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45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32032.8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天津工业大学
IPC: H05K9/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磁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机械波非线性衰减的电磁防护器件,包括:压电衬底以及依次间隔设在压电衬底上的信号输入构件、非线性衰减构件和信号输出构件;非线性衰减构件包括:吸能结构、形变结构和刚性连接结构;吸能结构由吸能材料制成,间隔设在压电衬底的上方;形变结构由机械超材料制成,两端分别与吸能结构和压电衬底相连;刚性连接结构的一端与吸能结构相连,另一端与压电衬底间隔设置或抵接;信号输入构件将电磁波信号转换成机械波,非线性衰减构件在机械波的传播下发生形变且形变量与机械波强度成正比,信号输出构件将机械波转换成电磁波信号并输出。本申请能够基于机械波非线性衰减实现电磁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5830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41242.3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H04K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近程无人机的抗电磁干扰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电磁脉冲感应模块、电源模块、电磁脉冲屏蔽器、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超高频信号发生器及信号收发模块。通过高效能组件、高效的电磁脉冲侦测机制和电磁脉冲防护方案,结合集成化设计与系统化布局策略,构建了一套具备宽广且精确监测频谱、强效电磁脉冲屏蔽能力,同时兼顾无人机便携性的抗电磁脉冲干扰设备。该设备具备实时监测并滤除指定范围内电磁脉冲的能力,确保搭载的无人机系统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的电磁脉冲侵袭,进而显著提升近程无人机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与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37837.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1S7/36 , G06F17/10 , G06F18/2411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雷达抗干扰的全局敏感性指标优化方法、装置和设备。方法包括:获取雷达抗干扰试验下的仿真样本数据,根据仿真样本数据构建因子与响应结果之间的代理模型;基于代理模型,构建响应结果与各因子关系的高阶Shapley模型;对高阶Shapley模型设置线性归因条件,得到高阶线性模型;基于高阶线性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因子的Shapley值;基于Shapley值确定各因子对响应结果的影响程度,将各因子对响应结果的影响程度作为全局敏感性指标对雷达抗干扰系统进行优化。本发明能够在不依赖模型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进行Shapley值的快速计算,实现对雷达抗干扰系统中的因子交互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全局敏感性指标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4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1134160.0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C04B35/58 , C04B35/56 , C04B35/571 , C04B35/622 , G21F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纤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SiBC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SiBC纤维中的硼元素含量范围为0.8~9.3wt%,碳元素含量为27.5~40.3wt%,硅元素含量为50.0~65.9wt%,拉伸强度达2.0GPa以上,杨氏模量达200GPa以上;制备方法包括:S1:将不熔化有机纤维放入高温炉中,通入非反应气体,然后将高温炉内温度从室温升至150~650℃,之后将非反应气体替换为含硼混合气体,维持0.5h~20h;S2:将含硼混合气体替换为非反应气氛,将高温炉内温度冷却至室温后,重新升温至800~1400℃、保温处理1~6h,然后降至室温,得到所述SiBC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1930011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15755.7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节点度差的无人机自组网分簇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通过考虑大规模无人机自组网的多信道特性,定义了引入多信道约束条件与自适应节点度差的节点相似度进行分簇,分簇时通过自适应节点度差可以反映节点连接情况的均匀性,使得分簇结果更加均衡,避免出现过多的极大簇或极小簇,从而引发资源竞争过度或浪费问题;进一步地,循环处理分簇后无人机自组网中各节点之间的连接边,通过动态计算合并簇后带来的模块度增量,选择最优的节点组合进行簇的合并,能够不断优化无人机组网的社团结构与整体性能,降低簇规模偏差,实现最优的分簇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42864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1910789747.2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上海戎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陶益杰
IPC: B32B27/02 , B32B27/12 , B32B15/02 , B32B15/14 , B32B15/095 , B32B27/36 , B32B27/40 , B32B33/00 , A41B9/00 , A41B17/00 , A41D13/00 , A41D19/00 , A41D31/02 , A41D31/04 , A41D31/10 , A41D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能电磁屏蔽服布料及电磁屏蔽服,该电磁屏蔽服布料由功能复合层和内衬组成;所述内衬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功能布料的内侧;所述功能复合层由导电布、疏水保护布和吸波材料层组成,导电布、疏水保护布和吸波材料层叠置并固定连接,且疏水保护布位于所述导电布与吸波材料层之间;该电磁屏蔽服由上述所述电磁屏蔽服布料制作而成。本发明提供的电磁屏蔽服布料和电磁屏蔽服能有效降低低频电磁波的渗入,在1~40GHz频段范围内,垂直入射屏蔽效能达到50dB以上,平均吸收衰减效能达到10dB以上,针对垂直与斜入射电磁波均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并且具有轻薄、透气、穿脱方便等,适用于人体穿着。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3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13738.7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6N3/096 , G06F18/214 , G06F18/2431 , G06F18/2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深度条件分布对齐的信息迁移学习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包括:构建用于新闻真假鉴别的基本模型,采用源域新闻数据集对基本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得到源域新闻数据的预测输出;根据目标域新闻数据集和基本模型,确定目标域的伪标签和高置信度样本;根据源域新闻数据的预测输出、目标域的伪标签以及源域和目标域新闻数据集,计算条件最大均值差异损失、交叉熵损失以及互信息损失,确定基本模型的总学习损失;根据总学习损失对基本模型进行训练;采用训练好的基本模型对目标域新闻数据样本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域新闻数据鉴别结果。本方法增强了训练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模型关于真假鉴别任务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569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28387.7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面向开源社区的协作知识过时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开源软件项目中的历史协作数据,根据历史协作数据构建训练样本;训练样本包括当前时刻的观测窗口期内自变量集合的观测值向量;自变量集合包括开源协作知识文档修订历史信息和社区动态交互信息;训练样本通过标签进行标记;将训练样本输入逻辑回归模型中进行拟合,得到过时检测模型;将待检测时间点的观测窗口期内自变量集合的观测值向量输入过时检测模型,得到开源协作知识文档的过时检测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自动识别开源协作知识文档是否存在过时的协作知识,以提醒开源项目管理者及时维护更新文档,保证开源贡献者顺利参与。
-
公开(公告)号:CN1195564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03038.X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益光纤折射率分布优化设计方法、增益光纤及应用,通过采用抛物线下凹的纤芯折射率分布来调整纤芯中的模式分布,可以实现高阶模的数量及高阶模的模场面积几乎不变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基模的模场面积。一方面,基模面积增大,可以有效缓解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另一方面,基模面积增大而高阶模的模场面积和模式数量不变时,基模能够获取更多的增益,高阶模则只能获得更少的增益,从而达到抑制模式不稳定效应的目的,最终实现输出功率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27042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20225.1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2B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光纤光栅光退火系统及方法,包括:备待退火的光纤光栅,确认待退火光纤光栅的实际退火要求和载体光纤参数;确定初次退火操作时的退火激光波长、退火激光初始功率和退火时间;进行第i次退火操作;测量第i次退火操作处理后光纤光栅的光栅功率温升系数;判断第i次退火操作处理后光纤光栅是否满足光纤光栅的实际退火要求或达到退火极限;若不满足,根据第i次退火操作处理后的光纤光栅的光栅功率升温系数以及第i次退火操作处理后光纤光栅反射信号光的光谱信息,更新第i+1次退火操作对应的退火激光波长、退火激光功率和退火时间,i=i+1,并进行第i+1次退火操作。本发明降低了光纤光栅功率温升系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