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式反应堆的自然循环实验的实验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900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14344.1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式反应堆的自然循环实验的实验模拟装置。其包括:堆容器,用于容纳冷却剂;分隔板,设置于堆容器内,将堆容器分隔成冷池和热池;模拟堆芯,设置于堆容器内,用于模拟池式反应堆堆芯;模拟流量分配装置,设置于冷池内,支撑于模拟流量分配装置上方,用于将冷池内的冷却介质分配至模拟堆芯;驱动泵外形模拟件,设置于冷池内,且位于池式反应堆的冷却剂驱动泵的位置,与冷却剂驱动泵的外形相似;循环泵,设置于堆容器外,用于驱动冷却剂循环;其中,驱动泵外形模拟件分别与循环泵、模拟流量分配装置连接,以使冷池内的冷却剂依次流经驱动泵外形模拟件、循环泵之后进入模拟流量分配装置。

    池式反应堆及其余热导出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90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15587.7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反应堆余热排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式反应堆及其余热导出系统。池式反应堆包括:冷却介质池;分隔件,将冷却介质池分隔成冷池和热池;堆芯,设置于冷却介质池内,堆芯的入口位于冷池内,其出口位于热池内;流量分配装置,设置于冷池内,用于将冷池内的冷却介质分配至堆芯。余热导出系统包括:余热导出换热器,设置于热池内,用于在事故工况下对热池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降温;冷却介质管道,连接于余热导出换热器的出口与流量分配装置之间;流体二极管,连接于冷却介质管道上,用于控制冷却介质管道内的流量。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余热导出系统能够有效的通过高可靠性非能动的方式带走堆芯剩余发热。

    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实验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268740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1549917.9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模拟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实验模型。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封头、上筒体、下筒体和下封头密封构成的圆筒形的外壳,上封头和上筒体构成热池,下筒体和下封头构成冷池,位于外壳中心位置的模拟堆芯、位于模拟堆芯上方的中心测量柱模拟件和位于模拟堆芯下方的大栅板联箱模拟件,还包括设置在热池内的DR类热交换器模拟件,设置在冷池内的DL类热交换器模拟件,贯穿设置在热池和冷池之间的M类热交换器模拟件;冷池内的工质能够通过外置的循环泵提供动力依次进入大栅板联箱模拟件、模拟堆芯进入热池,然后从M类热交换器模拟件换热后重新返回冷池。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3713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32517.0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应用热方法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高温高压S‑CO2制备组件,设置成制备高温高压S‑CO2;模拟组件,设置成模拟一回路的印刷板式热交换器的铅铋侧,高温高压S‑CO2制备组件制备的高温高压S‑CO2输入至模拟组件;铅铋冷却剂提供组件,设置成向模拟组件内提供铅铋冷却剂;冷却组件,设置成对进入模拟组件的铅铋冷却剂进行冷却,以使模拟组件的铅铋入口与铅铋出口与实际的工况相一致;调压件,设置成对高温高压S‑CO2制备组件提供给模拟组件的高温高压S‑CO2的压力进行控制。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试验装置,能够更接近于实际工况、更准确地模拟高温高压S‑CO2发生泄漏时高温高压S‑CO2对一回路的铅铋侧的影响。

    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实验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268740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49917.9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模拟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钠冷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实验的实验模型。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封头、上筒体、下筒体和下封头密封构成的圆筒形的外壳,上封头和上筒体构成热池,下筒体和下封头构成冷池,位于外壳中心位置的模拟堆芯、位于模拟堆芯上方的中心测量柱模拟件和位于模拟堆芯下方的大栅板联箱模拟件,还包括设置在热池内的DR类热交换器模拟件,设置在冷池内的DL类热交换器模拟件,贯穿设置在热池和冷池之间的M类热交换器模拟件;冷池内的工质能够通过外置的循环泵提供动力依次进入大栅板联箱模拟件、模拟堆芯进入热池,然后从M类热交换器模拟件换热后重新返回冷池。

    对容器中指定区域的气泡进行测量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94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5747.7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容器中指定区域的气泡进行测量的系统及方法。其中,容器沿周向设有多个测量窗口,每个测量窗口位于容器的不同表面,系统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容器的外部,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面对一个测量窗口,多个图像采集装置的视场均能够覆盖指定区域,以能够分别从不同方向采集指定区域内包含气泡的图像;处理器,对每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得气泡的测量参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沿容器周向的不同表面设有多个测量窗口,利用在容器外部设置的多个图像采集装置从不同方向分别采集指定区域内包含气泡的图像,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得气泡的图像。

    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5956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604298.6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容器,限定有分离腔;分离管,设置于分离腔内,分离管的底部形成用于接收液态流体的入口段,分离管的顶部形成用于供液态流体流入分离腔的出口段;以及螺旋叶片,设置于分离管内,螺旋叶片与分离管的内壁共同限定形成螺旋通道,螺旋叶片的径向内距大于0,以在螺旋通道的径向内侧形成与螺旋通道连通的中心孔道,其中,进入分离管的液态流体在流经螺旋叶片时,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螺旋通道向上流动至出口段,液态流体中的气体能够沿中心孔道进入出口段并向上运动至分离腔的上部,从而与液态流体分离。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分离管内设置螺旋叶片,加快了气液分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