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实验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268740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49917.9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模拟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实验模型。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封头、上筒体、下筒体和下封头密封构成的圆筒形的外壳,上封头和上筒体构成热池,下筒体和下封头构成冷池,位于外壳中心位置的模拟堆芯、位于模拟堆芯上方的中心测量柱模拟件和位于模拟堆芯下方的大栅板联箱模拟件,还包括设置在热池内的DR类热交换器模拟件,设置在冷池内的DL类热交换器模拟件,贯穿设置在热池和冷池之间的M类热交换器模拟件;冷池内的工质能够通过外置的循环泵提供动力依次进入大栅板联箱模拟件、模拟堆芯进入热池,然后从M类热交换器模拟件换热后重新返回冷池。

    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燃料组件模拟件

    公开(公告)号:CN112687409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549965.8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组件模拟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燃料组件模拟件,包括R类燃料组件模拟件、Z1类燃料组件模拟件和Z2类燃料组件模拟件,所述R类燃料组件模拟件、所述Z1类燃料组件模拟件和所述Z2类燃料组件模拟件均具有横截面为六边形的外筒体(1)和位于所述外筒体(1)内部的电加热棒(3),在所述电加热棒(3)和所述外筒体(1)之间设有流道(2)。本发明将燃料组件模拟件内部结构简化,减少燃料棒模拟件的根数,增加了燃料棒模拟件的尺寸,利用“黑匣子”理论,调整整体阻力系数。既满足了实验需求,又减少了加工难度;解决一回路自然循环能力验证实验中燃料组件模拟件横向水传热性较差问题。

    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燃料组件模拟件

    公开(公告)号:CN11268740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49965.8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组件模拟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燃料组件模拟件,包括R类燃料组件模拟件、Z1类燃料组件模拟件和Z2类燃料组件模拟件,所述R类燃料组件模拟件、所述Z1类燃料组件模拟件和所述Z2类燃料组件模拟件均具有横截面为六边形的外筒体(1)和位于所述外筒体(1)内部的电加热棒(3),在所述电加热棒(3)和所述外筒体(1)之间设有流道(2)。本发明将燃料组件模拟件内部结构简化,减少燃料棒模拟件的根数,增加了燃料棒模拟件的尺寸,利用“黑匣子”理论,调整整体阻力系数。既满足了实验需求,又减少了加工难度;解决一回路自然循环能力验证实验中燃料组件模拟件横向水传热性较差问题。

    一种核级旋启式止回阀阀瓣的固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55577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613589.2

    申请日:201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级旋启式止回阀阀瓣的固定方法,该方法包括:打开止回阀阀盖;在阀瓣的连接臂上焊接阀瓣拉环;在靠近阀盖法兰的位置焊接阀腔内壁上拉环;根据旋启式止回阀的型号用304不锈钢丝制作一端为圆形拉环,另一端为角钩的弹性拉杆;将弹性拉杆的圆形拉环与阀瓣拉环相扣接;再通过弹性拉杆将阀瓣向上拉起至预定高度,用弹性拉杆的角钩挂扣在阀腔内壁上拉环上;关闭止回阀阀盖。通过上述方法就可以实现被鉴定核级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在反向流体冲击前处于预定开启的位置,并且在试验开始后使阀瓣在反向流体的冲击下能自动脱离束缚,成功下落关闭阀门,从而辅助完成核级旋启式止回阀功能鉴定试验的逆流试验。

    电源
    8.
    发明公开
    电源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3982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71526.1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过聚变或裂变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其包括:反应堆以及热管,反应堆产生热量,热管将热量导出;热交换器,热管与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发电系统,发电系统利用热交换器导出的热量进行发电。热管具有蒸发部、绝热部以及冷凝部,蒸发部设置在反应堆内部,绝热部设置在蒸发部与冷凝部之间,冷凝部从绝热部的两端向反应堆外延伸,其中,蒸发部位于两个绝热部之间。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源,能够使反应堆的热量由热管两端导出,实现双端传热,提高热管的传热效率以及反应堆堆芯的功率水平,减少热管的用量,从而降低反应堆整体的体积和质量,更利于反应堆的移动应用。

    对容器中指定区域的气泡进行测量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94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5747.7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容器中指定区域的气泡进行测量的系统及方法。其中,容器沿周向设有多个测量窗口,每个测量窗口位于容器的不同表面,系统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容器的外部,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面对一个测量窗口,多个图像采集装置的视场均能够覆盖指定区域,以能够分别从不同方向采集指定区域内包含气泡的图像;处理器,对每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得气泡的测量参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沿容器周向的不同表面设有多个测量窗口,利用在容器外部设置的多个图像采集装置从不同方向分别采集指定区域内包含气泡的图像,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得气泡的图像。

    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5956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604298.6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容器,限定有分离腔;分离管,设置于分离腔内,分离管的底部形成用于接收液态流体的入口段,分离管的顶部形成用于供液态流体流入分离腔的出口段;以及螺旋叶片,设置于分离管内,螺旋叶片与分离管的内壁共同限定形成螺旋通道,螺旋叶片的径向内距大于0,以在螺旋通道的径向内侧形成与螺旋通道连通的中心孔道,其中,进入分离管的液态流体在流经螺旋叶片时,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螺旋通道向上流动至出口段,液态流体中的气体能够沿中心孔道进入出口段并向上运动至分离腔的上部,从而与液态流体分离。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分离管内设置螺旋叶片,加快了气液分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