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6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13505.3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展新 , 陈孟君 , 林长波 , 许恩永 , 李骏 , 王善超 , 张瑞俊 , 王文勇 , 张平 , 唐荣江 , 冯哲 , 栗广生 , 王方圆 , 陈钰烨 , 赵德平 , 张释天 , 吴佳英 , 梁明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动力电池散热性能的测试系统、装置及方法,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包括温湿度控制模块、监控模块、制冷剂循环模块和电池冷却液循环模块。本发明开发以空调回路集成电池冷却回路的测试系统,利用加热模拟器和阻力模拟器替代电池包,改变加热模拟器的功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电池包发热量,调节压缩机转速、水泵转速、风速转速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散热性能进行测试,具有系统简单、测试效率高、可替代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6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32939.0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许恩永 , 陈孟君 , 林长波 , 展新 , 李骏 , 王善超 , 张瑞俊 , 王文勇 , 张平 , 唐荣江 , 冯哲 , 栗广生 , 王方圆 , 陈钰烨 , 赵德平 , 张释天 , 吴佳英 , 梁明运
IPC: G01M99/00 , B01L1/02 , B01L7/00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热管理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涉及电动汽车热管理测试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测试系统回路和恒温恒湿箱;所述测试系统回路安装在恒温恒湿箱中,所述恒温恒湿箱用于模拟不同的环境工况;所述测试系统回路上设有HVAC、电池包、电机及控制器、压缩机、chiller制冷装置、蒸发器、冷凝器、散热器、管路、多个阀门和多个水泵;所述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多个风扇、多个温度计、多个流量计和多个压力传感器。本发明以测试空调系统性能为核心、兼顾测试电池冷却、电机冷却和余热回收性能,能够对热管理系统独立运行的性能进行测试,也能对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功能进行测试,具有测试系统简单、测试效率高、匹配性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9023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14853.0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周围环境风险的主动避撞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的避碰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检测到危险车辆时,采集周围车辆信息和危险车辆位置,利用时序网络模型预测周围车辆的初步行驶意图。结合依赖模型和危险车辆位置,进一步得到目标行驶意图。通过目标行驶意图和预设系数建立斥力场、引力场和道路边界势场模型,构建风险函数。利用该风险函数和势场模型计算避撞路线,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指导车辆主动避撞。通过建立基于周围环境风险的斥力场模型、引力场模型和道路边界势场模型,并运用风险函数和模型预测的技术手段,达到了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主动避撞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14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01779.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碰撞性能优化的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轻量化方法,该方法以商用车驾驶室为优化对象,考虑基于正面碰撞工况下,首先采用结构灵敏度分析的方法识别车身在碰撞条件下的关键结构,再综合Isight软件中的贡献度分析筛选变量,以驾驶室的仪表板、转向管柱、方向盘侵入量等碰撞性能指标作为优化设计的非线性响应,最后利用近似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该方法优化效果好,且同时考虑了车身碰撞安全性与轻量化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可推广性强。经测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优化前相比,驾驶室质量减轻了13.8kg,仪表板、转向管柱、方向盘的侵入量基本不变,优化后的车身数据均满足碰撞法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92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49250.1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泵空调的新能源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在现有整车空调系统的基础上,以热泵空调系统为基础,集成电池、电机及其控制器、乘员舱热管理系统,采用于风暖PTC为辅,热泵空调为主的方案,热泵空调配合风暖PTC以解决低温时热泵空调效率低的问题,并通过三通调节阀连接水冷冷凝器支路与水暖PTC支路,作为电机及电池余热回收的桥梁,将废热提供给空调回路,以进一步降低热泵系统能耗,还考虑到当冷却液温度过高时,能够通过三通调节阀将一部分热通过散热器散热,采用四通阀完成冷媒流向的切换,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58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184420.6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的轻量化优化方法,采用SFE‑Concept、HyperMesh、Isight、Optistruct、Ls‑Dyna联合仿真优化方法,以汽车轻量化为主,兼顾汽车被动安全性,完成驾驶室白车身多学科轻量化优化设计。以车身质量最小、弯扭刚度最大为目标,以驾驶室低阶弯扭模态频率、侵入量为约束,板件厚度为设计变量,通过重新调整板厚使各个关键变量实现最优组合。与优化前相比:驾驶室车身质量减轻了24.3kg,轻量化率达7.93%,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升10.54%,弯扭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基本不变,优化后驾驶员最小生存空间均大于0,满足碰撞法规要求。该优化方法在保证驾驶室静‑动态性能的同时完成了轻量化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3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069225.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11/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梁截面的商用车驾驶室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SFE‑Concept软件建立了商用车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相较于传统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能够快速完成任意方案的修改且修改后依旧保持良好的拓扑关系,也可在调整后快速生成满足拓扑关系的高质量网格。针对试验设计运行时间过长的问题,该方法优化了整体流程,提出结合HyperMorph进行灵敏度分析、相对灵敏度分析,在试验设计之前筛选出关键变量,大大减少试验设计运行时间,提升优化效率。针对普通近似模型拟合精度较低的问题,构建了响应面‑径向基混合近似模型,提升了拟合精度,使得五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值都在0.9以上,达到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841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26792.7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林长波 , 陈孟君 , 展新 , 许恩永 , 李骏 , 王善超 , 张瑞俊 , 王文勇 , 张平 , 唐荣江 , 冯哲 , 栗广生 , 王方圆 , 陈钰烨 , 赵德平 , 张释天 , 吴佳英 , 梁明运
IPC: F01N1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排气管保温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排气管保温的多层隔热结构,包括排气管和两组保温层,两组保温层的截面为环状半圆结构,两组保温层对称包覆在排气管外侧,保温层包括若干组反射屏,同侧反射屏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支撑件开设有螺纹孔,两组保温层通过螺栓与螺纹孔固定连接,相邻两层反射屏之间填充有隔热层,保温层的两端套设有端盖,保温层与端盖通过紧固螺杆与螺纹孔固定连接,端盖套设在排气管上,端盖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连接有用于固定端盖的紧固螺杆;解决了现有汽车排气保温段通常采用铝箔波纹管结构或者不锈钢包裹结构,保温效果较差且不便于对其进行维护保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4691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212088.X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在SFE‑Concept中建立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利用OptiStruct求解器对驾驶室模型质量、扭转刚度、弯曲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一阶弯曲模态频率进行分析;其次结合HyperMesh重新划分驾驶室结构,以弹性模量为设计变量进行驾驶室结构灵敏度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试验设计之前筛选出厚度、截面变量;最后构建径向基‑响应面混合近似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驾驶室结构优化。该方法能解决驾驶室结构优化时间长、变量筛选客观性差的问题。经过仿真,在弯扭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驾驶室质量下降24.5kg,减轻了8.0%,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升了13.9%,驾驶室结构优化效果较佳。
-
公开(公告)号:CN118484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0652.6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自动避障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的避碰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响应车辆的路径生成请求,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和车辆动力学模型确定状态约束和输入控制约束;创建成本函数,基于成本函数、状态约束和输入控制约束确定车辆系统的避碰策略;基于车辆系统的避碰策略确定控制参数和规划轨迹,并基于控制参数控制车辆以规划轨迹进行避障,利用路径跟踪误差设计触发规则,当轨迹跟踪误差达到阈值时执行优化问题,规划新的轨迹,并计算相应的控制参数,驱动车辆沿期望路径行驶并避开障碍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