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75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311539199.0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破氧化应激‑炎症恶性循环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铁氰化钾、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溶液中,将二水醋酸锌溶液缓慢滴加至溶液中,搅拌后静置,反复超滤离心洗涤获得锌参杂普鲁士蓝;对酵母细胞进行破碎获得酵母细胞壁;将酵母细胞壁与锌参杂普鲁士蓝通过脂质体挤出器反复共挤出得到该纳米制剂。该纳米材料中的ZnPBA能够高效清除炎症部位的活性氧和减少炎症因子分泌,打破溃疡性结肠炎氧化应激‑炎症恶性循环;同时YCW能将ZnPBA靶向递送至炎症部位,杀伤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甘露糖成分可以促进益生菌生长,实现双向调节肠道菌群。该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可大批量合成并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公开(公告)号:CN1189869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53472.2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IPC: A61K31/203 , A61K31/07 , A61K35/745 , A61P1/00 , A61P29/00 , A61P1/10 , A61P1/16 , A61P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类视黄酸物质(Retinoids)作为CLCA1蛋白表达促进剂或诱导剂在促进双歧杆菌在肠道定植中的应用;其中,类视黄酸物质包括视黄酸和维生素A。类视黄酸物质通过视黄酸信号通路促进肠上皮组织中CLCA1蛋白的表达,CLCA1蛋白与双歧杆菌表面的atpH蛋白发生互作,从而促进双歧杆菌在肠道定植;相对于维生素A,视黄酸的作用效果更好。本发明首次发现通过调控宿主肠道基因的表达可用于增强双歧杆菌定植,也是首次发现CLCA1蛋白可与双歧杆菌互作,从而调控双歧杆菌定植;采用类视黄酸物质调控肠道CLCA1表达促进双歧杆菌定植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且通过类视黄酸物质的使用促进双歧杆菌的定植可用于促进和改善双歧杆菌的治疗疗效,并可以促进临床FMT的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1298097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10250360.7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核梭杆菌的亚种检测和鉴定方法。具核梭杆菌与多种疾病密切关联,近期研究表明其可促进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但目前还缺乏一种精确、直观的检测方法用来区别具核梭杆菌的不同亚种。具核梭杆菌不同亚种在生物学特性、定植及致病能力上均存在差异,因此精确的亚种鉴定对于了解其致病机制具有深远意义。本发明提供了一组用于鉴定具核梭杆菌亚种的特异性DNA序列,并设计了相应的检测引物,阐述了其在亚种水平检测和鉴定具核梭杆菌的应用。该发明可促进揭示病灶中具核梭杆菌的亚种构成及来源,将有助于探究不同亚种与疾病间的关系,及相关流行病学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3409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230692.2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靶向结直肠肿瘤的纳米囊泡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囊泡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的有机溶剂旋蒸成膜,然后与具核梭杆菌膜的水溶液混合,水化后进行超声处理,最后通过葡聚糖层析柱纯化获得该纳米囊泡载体。本发明提供的将具核梭杆菌膜与磷脂融合形成的具核梭杆菌膜脂质杂合纳米囊泡载体可通过具核梭杆菌本身对结直肠癌的精准靶向能力增强对结直肠癌的药物递送,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高效的药物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18272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43466.5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IPC: C12N11/04 , A61K9/51 , A61K47/42 , A61K47/24 , A61K35/74 , A61K35/744 , A61K36/064 , A61P1/00 , C12N11/02 , C12N1/20 , C12N1/18 , B82Y40/00 , B82Y5/00 , C12R1/19 , C12R1/01 , C12R1/8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肠道菌及其菌群的纳米封包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主要是利用卵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炎症靶向的特性与蚕丝蛋白中的蚕丝胆碱的黏附效果,以提高封包后的肠道菌或菌群(微胶囊)的穿透黏液层并在宿主体内定植效率。