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闭式系统车站地铁站台通风、排烟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519110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110408644.0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开闭式系统车站地铁站台通风、排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送风管外接一排烟管,所述送风管通过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风小室连通,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风小室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阀。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管连通送风管,使排风(烟)风机通过所述排烟管、送风管对车站站台均匀排烟。改造站台造价合理,当建造车站时受管线等条件影响、站台层高度不能达到正常的高度,没有空间设置轨区的上部排风管;或者运行中的地铁,上部排风管破损,受接触网影响和正常行车的要求,修复难度极大的情下,可采用该方式,可同时满足车站正常通风及火灾排烟的气流组织。

    一种地铁隧道正向通风烟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63622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10922.7

    申请日:2015-06-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正向通风烟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侦测到列车发生火灾后,且车辆停在区间时,使所述隧道区间内形成的通风方向与所述列车行车方向一致,无需判断火灾位置和列车停车位置。本发明的优点是,列车一旦着火,立即使区间形成的纵向通风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无需判断火灾位置和列车停车位置;提高区间火灾时通风模式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速度,降低灾害损失,减少地铁区间烟气控制的复杂性,并可解决长大区间隧道两列或两列以上列车需设置中间风井分段通风无法实施的困难,解决烟控与信号系统、行车组织的矛盾。

    一种开闭式系统车站地铁站台通风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9120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110408638.5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开闭式系统车站地铁站台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方法为:在所述的送风管外接一排烟管,所述送风管通过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风小室连通,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风小室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阀,当站台发生火灾时,关闭所述送风管与所述送风室之间的控制阀,打开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风小室之间的控制阀,关闭所述排风小室侧壁上的集中回风口的控制阀,利用所述送风管上送风口、所述排烟管以及所述排风风机进行排烟。采用车站排风(烟)机通过站台送风管均匀排烟方式,满足站台排烟要求,适用于既有线车站改造以及车站层高受限,轨区上排风(烟)管无法设置的情况。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6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8642.1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方法为:在所述排热小室相邻于候车站台区的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连接有一控制阀,当站台发生火灾时,关闭所述排热风管与排热小室之间的控制阀,开启所述排烟口的控制阀利用所述排热风机系统进行排烟。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口或排烟管对屏蔽门内的站台区域辅助排烟,使站台形成原车站排风管均匀排烟与排热风机集中排烟相接合的联合排烟方式,既满足站台常规的排烟要求,又满足楼梯口1.5m/s的风速要求,对车站规模影响不大,又可将烟气局限在车站候车区范围内,不增加烟气的扩散范围以及开启屏蔽门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513323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8637.0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热小室相邻于候车站台区的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连接有一控制阀。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口或排烟管对屏蔽门内的站台区域辅助排烟,使站台形成原车站排风管均匀排烟与排热风机集中排烟相接合的联合排烟方式,既满足站台常规的排烟要求,又满足楼梯口1.5m/s的风速要求,对车站规模影响不大,又可将烟气局限在车站候车区范围内,不增加烟气的扩散范围以及开启屏蔽门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导流传热装饰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71678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02108.7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导流传热装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传热装饰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自然冷源导热装置、中间连接构件、导热连接杆以及辐射板,所述自然冷源导热装置沿地铁车站的拱顶间隔分布,所述中间连接构件将各所述自然冷源导热装置连成整体,所述导热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构件、下端吊装所述辐射板,其中,所述辐射板呈曲面状,且所述辐射板上开设有若干图案通孔。本发明的优点是:(1)具备导流、辐射供冷、装饰多项功能,构造简单;(2)利用了自然冷源,可降低建筑冷负荷,以辐射供冷形式提高了人员舒适度;(3)可根据实际装饰需求,设计好整体图案后,提前预制好各部件,在现场可快速完成安装。

    一种地铁区间列车火灾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65422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210561941.3

    申请日:2012-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区间列车火灾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至少由感烟探测器和信息处理器组成,所述各车厢的顶部与底部各至少设置有一个感烟探测器,所述感烟探测器连接并传输信息至所述信息处理器。本发明的优点是:快速、准确地判定地铁区间列车外部着火部位,以制定合理的疏散和通风方向,并为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提供准确信息。

    一种地铁区间列车火灾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65422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61941.3

    申请日:2012-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区间列车火灾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至少由感烟探测器和信息处理器组成,所述各车厢的顶部与底部各至少设置有一个感烟探测器,所述感烟探测器连接并传输信息至所述信息处理器。本发明的优点是:快速、准确地判定地铁区间列车外部着火部位,以制定合理的疏散和通风方向,并为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提供准确信息。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513323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110408637.0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热小室相邻于候车站台区的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连接有一控制阀。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口或排烟管对屏蔽门内的站台区域辅助排烟,使站台形成原车站排风管均匀排烟与排热风机集中排烟相接合的联合排烟方式,既满足站台常规的排烟要求,又满足楼梯口1.5m/s的风速要求,对车站规模影响不大,又可将烟气局限在车站候车区范围内,不增加烟气的扩散范围以及开启屏蔽门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62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408642.1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方法为:在所述排热小室相邻于候车站台区的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连接有一控制阀,当站台发生火灾时,关闭所述排热风管与排热小室之间的控制阀,开启所述排烟口的控制阀利用所述排热风机系统进行排烟。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口或排烟管对屏蔽门内的站台区域辅助排烟,使站台形成原车站排风管均匀排烟与排热风机集中排烟相接合的联合排烟方式,既满足站台常规的排烟要求,又满足楼梯口1.5m/s的风速要求,对车站规模影响不大,又可将烟气局限在车站候车区范围内,不增加烟气的扩散范围以及开启屏蔽门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