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热式核能-化学能混合推进系统及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88360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78485.8

    申请日:2024-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再热式核能‑化学能混合推进系统及飞行器,推进系统包括反应堆系统、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泵、燃料储箱、阀门、燃烧室、进气道、压气机、涡轮、混合室和喷管,反应堆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反应堆和控制棒。本发明推进系统在巡航状态采用纯核能工作模式,在起飞和爬升状态时采用核能‑化学能混合工作模式,解决了现有核动力推进系统重量过大、稳定性差以及核素泄漏等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燃烧室引入而带来的额外流动阻力损失,实现了超长续航时间、低燃料携带、高系统稳定性和固有安全性的最佳平衡。

    耦合储能和布雷顿循环的气冷微堆能量转换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347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930406.4

    申请日:2022-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耦合储能和布雷顿循环的气冷微堆能量转换系统及方法,包括反应堆回路子系统与熔盐储能子系统;反应堆回路子系统包括气冷微堆,气冷微堆出口经氦气‑熔盐换热器氦气侧经高温氦气‑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氦气侧、低温氦气‑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氦气侧与气冷微堆连接;氦气‑熔盐换热器熔盐侧与熔盐储能子系统相连,低温氦气‑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超临界以及高温氦气‑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均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子系统相连。本发明通过熔盐储能子系统的蓄热和放热功能,能够确保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回路主气参数的稳定性,提高发电品质,并且适应反应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热功转换需求。

    动力输出系统
    5.
    发明公开
    动力输出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831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203113.2

    申请日:2022-09-29

    Inventor: 李志辉 邢勉 郑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输出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包括动力源,动力装置,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动力源用于加热工质,动力装置与动力源相连,且动力装置用于将加热后的工质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机械能,动力装置具有第一动力出口和第二动力出口;第一循环系统连接在动力装置的第一动力出口和动力源之间,第二循环系统包括容器、热泵装置和加热装置,热泵装置包括冷模块和热模块,容器与动力装置的第二动力出口相连,冷模块位于容器的下游,冷模块与加热装置并联布置,热模块连接在加热装置和动力装置的进口之间,热模块用于加热从加热装置排出的废工质。本发明的动力输出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高,隐蔽性好,且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燃气动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805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958048.2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李华玉

    Inventor: 李鸿瑞 李华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燃气动力装置,属于热动技术领域。外部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压缩机和核反应堆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经燃气轮机、燃气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压缩机有循环工质通道连通回热器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燃气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和第二路直接与第二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与冷却器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冷却器连通,冷却器还有循环工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冷却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燃气轮机连接高温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燃气动力装置。

    钠堆部分冷却循环紧凑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供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3832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910027529.5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小型钠堆的简单‑部分冷却循环紧凑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供能系统,属于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热电联供系统热力循环效率较低、设备占用空间大,且钠‑水工质传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第二回路通过设备旁路实现简单循环形式和部分冷却循环形式的切换,从而利用热量进行发电或在发电同时实现供热。本发明的小型钠堆的简单‑部分冷却循环紧凑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供能系统采用新型循环工质替代目前试验堆上使用的水‑蒸汽工质,达到或超越原有系统效率,实现可切换式核堆热电联供系统,并且合理利用钠堆特点结合工质运行参数显著提高核堆系统安全性,实现设备紧凑布置,实现设备轻量化。

    铅冷快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切换式船舰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5199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720103.0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冷快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切换式船舰动力系统,包括铅冷快堆及其一回路系统构成的堆舱、可切换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二回路系统构成的机舱和推进装置;采用铅冷快中子堆为热源,以结合一次再热、中间冷却压缩与分流再压缩流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输出船舰推进动力及设备电力,通过闸阀开闭操作实现不同运行需求下内冷模式与部分冷却模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有效切换,并联合直接推进装置驱动船舰航行。本发明的能量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动力装置的紧凑度及船舰有效载荷大幅升高,船舰的低能耗及高性能运行得到满足,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在核动力船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钠冷快堆超临界二氧化碳两级分流高效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129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341994.3

    申请日:202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冷快堆超临界二氧化碳两级分流高效发电系统及方法,该字体包括主压缩机、主压缩机拖动透平、主压缩机辅助电动机、再压缩机、再压缩机拖动透平、再压缩机辅助电动机、发电透平、发电机、预冷器、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钠‑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钠‑钠换热器和反应堆。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钠冷快堆二回路的液态金属钠的换热窗口和三回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吸热窗口的特点,将钠‑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分为高温段和低温段,并在动力循环中设置二级分流,通过分流二氧化碳吸收低温段热量,实现了二回路和三回路换热温度窗口的良好匹配,解决了钠冷快堆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能量梯级高效利用的难题。

    压水堆核动力燃汽轮机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62397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006874.4

    申请日:2011-01-13

    Inventor: 黄德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动力燃汽轮机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压水堆核反应系统,发电机,以及控制装置,还包括蒸汽发生器,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的三级燃气轮机,三级压缩机,三级换热器,二级中冷器,低温换热器,和冷却塔,上述装置和系统通过管路,构成第一回路系统、由水做传热工质的第二回路系统、由氦气做传热工质并用于驱动三级燃气轮机的第三回路系统、以及三条冷却回路系统。本发明压水堆核动力燃汽轮机循环发电系统,体积小,可靠性好,发电效率高,没有CO2温室气体产生,不污染空气,是一种无碳发电技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