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6204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75918.5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N20/00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运行轨迹计算净空距离方法,通过已有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轨迹监测系统给出的叶片GPS定位信息,计算出当前叶尖的实时三维坐标。建立塔筒结构模型,并完成以塔筒底部圆心为原点坐标系建立。将叶尖实时三维坐标通过球坐标换算算法换成成以塔筒底部圆心为原点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建立叶尖位置到塔筒最近距离直线的动态方程。集合净空距离和机组状态数据,完成数据建模。当前叶片净空距离和下一个时间的叶片净空距离通过通讯实时进入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参与主控控制,一旦叶片净空距离处于报警模式,主控通过降低转速、变桨等相关策略避免叶片扫塔。提供叶片塔筒的甚至整机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04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575918.5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N20/00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运行轨迹计算净空距离方法,通过已有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轨迹监测系统给出的叶片GPS定位信息,计算出当前叶尖的实时三维坐标。建立塔筒结构模型,并完成以塔筒底部圆心为原点坐标系建立。将叶尖实时三维坐标通过球坐标换算算法换成成以塔筒底部圆心为原点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建立叶尖位置到塔筒最近距离直线的动态方程。集合净空距离和机组状态数据,完成数据建模。当前叶片净空距离和下一个时间的叶片净空距离通过通讯实时进入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参与主控控制,一旦叶片净空距离处于报警模式,主控通过降低转速、变桨等相关策略避免叶片扫塔。提供叶片塔筒的甚至整机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11328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1910878046.6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方法,采用软件算法模拟的虚拟Crowbar组件和硬件Chopper组件实现低电压穿越,即在低电压穿越故障期间,变频器控制器检测到转子过流时虚拟Crowbar组件立即对转子侧PWM脉冲进行封波;当变频器控制器检测到直流母线电压过压时,立即开启硬件Chopper组件。优点是:取消Crowbar硬件组件,大幅降低了低电压穿越组件的硬件成本,且控制策略实施简单易行,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37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813114.2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场应发电量估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发电机组的标准风速‑标准功率曲线和历史数据生成的平均风速‑平均功率曲线,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标准风速‑标准功率曲线和平均风速‑平均功率曲线进行处理,获得风速线性修正参数,对实时风速进行修正获得修正风速,以此估测目标发电机组的应发电量。本发明通过对目标发电机组的标准风速‑标准功率曲线和历史数据生成的平均风速‑平均功率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获得修正风速,以此进行应发电量的估测,通过应发电量和实际发电量对比分析,可实时掌握风场电量损失或则增益情况,从而评估整个风电场风电机发电性能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37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42662.9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宁琨 , 曾一鸣 , 李玉霞 , 贾君实 , 余业祥 , 杨鹤立 , 彭小迪 , 张耀辉 , 廖茹霞 , 郭自强 , 王秉旭 , 张坤 , 沈菲 , 张权耀 , 苏坤林 , 付斌 , 马记龙 , 李博 , 杨斌 , 许福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计算风力发电机组最优最小桨角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机组处于最佳叶尖速比控制阶段时,多次调整最小桨角值,并同步采集调整后风机的相关参数;步骤2:通过Bladed仿真模型及网格搜索法,确定最小桨角的寻优范围;步骤3:在寻优范围内依次改变最小桨角,计算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利用效率;步骤4:根据步骤3计算得到的多个风能利用效率,通过退火算法搜索并通过趋势面光滑插值寻峰,获得风力发电机组的最优最小桨角。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动态计算风力发电机组最优最小桨角的方法,可寻找到最佳的最优最小桨角,最大捕获风能,赢得更多发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336326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1910663739.3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子回路单独直配高压电网的双馈风力/水力发电系统,包括直配高压电网的双馈风力/水力发电机组以及微电网,所述双馈风力/水力发电机组的绕线式双馈异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出线回路单独直配高压电网,所述发电机转子绕组回路通过双馈变流器直接接入微电网,所述发电机转子绕组回路不直接或间接接入直配高压电网运行,所述双馈风力/水力发电系统有三个运行模式。本发明通过风力/水力发电机组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入直配高压电网,机组发电机转子绕组通过双馈变流器直接接入微电网,可实现机组变频恒速双馈发电运行,能够有效减少定子绕组上网回路和转子绕组上网回路的升压变压器,并提高机组效率、负荷率和高压上网设备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716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526869.6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场的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分散控制模块,设置于每个风电机组,用于获取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根据获取的运行状态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及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或第二控制指令执行对风电机组的控制;综合控制模块,连接分散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分散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设置分散控制模块和综合控制模块,任意两个分散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以使分散控制模块可根据其余分散控制模块生成的第一控制指令和综合控制模块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执行对风电机组的控制,实现了各设备之间的关键信息分享,提高了对风电场中分电机组的控制灵活性与控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574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92352.4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结构,其包括竖向设置的发电机和均匀设置在发电机周向上的若干叶片,发电机的转子端同轴连接有平板连接法兰,平板连接法兰的上端依次同轴连接有法兰转轴和低于叶片上部的第一角度连接法兰;平板连接法兰通过若干水平支撑杆分别与若干叶片的中部连接,第一角度连接法兰通过若干第一角度支撑杆分别与若干叶片的上部连接,相邻两叶片的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抗扭转支撑杆。本发明可降低风轮整体重心,使风轮整体重心更接近塔筒连接端面,以有效缩短振动载荷对塔筒的作用力臂长度,这显著削弱了因风轮质量不平衡而引发动态载荷向塔筒的传递效应,进而抑制因气动激励和机械振动耦合作用而引发的塔筒振动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7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17174.5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防雷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防雷系统适用性有限,难以满足H型、FH型、FX型等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使用需求,不能有效保护发电机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上导电机构、中导电机构、下导电机构和接地导电网;避雷针安装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塔杆上;上导电机构套设于避雷针的外部,并与避雷针相连接;下导电机构连接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塔筒上;中导电机构连接在上导电机构和下导电机构之间;下导电机构与塔筒内部的导电杆相连接,导电杆连接至接地导电网;本发明可以有效保护发电机,避免发电机遭受雷击造成损坏,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便于制造,实用性强,有利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10915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00765.1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增功升级产品有效性评估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针对所有已经在风电场投运的风机,生成风机升级前、升级后的短期工况集合,通过对比同一机组升级前、升级后的发电能力,将风力发电机组的增功有效性量化成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的变化,进而推算机组升级可产生的利润或亏损;其中,短期工况指范围为1‑30s的时间的工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具有客观性、不具备可持续性和长期验证的能力、成本高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