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混凝土浇筑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679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610736.2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混凝土浇筑系统及方法,浇筑系统包括浇筑管、回流管、浇筑机和弯管,浇筑管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多个浇筑管节段,回流管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多个回流管节段,浇筑机能够移动,且浇筑机设有进料口,任意一个浇筑管节段的接口通过弯管能够连接进料口,任意一个浇筑管节段的接口通过弯管能够连接任意一个回流管节段的接口。浇筑方法包括在预制场地内布置浇筑系统;将浇筑机移动至待浇筑位置,将进料口通过弯管与最近的浇筑管节段的接口相连接;自密实性混凝土通过浇筑管进入浇筑机,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进料口与弯管的连接;将弯管与最近的回流管节段的接口相连接,形成清洗通道并进行清洗。

    一种沉箱和沉箱组合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5300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63158.9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箱和沉箱组合。其中,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腔体,所述箱体沿箱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预应力通孔;所述箱体端面设置有剪力键和/或剪力键槽,所述剪力键与所述剪力键槽相适配;沉箱组合包括多个前述的沉箱,多个所述沉箱的预应力通孔内设置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将所有所述沉箱连成整体结构,相邻两个所述沉箱的所述剪力键与所述剪力键槽相互配合。在所述沉箱中的预应力通孔设置钢绞线,所有所述沉箱在所述钢绞线的作用下连成一列,相邻两个所述沉箱之间的剪力键与剪力键槽配合。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沉箱以及沉箱组合能够提高拖航运输沉箱时的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时长、降低运输成本。

    一种利用深浅坞制作沉箱并实现水上装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2244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64724.8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箱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深浅坞制作沉箱并实现水上装驳的方法。包括步骤S1:在浅坞区制作沉箱;S2:使半潜驳船进入深坞区,向深浅坞内灌水,使沉箱浮于水面;S3:向半潜驳船内灌入压舱水,使半潜驳船的甲板面低于沉箱的底部;S4:将沉箱移动至半潜驳船的甲板面上方;S5:排出半潜驳船内的压舱水;S6:开启深坞门,由半潜驳船将沉箱运出。采用上述的方法制作大型沉箱并将沉箱装至半潜驳船上,无需新建大型预制场和出运码头,无需陆上移运专有设备,降低了操作难度以及沉箱受到损坏的风险,且能够节约施工成本。采用上述方法将沉箱装在半潜驳船甲板上进行运输的方式,能够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因恶劣天气的影响,更加适合远航运输。

    一种伸缩泵管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201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910205863.5

    申请日:2019-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泵管及其使用方法,该伸缩泵管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移动支架,套接于固定支架的另一端,移动支架连接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移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的移动;内管,设于固定支架内,内管的一端用于连接浇筑设备,内管的另一端设有折叠波纹管;外管,套接于内管和折叠波纹管外,外管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部件,折叠波纹管相对内管的另一端连接外管的自由端,外管的自由端滑动连接于移动支架的一端,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外管相对内管的移动。运用该伸缩泵管,利用折叠波纹管,满足外管相对内管伸缩的同时,将内管和外管隔离,避免了内外管道粘结的问题。

    一种大型沉管坞内转向掉头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662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51896.6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型沉管坞内转向掉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干坞内灌水,使大型沉管起浮,并进行大型沉管带缆作业;S2:大型沉管带缆后第一次横移,从浅坞区移动至深坞区转向位置;S3:大型沉管在深坞区内进行多个不同点位的转向和移动,并进行加缆、换缆和解缆,完成大型沉管的掉头作业;S4:大型沉管掉头后横移至出坞轴线上。通过在深坞区内进行多个不同点位的转向作业,从而实现在不需要对深坞区开挖扩大的情况下,完成大型沉管在深坞区内的掉头,解决了常规干坞在建造设计时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大型沉管在坞内转向,导致大型沉管在坞内转向极为困难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