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释型向日葵盘低酯果胶铁复合补铁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33194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1911031717.1

    申请日:2019-10-28

    申请人: 中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低酯果胶铁复合物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控释型向日葵盘低酯果胶铁复合补铁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向日葵盘提取所得低酯果胶与无机铁盐在柠檬酸三钠催化剂和氯化钙胶凝剂作用下制备得到;在胃酸中形成稳定的凝胶、软凝胶或流动性胶状物,补铁剂以分子状态存在以避免铁离子释放对胃肠道的刺激;凝胶、软凝胶或流动性胶状物可以在胃部形成黏膜起保护作用,适合有胃肠疾病的人群服用。在结肠部位,中碱性条件下,缓慢均匀释放离子铁,果胶在特定酶的作用下降解,发挥膳食纤维的功能性,促进肠道蠕动。实现了向日葵果胶从提取分离到配位反应得到补铁剂或强化铁的食品添加剂的综合利用。

    一种分子型低酯果胶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349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0937756.9

    申请日:2021-08-16

    申请人: 中北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型低酯果胶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步骤一:一定质量果胶和增溶剂柠檬酸三钠置于三口瓶中混合均匀,用一定体积蒸馏水溶解成均一溶液;步骤二:缓慢搅拌,将一定体积的1.0mol/L硫酸铜水溶液和2.0mol/L柠檬酸三钠水溶液同时滴加至反应体系;蓝色絮状沉淀生产时立即停止滴加硫酸铜;步骤三:用2‑4mol/LNaOH水溶液调反应液为碱性,控制pH7.0~7.5;55~60℃恒温反应搅拌60~80min,趁热浓缩至原体积的1/2‑1/3,浓缩液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不溶杂质,用1.0‑1.5倍体积无水乙醇醇沉,干燥,得蓝绿色粉末,溶于水,铜含量8‑15%。

    一种裸眼识别Cu2+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5338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93277.9

    申请日:2020-02-14

    申请人: 中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裸眼识别Cu2+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荧光探针检测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检测微量Cu2+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其分子式为C27H23N5O3S,具体化学结构式为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采用原料为((6-(苯并[d]噻唑-2-基)吡啶-2-基)亚甲基)氧鎓和7-二乙氨基香豆素-3-甲酰肼;本发明制备的荧光探针试剂不仅易于合成,且对于微量Cu2+离子检测选择性高、灵敏度高。

    一种1-甲基-4-硝基吡唑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29003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801452.3

    申请日:2017-09-07

    IPC分类号: C07D23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甲基‑4‑硝基吡唑的合成方法,将1‑甲基吡唑、N‑硝基吡唑和硫酸溶液混合进行硝化反应,得到1‑甲基‑4‑硝基吡唑。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以N‑硝基吡唑和硫酸为硝化试剂,直接将1‑甲基吡唑进行硝化即可得到1‑甲基‑4‑硝基吡唑,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且避免了使用硝酸和硫酸的混酸为硝化剂,反应过程无污染气体氮氧化物的产生,不产生废酸,对环境污染小;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在高温下长时间反应,对反应设备要求较低,易于提纯,且所得产物纯度高。

    一种三聚氰胺衍生物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6901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62082.0

    申请日:2019-10-11

    申请人: 中北大学

    IPC分类号: C07D251/70 C23F11/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强酸环境下碳钢用缓蚀剂的合成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聚氰胺衍生物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依据三聚氯氰的反应特征设计,所述制备方法以正辛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和三聚氯氰作为原料;正辛胺作为亲核试剂分步取代三聚氯氰中的两个氯原子(Cl),N,N-二甲基-1,3-丙二胺也作为亲核试剂取代所述三聚氯氰剩下的一个氯原子(Cl),得到所述化合物I。所述缓蚀剂具有以下优点:1.仅引入烃链,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以缓蚀性能为指标,优化碳链长度。2.提高溶解性,增强吸附性。3.降低缓蚀剂使用浓度,达到极微量应用浓度,降低成本的同时有利于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