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2995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86100.2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视觉系统的无缝线路钢轨位移检测方法,包括第一检测标靶、第二检测标靶、参考标靶、光学检测器和控制器,两光学检测器设置在车体两侧,第一检测标靶和第二检测标靶分别安装在成对的两条钢轨的侧面轨腰上,参考标靶通过立柱设置在钢轨两侧,参考标靶、第一检测标靶和第二检测标靶在安装时设置在同一钢轨横向截面内,光学检测仪的各检测端工作区分别朝向检测标靶方向和参考标靶方向,控制器信号连接光学检测器,控制器通过脉冲信号控制光学检测器检测频率,控制器设置有检测调整模块用以调整光学检测器可能产生的误差。本发明通过变换坐标确定参照标靶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拍摄节奏调整,避免漏拍或精度降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17838.7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的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识别标记建立:将特殊标志物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分解为像素,生成标志物;S2、图像采集:实时拍摄轨枕的图像数据;S3、标志物识别:对图像数据中的标志物进行识别,获取具有标志物的监测图像数据;S4、图像处理:对监测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得到标志物更清晰的处理后图像数据;S5、图像识别:将处理后图像数据经过边缘检测、中心定位处理得到初始位移值;S6、数据分析:将初始位移值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经过计算后得到位移数据。本发明采用高效的视觉识别技术,可实现对钢轨位移非接触式、实时、动态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6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98020.4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结构长期服役状态评估的多源异构数据反馈映射的数字孪生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在轨道结构和衬砌中埋设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应力应变传感器等获取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和多体动力学软件进行基础变形作用下的无砟轨道损伤情况仿真和车辆动力学响应分析,形成仿真计算结果库,建立现场长区段无砟轨道及衬砌等结构三维虚拟模型,采用反馈耦合映射修正方法将仿真结果库和三维模型分别进行结果对应和结果修正,将不同仿真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之间进行耦合反馈映射验证,以实现对基础大变形影响下轨道结构受力特征的准确反映和实时可视化呈现,同时对轨道结构受力状态的变化进行实时预测和合理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1602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93959.1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尖轨纵向位移监测方法,首先,将基本轨装置与尖轨装置安装于钢轨之上,确保磁致伸缩传感器测量杆从磁环内部穿过且无接触;随后,读取传感器初始数值,当尖轨发生纵向位移后,读取传感器位移后数值;最后,将所述初始数值与位移后数值相减,结合尖轨伸缩量公式推导出尖轨尖端位移变化量,进而获得不同情况下的尖轨整体纵向位移数据。本发明无需大数据驱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皆可实现尖轨纵向位移的高效、高精度测量,满足低成本、高稳定性、高精度的铁路现场监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489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59443.5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IPC: G06V20/40 , G06V10/774 , G06V10/778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基础变形对无砟轨道影响三元诊断方法,属于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砟轨道基础变形监测诊断技术领域,获取待识别的无砟轨道运动姿态视频数据;将待识别的无砟轨道运动姿态视频数据输入训练好的基础变形对无砟轨道影响的三元诊断模型中进行处理,获取识别基础变形对无砟轨道影响结果并进行预警。本发明通过拍摄行车条件下的轨道运动姿态运动姿态视频,并从运动姿态视频中提取钢轨、无砟轨道板的关键位置建立posture函数与oscillate函数,从而获取轨道结构的服役状态与振动规律,通过与正常区段无砟轨道结构在行车条件下的轨道运动姿态运动姿态视频及函数对比,诊断轨道结构的服役状态,并将部分经典诊断结果置入训练集以便后续的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88395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14247.8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础变形地段无砟轨道的服役状态的综合感知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轨道下部基础变形特征和基础变形模拟输入参数,构建能够考虑不同基础变形影响的无砟轨道‑下部基础分析模型;根据分析模型对基础变形下轨道结构的时空响应进行计算分析,确定轨道系统高敏响应指标及敏感区域;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确定不同基础变形下轨道结构时空响应的关联关系;根据轨道系统高敏检监测点数据与轨道结构时空响应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基础变形全区段轨道服役状态的综合感知。本发明基于有限元法确定轨道系统高敏响应指标与敏感区域,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确定不同基础变形下轨道结构时空响应的关联关系,实现基础变形全区段轨道服役状态的综合感知。
-
公开(公告)号:CN11710755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43454.4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结高原铁路无缝道岔,包括直基本轨、曲基本轨、直尖轨、曲尖轨、护轨、固定型辙叉和接点组,曲基本轨设置于直尖轨外侧,曲尖轨设置于直基本轨和直尖轨之间,曲基本轨和曲尖轨走势方向相同,曲尖轨线型与直基本轨线型、辙叉交叉位置设置固定型辙叉,固定型辙叉连接曲尖轨末端和直尖轨末端,护轨设置于直基本轨工作边内侧和曲基本轨工作边内侧,接点组设置于铁轨上,接点组为无缝接点;直尖轨、曲尖轨和固定型辙叉上的接点组为冻结接头或焊接接头,直基本轨和曲基本轨上的接点组均为焊接接头。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道岔的结构特点,并针对高原气候条件做了针对性的措施,突破了传统技术方案仅考虑平原地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338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03785.6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轨定位划线装置。该钢轨定位划线装置包括:两个定位结构,两个定位结构中的一个被构造为安装在钢轨一侧扣件的螺栓上,两个定位结构中的另一个被构造为安装在钢轨另一侧扣件的螺栓上,钢轨通过两个螺栓安装在轨枕上,在与轨枕上表面相平行的投影面上,经过两个螺栓中心点的连线为第一直线;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划线槽,划线槽包括在长度延伸方向上位于划线槽两端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经过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中心的连线在投影面上投影为第二直线,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共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钢轨定位划线装置能够解决由于测量断面采用目测的方式进行划线,导致测量效率低下且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6563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88400.9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轨纵向位移监测装置及钢轨纵向位移的监测方法。钢轨纵向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目标靶标具有目标反射面;基准靶标具有基准反射面;光路折转系统,包括光路折转构件和透射构件,经目标反射面反射出的第一光线经光路折转构件反射折转后,垂直入射至成像面形成第一图像;经基准反射面反射出的第二光线经透射构件透射后垂直入射至图像获取设备的成像面形成第二图像;基准靶标、光路折转系统和图像获取设备均位于目标靶标的同一侧;位移监测部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相对位置对待测钢轨的位移进行监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钢轨纵向位移监测装置因占用了线路的两侧空间而给线路的养护维修带来不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5341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11119.4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铁科(北京)轨道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陶陶 , 徐玉坡 , 毛庆洲 , 汪华杰 , 郑继忠 , 张拢男 , 梁宏波 , 李文春 , 王树国 , 李伟 , 谢艳霞 , 李乃峥 , 倪一 , 董翠军 , 胡伟 , 张宗明 , 李志明 , 张昆宁 , 刘洋 , 张立军 , 王子豪 , 荆莹 , 谢明峻
Abstract: 一种自动通过轨道复杂结构区域的方法及车架结构,通过限制弹性轮位移‑轮径组合关系,使满足在辙叉有害空间轨件不连续区域通过的几何条件。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的特点。还提供一种前后具有跨度的双弹性限位装置走行车架,可在辙叉有害空间钢轨不连续区域始终保障一个有效工作的限位装置,保持设备姿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