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棒驱动线落棒时间和冲击力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39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209264.8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棒驱动线落棒时间和冲击力测量方法及装置,包括驱动线、试验容器、位移传感器探头、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应力测量单元、振动测量单元和处理单元,通过基准位置和基准位应力值σ0标定,并实时采集驱动线下落过程中的位移数据L、振动数据A、应力数据σ以及各数据对应的采集时间T,分别生成位移时间序列、振动时间序列和应力时间序列关系图,耦合分析判断出落棒起点和落棒终点,并确定落棒冲击力和落棒时间,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集推进和发电两用的空间超临界二氧化碳核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86291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440037.7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集推进和发电两用的空间超临界二氧化碳核动力系统,包括:反应堆,用于加热输入其中的推进工质;其一侧输出端用于输出加热后的推进工质,用于作为推进动力;其另一侧输出端用于输出加热后的推进工质,用于作为发电热源;预热器,用于实现推进工质原料和作为发电热源的推进工质之间的热交换;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用于利用预热器换热后的作为发电热源的推进工质作为热源发电;泵,用于将被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利用后的推进工质循环回流入反应堆。本发明的集推进和发电于一体的动力转换系统,实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简化了系统结构,缩小了体积,便于系统实现模块化,可用于应用于航天航空设备和空间探测领域。

    一种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2152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04544.9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设备,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包括:获取涡轮设备在进口参数为设计参数的情况下所对应的当前运行数据;基于当前运行数据对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行预检;在预检结果表明涡轮设备仿真模型需要进化时,对当前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组合数据集,其中,组合数据集包括输入数据和对应于输入数据的输出数据;基于组合数据集构建映射模型,并通过映射模型输出进口参数为设计参数下的更新性能曲线;使用更新性能曲线替换涡轮设备仿真模型的历史性能曲线,以进化涡轮设备仿真模型。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能够根据涡轮设备的退化程度进行进化,真实反映涡轮设备在不同寿期阶段的运行特性。

    一种核反应堆发电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725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8412.X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发电系统,涉及核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发电系统以及余热排出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利用核反应堆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并由所述高温高压气体驱动至少一个与发电机相连的透平机做功而发电;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用于向所述核反应堆提供冷却用二氧化碳工质的补充装置以及用于实现所述二氧化碳工质循环的冷却回路系统。本申请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余热排出工质,匹配直接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或其他间接循环反应堆发电系统,实现堆芯余热排出,避免了传统水工质余热排出系统因温度分布不均匀、相变等引起的热应力问题和材料疲劳寿命问题,可大幅度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

    一种微通道散热塔及其焊接工装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28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06561.3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散热塔及其焊接工装,包括塔身,所述塔身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同轴堆叠相连冷却模组;冷却模组上还设置有相互分离的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塔身上还设置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进气道;第一冷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连通;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端与进气道连通,出口端沿塔身的径向方向排空;进气道内设置有循环风扇;所述焊接工装包括定位桶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于定位桶内,定位组件与定位桶同轴,各冷却模组通过进气口与定位组件套制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不但提高了待冷却流体与冷却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还通过塔身的周向排气将基坑内壁的土壤作为冷却源,提高散热塔的降温能力。

    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4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22285.0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器的紧凑度。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若干相互堆叠的换热板,各换热板上均设置有换热流道;换热板上还设置有咬合腔,相邻两换热板上的咬合腔相互拼接成咬合槽,咬合槽内设置有咬合板,沿各换热板的堆叠方向,咬合槽内壁与咬合板外壁相互贴合抵靠;本申请还公开了相应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各换热流道的尺寸参数计算两相邻换热板的固有焊接面积;再确定总焊接面积比和总焊接面积,根据总焊接面积和固有焊接面积计算扩展焊接面积,最后根据扩展焊接面积设计咬合板的外型和尺寸参数;本申请通过咬合槽扩大换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56)对比文件刘生晖.基于翅片效率的PCHE流道布置方式优化研究.核动力工程.2021,第42卷(第S1期),1-4.廉洁.复合型微细通道换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23,第44卷(第9期),2567-2571.任燕.超临界CO2板式扩散焊矩形微通道换热器扰流格栅结构优化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1-10.

    一种适用旋成体的模拟体、模拟构件及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053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1249840.8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旋成体的模拟体、模拟构件及模拟方法,不同于目前模拟的方式,该模拟体具有与至少一个切片体的内表面形状相似的模拟表面,该切片体绕一旋转对称轴围合而成半球体状或半椭球体状的容器,从而构成旋成体,这种方式从初始源头就确定了模拟对象的特定组成部分,再确定模拟体,直接增加了模拟体与模拟对象之间的关联程度,即关联的直接程度与关系的范围完整性,基于该模拟体构成的模拟构件和模拟方法是更为具体的应用,对于旋成体的热工参数确定,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模拟下游两相流场搅混作用的可视化装置、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10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3874.0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棒束通道内带有搅混翼片的定位格架对下游两相流场搅混作用的可视化系统。该装置基于周期性磁场变化,诱导涡旋部件发生转动。在装置结构设计以及流体惯性力作用下,涡旋部件会停留在定位格架下游流场相应位置做自转运动,产生涡旋,对流场内的气相、液相产生搅混,造成特定的相态分布特性。通过对比带有搅混翼的定位格架与带有涡旋部件的定位格架下游两相流场的相态分布特性,可以利用涡旋部件的旋转速度、停留位置等参数定量计算涡旋的搅混作用,从而模化带有搅混翼的定位格架的搅混作用,为定位格架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基础,有利于提升燃料组件经济性与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