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950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994956.2
申请日:2022-08-18
申请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8/04992 , H01M8/04029 , H01M8/04701 , H01M8/04014 , H01M8/04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装备用氢燃料电池温控方法及热管理系统,电堆启动前获取进液口冷却液温度T4;若T4<T4‑1则执行第一控制策略直至T4≥T4‑2,电堆启动;若T4‑1≤T4<T4‑2则电堆启动,执行第二控制策略直至T4‑2≤T4;执行第三控制策略并调节冷却风机组;当T4‑2≤T4<T4‑3时,执行第四控制策略;当T4≥T4‑3且持续时间大于t时,执行第五控制策略。本发明能够精准的控制电堆的进液口冷却液温度,保护电堆的安全运行,将余热利用系统与空调系统耦合,当空调系统处于升温工作模式时,通过余热利用系统,辅助空调系统为客室环境进行供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43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911296151.5
申请日:2019-12-16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城轨车辆永磁直驱系统用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箱体框架,其包括:所述箱体框架布设第一冷却支路以及第二冷却支路,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与第二冷却支路呈轴对称形式布置于所述箱体框架内,且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第二冷却支路能够分别吸入来自所述箱体框架两侧的低温空气,使得所述低温空气与自所述第一转向架永磁直驱系统/所述第二转向架永磁直驱系统流出的高温冷却液完成对流换热过程后吹向路轨的同时,将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转向架永磁直驱系统/所述第二转向架永磁直驱系统内部对其进行液冷换热。本发明实现了同时冷却两个永磁直驱系统的目的,同时所述水冷装置集成了控制系统,能够在对水冷装置保护的同时,有效降低辅助功率损耗和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7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85224.8
申请日:2024-02-19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7/11 , G06F113/08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流换热肋型结构优化的仿真方法,涉及换热器设计领域,包括:确定对流换热通道的高度、宽度、长度,构建对流换热通道的几何模型;确定换热流体的物性参数、热源参数,物性参数包括流体的密度、流体的粘度、流体的压力、流体的温度、流体的比热容,热源参数包括对流换热通道表面的热源功率;基于物性参数构建换热肋几何形状的方程组,基于热源参数构建方程组的边界条件,求解方程组,得到换热肋的几何形状。本发明能够解决对流换热肋型设计中不断迭代循环的问题,节省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009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43681.8
申请日:2024-03-04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加储热装置的热发电系统及方法,包括:取热系统、储热装置、发电系统、控制系统;取热系统用于将冷却水和余热排气升温转化为换热水,为发电系统中工质提供热量;发电系统用于提供工质与取热系统进行热量交换,为发电机提供热量做功,进行发电;控制系统用于根据膨胀发电一体机对发电工质热容量的需求调节换热水泵的供电频率、电动三通阀开度和工质泵的供电频率;储热装置用于调节换热水的温度,减小进入取热换热器中水温的波动;本发明通过在取热系统中附加储热装置,并用控制系统实现一种附加储热装置的热发电方法,提高热发电系统电能输出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2931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1112547.7
申请日:2021-09-18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554 , H01M10/61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大功率动力蓄电池电芯用热传导板,热源设置在所述热传导板的上方,冷源设置在热传导板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板内设有多个交替设置的工质流动通道,所述工质流动通道内设有吸液芯,且所述工质流动通道的长度小于所述吸液芯的毛细力的上升高度。本发明设计的蓄电池电芯用热传导板,通过相邻的工质流动通道之间交替排列,使上方的热源与下方的冷源之间进行冷热传递,通过吸液芯的毛细作用力将冷凝端的液体与热源端进行热传递,从而解决电芯的温度不均匀性问题,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可使电芯整体保持较好的均温性,提高了蓄电池电芯的换热效率,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079802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1911061176.7
申请日:2019-11-01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胶轮导轨电车永磁电机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箱体框架,该箱体框架内设置有制动电阻,所述箱体框架内还包括第一风冷环路结构、第二风冷环路结构和液冷环路结构;所述第一风冷环路结构与第二风冷环路结构呈轴对称布置于所述箱体框架内,用于分别吸入来自所述箱体框架两侧低温空气,使得所述低温空气与所述液冷环路结构的高温冷却液完成对流换热继续对制动电阻进行空气冷却后排出;所述液冷环路结构与所述永磁电机的进/出液口相连通,用于将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向永磁电机内部对其进行液冷换热并排出高温冷却液。本发明采用整体配套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方法,达到了利用同一个冷却装置同时对永磁电机液冷和制动电阻风冷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9064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851589.1
申请日:2023-12-29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28D2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热装置,包括储热芯体,所述储热芯体至少包括一组储热单元,所述储热单元包括储热层和两个气体流通层,所述储热层设置在两个气体流通层之间;所述储热层包括中空的储热舱,所述储热舱内注有储热材料;所述气体流通层包括两端贯通的气体流通舱,所述气体流通舱内固定有多个热交换翅片,所述热交换翅片为方波形,多个所述热交换翅片沿气流方向错位设置。克服了现有工业余热波动大,难以被余热回收系统充分利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958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94949.2
申请日:2022-08-18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8/04029 , H01M8/04089 , H01M8/0432 , H01M8/0438 , H01M8/04701 , H01M8/047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装备用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系统、电堆换热回路、空气供给核心部件换热回路、电力变换装置换热回路、余热利用系统、控制系统;电堆换热回路对电堆进行降温;空气供给核心部件换热回路对空气供给核心部件进行降温;电力变换装置换热回路对电力变换装置进行降温;电堆换热回路、空气供给核心部件换热回路、电力变换装置换热回路分别与调节模块和监测模块连接;监测模块和调节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本发明能够对电堆、空气供给核心部件、电力变换装置提供温度、压力、流量适宜的冷却液,精准控制进入电堆的流量、温度,为电堆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根本保障;余热利用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耦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3860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114477.1
申请日:2019-11-14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63 , H01M10/6568 , H01M10/663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液冷式热管理装置,包括动力电池制冷系统、强迫通风换热系统、制热系统及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整体配套设计和多系统集成设计方法,将动力电池制冷系统、强迫通风换热系统、制热系统及控制系统在结构上高度集成,使得本发明可根据环境温度高低、控制温度阈值及电池当前温度值,进行高温环境蒸汽压缩制冷、常温环境强迫通风换热、低温环境液体制热及水泵自循环四种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进而通过与环境温度的自适应及供电频率自调整,使其在满足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辅助功率的消耗,同时有效减低了制冷部件的使用频度,提升了制冷系统的可靠性进而延长了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838608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1911114477.1
申请日:2019-11-14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63 , H01M10/6568 , H01M10/663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液冷式热管理装置,包括动力电池制冷系统、强迫通风换热系统、制热系统及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整体配套设计和多系统集成设计方法,将动力电池制冷系统、强迫通风换热系统、制热系统及控制系统在结构上高度集成,使得本发明可根据环境温度高低、控制温度阈值及电池当前温度值,进行高温环境蒸汽压缩制冷、常温环境强迫通风换热、低温环境液体制热及水泵自循环四种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进而通过与环境温度的自适应及供电频率自调整,使其在满足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辅助功率的消耗,同时有效减低了制冷部件的使用频度,提升了制冷系统的可靠性进而延长了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