参数;建立与碳纤维试验相同的有限元模型,将测试参数输入有限元模型进行运行模拟,并基于运行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结果,对测试参数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测试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8020429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711210033.9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通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包括试验平台、旋转T形梁、前悬架约束夹具、后悬架约束夹具,以及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延伸支架、上铰链连接座、力传感器、加载器和底座,延伸支架固设在旋转T形梁的水平梁一端,上铰链连接座与延伸支架的固定点距离旋转T形梁的旋转轴的横向水平距离L为1000mm,力传感器的上下两端的连接均为球铰,并具备力值显示功能,加载器能在垂直方向上实现空间尺寸的稳定增大或缩小,从而带动普通乘用车白车身绕旋转T形梁的旋转轴顺时针扭转或逆时针扭转。适用于普通乘用车白车身及类似车型使用,控制精度更高、更简便、加载方便、力矩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12446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216280.0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力学性能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模拟无吸能盒式前防撞横梁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包括落锤部件和试验支架,落锤部件位于试验支架上方,试验支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架本体,每个支架本体均包括支座和上支板,上支板固定连接在支座的顶部,上支板顶面倾斜设置,前防撞横梁能够与上支板的倾斜面相贴,至少一个上支板上设有用于将前防撞横梁与上支板固定的安装孔;还包括用于采集前防撞横梁溃缩变形过程中图像数据的图像采集模块。本方案用以解决目前对防撞梁进行动态落锤冲击试验时支撑构件试验后变形或损坏带来的利用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3548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73441.7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32 , C22C38/28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0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3/04 , B22D11/16 , C21D8/02 , C21D1/26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铌钒复合微合金化热成形钢及其生产、热冲压成形方法,该铌钒复合微合金化热成形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23-0.29;Si:0.2-1.0;Mn:1.0-2.5;P≤0.020;S≤0.010;Al:0.02-0.06;Cr:0.2-1.0;B:0.001-0.003;Ti:0.01-0.03;Nb和V均为0.03-0.08;N≤30ppm,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钢板的制备工艺流程由炼钢、铸坯、热轧、酸洗和冷轧各道工序组成。本发明钢板经热冲压成形后得到的零件,其基体具有超细晶粒、强塑性、冲击韧性、抗弯曲性、抗断裂性、抗氢致延迟断裂性优异的特点,可显著提高热成形零件产品的抗碰撞侵入及吸能性能,并降低其氢致延迟断裂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9876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11254.4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三维断裂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设计第一组试样和第二组试样;采用非线性拉伸力对所述第一组试样进行准静态标准拉伸试验,获得该第一组试样的真应力-塑形应变曲线,将该第一组试样的真应力-塑形应变曲线输入该第二组试样中各种试样类型对应的材料数值试验模型中,获得该第二组试样中各种试样类型对应的应力三轴度η、归一化洛德角参数 ;采用该非线性拉伸力对所述第二组试样中各种类型的试样进行断裂试验,获得该第二组试样中各种试样类型对应的临界断裂应变值;根据该第二组试样中每种试样类型的应力三轴度η、归一化洛德角参数 和临界断裂应变值,得到金属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三维断裂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