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36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0824.9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的方法,该方法在所述公路隧道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全长10%-4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开设有一系列风道;本发明的优点:采用自然排风的方式,节省了电费开支;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36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0910050824.9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的方法,该方法在所述公路隧道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全长10%-4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开设有一系列风道;本发明的优点:采用自然排风的方式,节省了电费开支;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513323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110408637.0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热小室相邻于候车站台区的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连接有一控制阀。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口或排烟管对屏蔽门内的站台区域辅助排烟,使站台形成原车站排风管均匀排烟与排热风机集中排烟相接合的联合排烟方式,既满足站台常规的排烟要求,又满足楼梯口1.5m/s的风速要求,对车站规模影响不大,又可将烟气局限在车站候车区范围内,不增加烟气的扩散范围以及开启屏蔽门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62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408642.1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方法为:在所述排热小室相邻于候车站台区的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连接有一控制阀,当站台发生火灾时,关闭所述排热风管与排热小室之间的控制阀,开启所述排烟口的控制阀利用所述排热风机系统进行排烟。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口或排烟管对屏蔽门内的站台区域辅助排烟,使站台形成原车站排风管均匀排烟与排热风机集中排烟相接合的联合排烟方式,既满足站台常规的排烟要求,又满足楼梯口1.5m/s的风速要求,对车站规模影响不大,又可将烟气局限在车站候车区范围内,不增加烟气的扩散范围以及开启屏蔽门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

    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40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0910050825.3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公路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隧道在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全长10%-4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开设有若干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公路隧道的顶部或侧壁处;所述风道的总面积不小于隧道横断面积的2倍;本发明的优点:采用自然排风的方式,节省了电费开支;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6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8642.1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方法为:在所述排热小室相邻于候车站台区的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连接有一控制阀,当站台发生火灾时,关闭所述排热风管与排热小室之间的控制阀,开启所述排烟口的控制阀利用所述排热风机系统进行排烟。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口或排烟管对屏蔽门内的站台区域辅助排烟,使站台形成原车站排风管均匀排烟与排热风机集中排烟相接合的联合排烟方式,既满足站台常规的排烟要求,又满足楼梯口1.5m/s的风速要求,对车站规模影响不大,又可将烟气局限在车站候车区范围内,不增加烟气的扩散范围以及开启屏蔽门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513323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8637.0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消防类,尤其是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热小室相邻于候车站台区的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连接有一控制阀。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排烟口或排烟管对屏蔽门内的站台区域辅助排烟,使站台形成原车站排风管均匀排烟与排热风机集中排烟相接合的联合排烟方式,既满足站台常规的排烟要求,又满足楼梯口1.5m/s的风速要求,对车站规模影响不大,又可将烟气局限在车站候车区范围内,不增加烟气的扩散范围以及开启屏蔽门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

    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40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0825.3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公路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隧道在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全长10%-4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开设有若干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公路隧道的顶部或侧壁处;所述风道的总面积不小于隧道横断面积的2倍;本发明的优点:采用自然排风的方式,节省了电费开支;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