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71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44651.9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反应堆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值反应堆、利用其验证反应堆设计的方法以及预测反应堆运行的方法,其包括:物理热工结构模块,其设置成模拟反应堆堆芯之间中子场、温度场及应力场;燃料材料模块,其设置成模拟反应堆的燃料在裂变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及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耦合模块,其设置成根据物理热工结构模块的中子场、温度场及应力场对燃料材料模块的中子场、温度场及应力场耦合及设置成燃料材料模块的材料和燃料的组织结构变化对物理热工结构模块的中子场、温度场以及应力场耦合。本申请实施例的数值反应堆有利于保证确定的燃料和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以及堆芯之间中子场、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9697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210796187.5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辐照缺陷产生过程的模拟方法,包括:确定高能粒子辐照在模拟体系中所产生的初级离位原子能谱;获得不同能量初级离位原子的生成概率,基于概率重复进行初级离位原子抽样获得大量初级离位原子;采用高通量计算模拟技术,并发开展大量初级离位原子在材料体系内引发的级联碰撞过程模拟计算;实时监控任务作业,并及时进行错误识别与纠正;采用高通量缺陷分析技术,对产生缺陷数量和团簇类别进行自动分析与统计;在存活的初始损伤缺陷尺寸分布达到连续标准后,停止初级离位原子抽样及级联碰撞模拟,进而统计分析获得缺陷峰值数量、存活率、尺寸分布等初始缺陷信息。该方法能够高效、精准地获得缺陷的离位峰、辐照缺陷的存活状态等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92076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37579.3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间隙对原子在金属材料中扩散行为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间隙对跃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间隙对的初始位置的位置信息;S2:确定间隙对的跃迁方式,根据跃迁方式确定间隙对跃迁之后的目标位置;S3:模拟间隙对从初始位置跃迁至目标位置;S4:根据目标位置的信息,更新间隙对的位置信息;S5:确定间隙对的更新之后的位置周边的状态;S6:根据周边的状态,确定间隙对继续跃迁,重复S2‑S6步骤;S7:根据周边的状态,确定间隙对停止跃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无需区分间隙对的取向,适用性较强,可以广泛应用至不同的材料体系中;并且在模拟间隙对跃迁时,无需间隙对参与概率抽样,使得间隙对跃迁较空位跃迁较快。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84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0002806.9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16C60/00 , G16C20/1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VVER型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辐照硬化的方法,包括:S1、修正第一弥散强化模型为第二弥散强化模型;其中,第一弥散强化模型表征材料的屈服应力增量与第一参数、缺陷数量以及缺陷尺寸之间的关系,第二弥散强化模型表征材料的屈服应力增量与第二参数以及辐照缺陷结构函数之间的关系;第一参数为缺陷尺寸的函数,第二参数与缺陷尺寸无关;辐照缺陷结构函数为缺陷数量和缺陷尺寸的函数;S2、确定第二弥散强化模型的第二参数;S3、获取辐照缺陷结构函数与中子注量之间的关系;S4、根据辐照缺陷结构函数与中子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二弥散强化模型,确定材料的屈服应力增量与中子注量之间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22999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90483.3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16C20/10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材料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钨的缺陷的模拟方法,缺陷是由金属钨受到He离子以及W离子辐照产生的。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模拟He离子以及W离子辐照金属钨;S2:确定S1步骤的金属钨辐照后的金属钨的离位损伤峰值位置;S3:确定离位损伤峰值位置的金属钨中的缺陷团簇的源项;S4:简化缺陷团簇的构型空间;S5:确定不同类型的缺陷团簇的反应系数;S6:根据源项、构型空间以及反应系数,确定缺陷团簇在辐照时间内的浓度;S7:根据浓度,确定金属钨的缺陷的模拟。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模拟方法有利于提高对金属钨的缺陷的模拟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提高对金属钨的缺陷的模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96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96187.5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辐照缺陷产生过程的模拟方法,包括:确定高能粒子辐照在模拟体系中所产生的初级离位原子能谱;获得不同能量初级离位原子的生成概率,基于概率重复进行初级离位原子抽样获得大量初级离位原子;采用高通量计算模拟技术,并发开展大量初级离位原子在材料体系内引发的级联碰撞过程模拟计算;实时监控任务作业,并及时进行错误识别与纠正;采用高通量缺陷分析技术,对产生缺陷数量和团簇类别进行自动分析与统计;在存活的初始损伤缺陷尺寸分布达到连续标准后,停止初级离位原子抽样及级联碰撞模拟,进而统计分析获得缺陷峰值数量、存活率、尺寸分布等初始缺陷信息。该方法能够高效、精准地获得缺陷的离位峰、辐照缺陷的存活状态等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9727647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653394.5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辐照导致材料结构演化的模拟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不同缺陷浓度和元素含量下的团簇的成分、团簇内原子的分布、以及团簇的几何结构;获取所述不同缺陷浓度和元素含量下的团簇中能量最低的团簇的几何结构、团簇成分;通过分子静力学方法计算通过步骤2得到的能量最低的团簇的形成能、结合能、以及扩散势垒;获取能量最低的团簇的团簇形成路径;建立辐照导致材料结构演化的动力学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200093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57646.9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5/22 , G21C3/62 , C01G43/025 , G01N15/02 , G01N15/08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反应堆燃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亚化学计量比二氧化铀烧结工艺参数的方法,其主要包括的步骤:根据多个不同的亚化学计量比二氧化铀,确定多个不同的亚化学计量比二氧化铀的平均晶粒尺寸及孔隙率以及根据最佳热导率,确定获得最佳热导率对应的亚化学计量比二氧化铀的平均晶粒尺寸及孔隙率;以及根据确定的平均晶粒尺寸及孔隙率,确定亚化学计量比二氧化铀烧结工艺参数。通过上述方法准确反映了亚化学剂量比对二氧化铀烧结过程的影响,并可以准确确定最佳热导率对应的亚化学计量比及其对应的烧结工艺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84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02806.9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16C60/00 , G16C20/1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VVER型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辐照硬化的方法,包括:S1、修正第一弥散强化模型为第二弥散强化模型;其中,第一弥散强化模型表征材料的屈服应力增量与第一参数、缺陷数量以及缺陷尺寸之间的关系,第二弥散强化模型表征材料的屈服应力增量与第二参数以及辐照缺陷结构函数之间的关系;第一参数为缺陷尺寸的函数,第二参数与缺陷尺寸无关;辐照缺陷结构函数为缺陷数量和缺陷尺寸的函数;S2、确定第二弥散强化模型的第二参数;S3、获取辐照缺陷结构函数与中子注量之间的关系;S4、根据辐照缺陷结构函数与中子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二弥散强化模型,确定材料的屈服应力增量与中子注量之间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972764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1653394.5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辐照导致材料结构演化的模拟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不同缺陷浓度和元素含量下的团簇的成分、团簇内原子的分布、以及团簇的几何结构;获取所述不同缺陷浓度和元素含量下的团簇中能量最低的团簇的几何结构、团簇成分;通过分子静力学方法计算通过步骤2得到的能量最低的团簇的形成能、结合能、以及扩散势垒;获取能量最低的团簇的团簇形成路径;建立辐照导致材料结构演化的动力学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