本发明封包工艺过程简单,耗时短,不仅可适用于耐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封包,并且还适用于对包括严格厌氧菌的肠道菌群进行封包,既可减少制备过程中的肠道菌的死亡,又可减少胃酸对肠道菌的损伤,可显著提高细菌的存活率及其肠道定植率;并可对形态各异的肠道菌同时进行包裹封包,实现了对肠道菌群的单个细胞的均匀包裹,以更好的实现菌群的统一释放,增殖过程中同时发挥药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86077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55114.X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aSe@PVP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治疗结肠癌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GaSe@PVP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入GaSe,然后超声处理,将所得样品一次离心,收集上清液,除去较大颗粒,所得上清液二次离心,所得沉淀物清洗后即得所述GaSe@PVP。本发明的GaSe@PVP进入到肿瘤细胞后,能够响应肿瘤弱酸微环境,水解产生具有强还原性的H2Se,对线粒体造成还原应激。而水解产生的Ga2+则通过抑制氧化磷酸化复合体I,抑制氧化性物种产生,干扰了氧化代偿机制,提高了还原损伤杀伤效率,最终导致线粒体途径凋亡,高效杀伤肿瘤。
-
公开(公告)号:CN117427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25523.1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重靶向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肿瘤细胞膜包裹装载银纳米颗粒并且枝接声敏剂卟啉的纳米颗粒。该双重靶向抗菌剂可以靶向肿瘤和肿瘤组织部位定植的致病菌,提高纳米医学治疗效率,银纳米颗粒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达到抑菌甚至抗菌作用,抑制细菌对肿瘤的促增殖作用,同时利用超声作用于声敏剂产生的活性氧达到协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该抗菌剂具有治疗肿瘤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41044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011133628.0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鉴别高龄个体的生物种群标志物,所述生物种群标志物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昂氏另枝菌Alistipes onderdonkii、沙氏另枝菌Alistipes shahii、梵氏另枝菌Alistipes finegoldii、另枝菌Alistipes_sp_AP11、粪拟杆菌Bacteroides caccae、内脏臭气杆菌Odoribacter splanchnicus、鱼腥味锥形杆菌Pyramidobacter piscolens、戈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和伪小球菌Subdoligranulum_sp_4_3_54A2FAA。本发明的生物种群标志物是发明人通过对高龄个体和非高龄个体(其健康子女或年龄相当的健康个体)的粪便样本中各种肠道微生物丰度的差异比较分析以及验证而确定下来的,利用所述生物种群标志物能够确定个体处于超高龄状态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0751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22259.7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抗原捕获能力的仿生无机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仿生无机纳米颗粒包括细菌外膜囊泡,细菌外膜囊泡内包被有普鲁士蓝‑二氧化锰无机纳米颗粒,细菌外膜囊泡的囊泡壁内嵌有光敏剂Ce6,细菌外膜囊泡的囊泡壁外侧表面修饰有马来酰亚胺。该纳米材料经瘤内注射后,MnO2催化H2O2产生O2解决肿瘤部位乏氧问题,PB和Ce6分别发挥PTT/PDT协同杀伤肿瘤细胞,诱导细胞免疫原性死亡,释放肿瘤抗原,Mal通过形成硫醚键捕获释放的抗原,此外,OMV含细菌外膜来源的危险信号,刺激树突状细胞后成熟后,激发强烈的肿瘤免疫反应,以上机制可协同高效地杀伤肿瘤并预防其转移与复发,实现结直肠癌的高效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125418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246901.4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IPC: C12Q1/6851 , C12Q1/689 , C12Q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梭杆菌进行分子检测或对其菌种水平分类鉴定的方法,以rpoB基因作为梭杆菌的检测和分类鉴定靶标,其包括如下步骤:对样本的基因进行扩增;对扩增子进行高通量测序和比对分析序列,所得数据按100%一致性建立OTU;将上述OTU序列与梭杆菌全基因组中的特征序列片段所对应的序列比对,剔除无相似性的非特异OTU序列后,共同建立进化树,按进化关系注释各OTU对应的菌种,实现样本中梭杆菌群体的分类鉴定,以及不同菌种的丰度定量。本发明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后所得的扩增子序列进行测定,通过构建进化树的方法对样本中的梭杆菌菌种甚至亚种进行鉴别,有助于揭示微生态样本中梭杆菌属的菌种水平结构组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