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辅助泊车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986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19064.5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辅助泊车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本发明基于目标车辆对应的UWB定位标签和预设超宽带基站确定车辆位置信息;对车辆位置信息进行预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最优位置信息;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最优位置信息对路径进行规划,获得目标路径;基于目标路径完成泊车,本发明通过超宽带定位技术对室内的车辆进行精确定位,降低了室内环境中的信号干扰,保证了泊车路径计算的精确程度,并且通过改进遗传算法对泊车路径进行规划,具有计算速度快、最优解概率高的特点,保证了在较短时间内为车辆计算出最快到达最近泊车点的路径。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0237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379955.2

    申请日:2021-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包括:在用户上下车时,获取用户上下车对应的座椅以及与其相关的座椅的位置参数、以及与所述相关的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其中,所述相关的座椅为所述对应的座椅的前方和/或后方的座椅;根据所述位置参数以及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获得所述对应的座椅和所述相关的座椅的控制策略;根据所述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对应的座椅以及所述相关的座椅调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使得上下车用户对应的座椅和相关的座椅联动,既方便对应的座椅上的用户上下车,也不会给相关的座椅上的用户造成不便。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0237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379955.2

    申请日:2021-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包括:在用户上下车时,获取用户上下车对应的座椅以及与其相关的座椅的位置参数、以及与所述相关的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其中,所述相关的座椅为所述对应的座椅的前方和/或后方的座椅;根据所述位置参数以及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获得所述对应的座椅和所述相关的座椅的控制策略;根据所述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对应的座椅以及所述相关的座椅调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使得上下车用户对应的座椅和相关的座椅联动,既方便对应的座椅上的用户上下车,也不会给相关的座椅上的用户造成不便。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汽车玻璃窗开闭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698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94010.7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汽车玻璃窗开闭的控制系统和方法,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车身控制系统,所述车身控制系统去控制汽车玻璃窗控制器,所述汽车玻璃窗控制器由天窗控制器和车窗控制器构成,所述车身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组的环境信息并通过网关将此环境信息传送到远程控制盒,所述远程控制盒将此环境信息传输到云计算平台,所述云计算平台将所述环境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后,依次通过所述远程控制盒、网关、车身控制系统去控制所述汽车玻璃窗控制器对汽车玻璃窗的开闭度进行控制。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反复的操作开闭按键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驾驶体验不够人性化,车内人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多用途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5999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047479.4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及方法。多用途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包括重力感应模块、座椅控制模块及座椅调节模块,重力感应模块采集乘员重量信息,座椅调节模块获取乘员对座椅的调节信息,座椅控制模块将乘员重量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进行排序,得到序列信息,将序列信息及调节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序列信息与调节信息的对应关系,重力感应模块重新采集到目标重量信息,座椅控制模块在预设出行周期内根据目标重量信息及对应关系得到目标重量信息对应的目标调节信息,根据目标调节信息对座椅进行调节,实现座椅自动调节,座椅自动调节为该乘员下车前的设定值,使得座椅调节操作及出行更便捷,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

    蓄电池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47549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54834.2

    申请日:2022-02-18

    Inventor: 秦刚 吴斌 李剑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以及汽车,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托盘、多个卡持件以及压制件,托盘形成有具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一尺寸方向和第二尺寸方向的预安装区域;各卡持件设于预安装区域的外围,且形成有朝向内设置的卡槽,多个卡持件包括第一卡持件和第二卡持件,第一卡持件和第二卡持件分别位于预安装区域在第一尺寸方向上的一侧以及第二尺寸方向上的一侧,其卡槽分别沿第二尺寸方向和第一尺寸方向延伸以构成第一滑动通道和第二滑动通道;压制件安装于托盘上,压制件用以在外力驱动蓄电池沿第二尺寸方向移动至第一滑动通道内,并沿第一滑动通道移动至第二滑动通道后,将蓄电池压制在托盘上,简化安装步骤,减少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汽车转弯智能调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3752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273184.9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弯智能调整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座椅控制模块以及车身电子稳定控制模块;车身电子稳定控制模块采集车辆的当前行驶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座椅控制模块采集驾驶员的重量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当前行驶信息检测到行驶状态为高速转弯状态时,根据重量信息确定驾驶员的侧向离心力,在侧向离心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根据重量信息确定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身电子稳定控制模块;车身电子稳定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调整制动力。采集行驶信息和驾驶员重量信息,识别侧向离心力,在侧向离心力超过阈值时,根据驾驶员重量输出不同的制动力,降低车速,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汽车一键启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4814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410237320.9

    申请日:201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一键启动系统及方法,属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有相互连接的起动机、启动按键、一键启动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离合器传感器及启动单元,还包括有与离合器传感器、发动机控制器及一键启动控制器相连接的空挡开关和与一键启动控制器及发动机控制器相连接的制动开关;具有三种启动方式:a、在挂空挡状态下,踩下制动,然后按下启动按键;b、在挂空挡状态下,踩下制动,踩下离合,然后按下启动按键;c、踩下离合器,然后按下启动按键。本发明可以解决手动挡汽车一键启动系统的启动回路无冗余控制,单个启动回路出现故障导致车辆无法启动的问题。

    车窗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2683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51688.6

    申请日:2022-08-09

    Inventor: 秦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获取车辆内部用户信息与车辆外部的环境信息,以便于通过预设场景分析模型确定内部用户信息与车辆外部的环境信息所处的场景,进而可以根据目标车辆所处的场景生成对应的车窗控制策略,进而实现对于目标车辆各车窗的开度控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驾驶汽车时,人工根据环境去调节各个车窗的开度,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整车控制的智能化,并减小了安全隐患。

    汽车转弯智能调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3752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73184.9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弯智能调整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座椅控制模块以及车身电子稳定控制模块;车身电子稳定控制模块采集车辆的当前行驶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座椅控制模块采集驾驶员的重量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当前行驶信息检测到行驶状态为高速转弯状态时,根据重量信息确定驾驶员的侧向离心力,在侧向离心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根据重量信息确定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身电子稳定控制模块;车身电子稳定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调整制动力。采集行驶信息和驾驶员重量信息,识别侧向离心力,在侧向离心力超过阈值时,根据驾驶员重量输出不同的制动力,降低车速,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