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88054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710008282.3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高频注入法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在转子角度和转速的估算中,高频信号注入法尤其适合零速和低速,同时采用模糊控制器替代传统PI速度调节器。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由于传统的PI调节器延时明显,自适应能力不高等因素,而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强,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大大减弱,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时变及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模糊控制是基于启发性的知识及语言决策规则设计的,这有利于模拟人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对那些数学模型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对象非常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88035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03708.1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的估算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专利在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估计精度不高,鲁棒性较差的问题上,提出一种改进策略,即提出了基于双曲正切函数的改进型滑模观测器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位置的估算精度,本发明的安全系数高又易于工程实现的无速度传感器算法来替代传统的机械传感器,用来获取精确的电机转子位置和转速信息,以减少闭环反馈信息中的误差,使其矢量控制系统控制性能更优,汽车行驶更加安全,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无传感器控制,这一改进不仅使得电机系统的过渡时间加快,以有效地提高了转子位置估算精度和系统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33300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710007936.0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速度环模糊控制和高频注入法的无传感器控制系统,PMSM模块、Clark变换模块、Park变换模块、转子参数估算模块、高频信号注入模块、第一比较器模块、模糊控制器模块、MTPA模块、第二比较器模块、第一PI调节模块、第三比较器模块、第二PI调节模块、Park反变换模块、SVPWM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在转子角度和转速的估算中,高频信号注入法尤其适合零速和低速,同时采用模糊控制器替代传统PI速度调节器。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强,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大大减弱,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时变及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有利于模拟人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78805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08282.3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1/13 , H02P21/001 , H02P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高频注入法和模糊PI控制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在转子角度和转速的估算中,高频信号注入法尤其适合零速和低速,同时采用模糊控制器替代传统PI速度调节器。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由于传统的PI调节器延时明显,自适应能力不高等因素,而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强,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大大减弱,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时变及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模糊控制是基于启发性的知识及语言决策规则设计的,这有利于模拟人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对那些数学模型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对象非常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3330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710007936.0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1/001 , H02P27/12 , H02P22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速度环模糊控制和高频注入法的无传感器控制系统,PMSM模块、Clark变换模块、Park变换模块、转子参数估算模块、高频信号注入模块、第一比较器模块、模糊控制器模块、MTPA模块、第二比较器模块、第一PI调节模块、第三比较器模块、第二PI调节模块、Park反变换模块、SVPWM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在转子角度和转速的估算中,高频信号注入法尤其适合零速和低速,同时采用模糊控制器替代传统PI速度调节器。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强,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大大减弱,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时变及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有利于模拟人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