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扼流线圈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1376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80041264.2

    申请日:2019-01-17

    Abstract: 本发明的共模扼流线圈具备磁芯(2)和缠绕于所述磁芯的绕组部(4)的一对线圈(5),所述一对线圈(5)具备分别在所述绕组部沿所述绕组部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地缠绕N匝的第1极线圈(6)和第2极线圈(7),所述第1极线圈(6)和第2极线圈(7)以所述N匝中的1匝以上相邻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绕组部(4),从所述绕组部(4)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在相邻的所述第1极线圈和所述第2极线圈的至少1匝中,具备相互重合的并行部(11)和在与所述绕组部(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分离的非并行部(12),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

    功率转换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72571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80072901.0

    申请日:2012-07-04

    Inventor: 粟根和俊

    Abstract: 功率转换装置(300)包括:AC/DC转换器部(10),该AC/DC转换器部(10)具有对设置于其输出部的平滑电容器(22)进行初始充电的初始充电电路(36),且将交流功率转换成直流功率;对来自平滑电容器(22)的直流功率进行电压转换的DC/DC转换器部(11);及对来自AC/DC转换器部(10)的输出及DC/DC转换器部(11)的输出进行控制的控制部(5),控制部(5)在AC/DC转换器部(10)启动时,从初始充电电路(36)对平滑电容器(22)进行规定的充电,在充电完成后,使DC/DC转换器部(11)开始动作。由此,能保护电路免受启动时的浪涌电流的影响。

    共模扼流线圈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1376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980041264.2

    申请日:2019-01-17

    Abstract: 本发明的共模扼流线圈具备磁芯(2)和缠绕于所述磁芯的绕组部(4)的一对线圈(5),所述一对线圈(5)具备分别在所述绕组部沿所述绕组部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地缠绕N匝的第1极线圈(6)和第2极线圈(7),所述第1极线圈(6)和第2极线圈(7)以所述N匝中的1匝以上相邻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绕组部(4),从所述绕组部(4)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在相邻的所述第1极线圈和所述第2极线圈的至少1匝中,具备相互重合的并行部(11)和在与所述绕组部(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分离的非并行部(12),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

    电力变换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83082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03006.0

    申请日:2010-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217 H02M2001/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备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的高功率因数转换器部、平滑电容器、DC/DC转换器部以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高功率因数转换器部使得一边控制交流的功率因数一边使直流电压追踪目标值,并且对半导体开关元件进行占空控制使得从DC/DC转换器部向负载的直流电压追踪指令值。然后控制电路根据直流电压来调整高功率因数转换器部的直流电压目标值使得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占空比接近设定值,使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占空比最佳化来降低电力损耗。

    功率转换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72571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280072901.0

    申请日:2012-07-04

    Inventor: 粟根和俊

    Abstract: 功率转换装置(300)包括:AC/DC转换器部(10),该AC/DC转换器部(10)具有对设置于其输出部的平滑电容器(22)进行初始充电的初始充电电路(36),且将交流功率转换成直流功率;对来自平滑电容器(22)的直流功率进行电压转换的DC/DC转换器部(11);及对来自AC/DC转换器部(10)的输出及DC/DC转换器部(11)的输出进行控制的控制部(5),控制部(5)在AC/DC转换器部(10)启动时,从初始充电电路(36)对平滑电容器(22)进行规定的充电,在充电完成后,使DC/DC转换器部(11)开始动作。由此,能保护电路免受启动时的浪涌电流的影响。

    电力变换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18758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080067083.6

    申请日:2010-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219 H02M7/49 H02M2007/4835

    Abstract: 将逆变器电路(100)串联连接于交流电源(1),在其后级经由基于半导体开关元件(101a~104a)的变换器电路(300)而连接平滑电容器(3)。控制电路(10)在一个周期内设置旁路平滑电容器(3)的短路期间(T)来控制变换器电路(300),使用使平滑电容器(3)的电压成为目标电压的电流指令来控制逆变器电路(100)以便改善交流电源(1)的功率因数。当逆变器电路(100)的直流电压源(105)的电压超过规定的上限值时,控制电路(10)使电流指令增加来控制逆变器电路(100)从而使直流电压源(105)的放电量增大。由此,即使逆变器电路(100)的直流电压源(105)的电压变动变大,也能够稳定并继续进行控制。

    电力变换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18758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080067083.6

    申请日:2010-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219 H02M7/49 H02M2007/4835

    Abstract: 将逆变器电路(100)串联连接于交流电源(1),在其后级经由基于半导体开关元件(101a~104a)的变换器电路(300)而连接平滑电容器(3)。控制电路(10)在一个周期内设置旁路平滑电容器(3)的短路期间(T)来控制变换器电路(300),使用使平滑电容器(3)的电压成为目标电压的电流指令来控制逆变器电路(100)以便改善交流电源(1)的功率因数。当逆变器电路(100)的直流电压源(105)的电压超过规定的上限值时,控制电路(10)使电流指令增加来控制逆变器电路(100)从而使直流电压源(105)的放电量增大。由此,即使逆变器电路(100)的直流电压源(105)的电压变动变大,也能够稳定并继续进行控制。

    电力变换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18757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080067139.8

    申请日:2010-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217 H02M2001/007

    Abstract: 电力变换装置具备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的高功率因数转换器部(100)、平滑电容器(10)、DC/DC转换器部(200)以及控制电路(16)。控制电路(16)控制高功率因数转换器部(100)使得一边控制交流的功率因数一边使直流电压(Vdc)追踪目标值(Vdc*),并且对半导体开关元件(11a~11d)进行占空控制使得从DC/DC转换器部(200)向负载(2)的直流电压(Vout)追踪指令值。然后控制电路(16)根据直流电压(Vout)来调整高功率因数转换器部(100)的直流电压目标值(Vdc*)使得半导体开关元件(11a~11d)的占空比接近设定值,使半导体开关元件(11a~11d)的占空比最佳化来降低电力损耗。

    电力变换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92186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880035628.1

    申请日:2018-02-16

    Abstract: 电容器(C)具有寄生电感分量(Lp),在正极线(PL1)与负极线(NL)之间电连接。转换器(10)构成为包括设置于正极线(PL1)的电抗器(Lc),进行通过电容器(C1)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变换。逆变器(20)构成为通过开关控制进行转换器(10)与交流马达(M)之间的直流交流变换。正极线(PL1)中的连接直流电源(B)和电容器(C)的路径(PATH1)的电感小于负极线(NL)中的连接直流电源(B)和电容器(C)的路径(PATH2)的电感。路径(PATH2)的电感和路径(PATH1)的电感的差小于寄生电感分量(Lp)的2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