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0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24475.X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青海大学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杨晓林 , 王龙轩 , 张文 , 梅生伟 , 郑天文 , 王汉勋 , 张跃 , 潘磊 , 高士武 , 任博文 , 李晨曦 , 杨万明 , 杨明荟 , 张建诚 , 罗军鹏 , 高泽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储气硐室围岩应力分布的复合衬砌结构,包括:围岩;PVA韧性纤维混凝土层,通过现浇与所述围岩内壁紧密贴合;橡胶阻尼层由橡胶层和阻尼层构成;智能监测系统,由FBG光学传感系统、信息集成系统和智能分析平台构成,可对服役期间储气硐室的应力、应变、振动、加速度、温湿度等工作参数进行实时精准监测,并对所采集监测数据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预警分析。本发明通过橡胶阻尼层均匀传递并耗散循环气压荷载所产生的能量,减小应力影响范围,防止出现衬砌或围岩开裂及气体渗漏现象,提高储气硐室的稳定性和气密性;可实现云端在线监测和智能预警,有效降低工程风险,减少运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36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21719.3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青海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综合能源利用领域的一种工业园区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研究碳捕集技术、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机制与考虑电、气、冷、热的综合能源协同运行,基于LCA评价法,考虑P2G技术与奖惩阶梯型碳交易,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工业园区低碳经济优化运行模型;采用LCA分析整个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并求解碳排放系数,对园区碳排放进行核算;将其与碳交易机制共同引入园区经济优化的决策指标。本发明对工业园区多能互补系统能源调度及规模进行合理调节,可以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降低系统总运行成本,提高新能源消纳比率并增大低碳单元的产量,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35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90637.7
申请日:2022-11-07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N3/006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综合能源系统建模技术领域的计及新能源接入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对燃气轮机、燃气锅炉、制冷设备、电锅炉、储能设备分别进行建模,在园区内部设置光伏机组和风电机组;步骤B.利用PSO‑SVM对光伏出力与风电出力进行预测;步骤C.以系统新能源消纳最大和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计及新能源接入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模型。本发明在新能源消纳率最优的基础上,满足了电、热、冷负荷的需求,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30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1052526.6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热‑光伏‑储热联合运行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地热电站、光伏电站和储热电站之间的联合组合方式,基于静态合作博弈,构建基于地热‑光伏‑储热电站的联合运行架构;通过所述联合运行架构,获取所述地热电站、所述光伏电站和所述储热电站的最优联合发电模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地热、光伏和储能三者合作形成的不同联盟的支付与收益进行建模,为三者之间联合运行提供最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法,充分发挥多能协同互补优势,提高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效率、稳定性和合理性,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经济和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256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16541.6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 , 青海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站共享储能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应用该方法的新能源电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架构包括若干新能源电站、对应各新能源电站的储能设备、汇集站和电网,汇集站与各个新能源电站进行能量和信息传输,汇集站连接到电网;所述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设计基于新能源电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架构的储能共享机制;S2、建立考虑上网电量收益、共享储能收益等因素的新能源电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合作博弈模型;S3、以在同一汇集站环境下的新能源电站群共享为场景,以新能源电站各自建设的储能容量为决策变量,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储能优化配置结果。本发明减少电网调度的压力,降低了储能成本及其建设规模。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486978.5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青海大学
IPC: F04B35/04 , F04B41/02 , F04B39/06 , F01K27/00 , F01K25/08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D15/10 ,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分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单级压缩机、单级换热器和梯压储气单元依次连通、且组成循环回路,单级压缩机用于将空气压缩后注入储气罐,并通过接力增压的方式、按顺序依次增加每个储气罐中的空气压力,直到每个储气罐中空气达到储气终压,在此过程中由储热罐吸收并存储压缩热;梯压储气单元、单级换热器和单级透平机依次连通、且组成循环回路,梯压储气单元中的储气罐按照空气压力从大到小的顺序释放高压空气,并由储热罐释放压缩热加热高压空气至高温状态后再注入单级透平机做功,并将透平后的空气注入到相对低压的储气罐内。该系统能够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并降低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96593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001926.2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青海大学 ,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和储热的太阳能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聚光集热系统和蓄热循环系统,其中所述聚光集热系统包括塔架、多个聚光反射定日镜以及多个平面反射镜;所述蓄热循环系统包括驱动装置、集热换热器、常温工质储存装置、高温工质储存装置和蓄热工质。本发明通过对太阳能集热产生恒定温度热源,并可向外提供稳定可控的热能供应,具有温度可调可控、输出稳定、光热效率高和便于应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07198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11249072.5
申请日:2016-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排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热解的空气除尘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粉尘清理子系统、废气净化子系统、电气控制子系统以及气源控制子系统,其中所述粉尘清理子系统包括布袋除尘器,所述布袋除尘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气体输送管道和第二气体输送管道,所述废气净化子系统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溶液池,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安装有加料梯,所述溶液池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气体输送管道,所述溶液池的出口连接排气管道。该系统能够去除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和有毒气体,使得最终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具有排出气体处理效果好,处理流程可控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495853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737374.1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青海大学
IPC: C01B33/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硅精炼提纯方法,其中,在真空电弧炉中,以工业硅棒为自耗阴极,以导电坩埚作为阳极,其中所述导电坩埚中盛装有精炼渣;在高温及真空条件下对电弧炉引弧后,工业硅棒自耗阴极自下端逐步熔化滴落到阳极坩埚中,工业硅熔滴中的气体杂质及易挥发杂质挥发散出,被抽真空装置抽出炉外;工业硅熔滴滴落到阳极坩埚后,通过渣-金反应及元素交换使不易挥发的杂质进入精炼渣中,当工业硅棒阴极熔化完成后,去除精炼渣,获得精炼提纯后的工业硅。该方案实现了更高的提纯效果,经提纯后,可得到5N-7N纯度的多晶硅。
-
公开(公告)号:CN219871213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0455729.2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荣信汇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青海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水下环境的压缩空气储能恒压环境舱,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呈釜形,上方包括椭圆形空间,以增加顶部空气容量,降低柔性储气装置收缩过程中环境舱内压力损失;本实用新型的模拟水下环境的压缩空气储能恒压环境舱,可模拟一定水深状态下的水下恒压环境情况,并可通过照明摄像装置进行实时监测,为后续水下柔性压缩空气储能研究提供装置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