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05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22226.3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 苏州麓湖机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F16B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分体式连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上分体结构和下分体结构,上分体结构的底部设有若干凹槽,下分体结构的上部设有若干凸块,凸块与凹槽配合连接,上分体结构和下分体结构上均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均匀设置在凹槽或凸块的两侧。本发明采用上下分体式连接结构的连接区域采用榫卯结构,增加连接接触面,提高连接强度。本发明基于轮廓扫描仪检测连接表面的轮廓最大高度,并对上下分体式连接结构进行加热处理,位移控制器计算上下模位移,发送至上模和下模对上下分体式连接结构进行压制,以纠正并实现上下分体式连接结构的高配合精度连接,可以有效实现上下分体式连接结构的高配合精度要求,并保证连接结构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0080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53093.9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 苏州麓湖云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员舒适度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舒适度云计算平台,座舱座舱空调系统,座舱环境检测器,座椅表面温度检测器,流速检测器,乘员特征识别装置,座椅温控系统,舒适度云计算平台包括人体舒适度数据库、人体模型库、压力舒适度计算模块、热舒适度计算模块、对流侧协同计算模块、座椅侧协同计算模块,座椅温控系统包括循环水泵、嵌入式热交换水板、分布式磁流变液装置。本发明的舒适度调节方法,通过对速度场、压力场、温度场的协同计算及控制,通过两场耦合的对流侧协同角及三场耦合的座椅侧协同性能进行联合控制,可以精准地控制多种调节方式,以人体PMV‑PPD指标为基础,可针对不同乘员的特征进行自适应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72575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21500.3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可拆卸智能电动轮椅,包括,移动机构,其包括平衡车,以及设于所述平衡车上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减振弹簧;折叠椅,其包括折叠腿,以及设于所述折叠腿上的挤压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折叠腿上的承载件和靠背;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平衡车上的支撑座,以及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滑槽,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内设有推送件,还包括滑移设于所述引导槽上的滚珠,本发明将折叠腿上的挤压件对准支撑座上的滑槽插入,插入后通过减振弹簧上推挤压件,挤压件上滑时受到滚珠的抵触,完成对折叠椅和移动机构的组装,在组装后即可作为轮椅使用,在组装前具有折叠椅和平衡车两种使用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71840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07437.0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制动力补偿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通过CAN总线从整车控制器中获取的制动踏板位移信号、制动踏板位移变化率信号、实际制动减速度信号、整车质量信号、电动助力器内助力电机目标电流控制信号、座椅压力信号和ESP内轮缸目标油压控制信号,在线计算助力电机目标修正电流控制信号和ESP内轮缸目标修正油压控制信号,利用座椅压力信号判断驾驶状态,根据临界阈值大小是否进行自适应补偿制动系统制动力,不仅满足多模式智能驾驶体验感,还能有选择性的是否进行快速补偿因制动盘磨损、制动液泄露因素造成的制动力衰退;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下,能够结合驾驶状态识别与制动力补偿控制提升行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94629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16757.X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可拆卸式运输装置及其减振方法,包括,承载机构,其包括折叠椅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折叠椅本体上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设于所述折叠椅本体上的金属压块;驱动机构,其包括平衡车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平衡车本体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上设有一号弹簧,还包括设于所述平衡车本体上的顶板总成,所述顶板总成上设有插孔,所述平衡车本体上设有车把,所述平衡车本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本发明使用时拆装方便,操作简单,重量轻,具有户外折叠椅、平衡车和运输装置三种状态任意切换,通过调节电磁铁的吸力大小可以实现冲击力的平衡,方法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0224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300405.2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分离式运输装置,包括,移动车,其具有滚轮、驱动所述滚轮的动力部件,以及连接位;折叠容置机构,其具有多个腿部;以及,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移动车上的连接铰、与所述连接铰转动连接的调节杆,以及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握控部件;所述折叠容置机构的腿部能够和移动车的连接位可拆卸连接。通过将折叠容置机构和移动车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收纳时,将移动车拆卸下来,将拆卸下来的折叠容置机构进行折叠,可以进一步的减少运输装置的空间占用,使得运输装置便于进行收纳。
-
公开(公告)号:CN11547058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46640.7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轻量化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轻高强耐损伤点阵结构设计方法,包括点阵结构分类划分、仿真分析与点阵结构厚度优选,根据点阵结构的各个杆件的方向向量是否平行、该方向向量与载荷向量之间的夹角是否相等或者互补进行划分,基于不同的基杆和增强杆的杆厚,对所获得的杆件类型制定相应的系列设计方案,再对所述设计方案进行网格化CAE分析得到应力应变曲线,以获取不同杆件类型下的设计方案下的屈服强度进而计算相对屈服强度的提升极限因子,利用相对屈服强度的提升极限因子获得最佳的点阵结构厚度优选方案,最终获得点阵结构的厚度和长度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463292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136235.8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高质铝合金减震塔高压真空压铸工艺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结构包括检测模块、阈值判断与预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阈值判断与预测模块连接,所述阈值判断与预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高压真空压铸机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实时检测铝合金减震塔在所述高压真空压铸机的真空度、模具温度、铝合金液温度、压射速度和压射力。本发明能够提高真空高压压铸工艺的稳定性,实现工艺自适应调整和干预控制,确保减震塔的高质高效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28459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1549637.2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55 , H01M10/6567 , H01M50/202 , H01M50/271 , H01M50/2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材料融合轻质高强电池包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包括承载框架、电池模组、上盖和插接板,承载框架的上端设有冷却板,电池模组设于冷却板的上表面,相邻的电池模组之间均设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隔条,第一隔条将第一凹槽分隔为呈连续“S”型的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连通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第一凹槽密封有第一导热金属板,上盖盖设于电池模组的上,插接板与上盖配合使用,上盖、冷却板和插接板构成密闭的腔体。本发明中的承载框架通过框架式结构,让电池包在轻量化的同时,保证电池包所需的强度,而上盖、接插板与冷却板将电池模组包裹,保证其密封性,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51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71806.8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EB工况下基于体征的人体颈部损伤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人体数据库中人体颈部肌肉的几何特征,确定包括肌肉单元起止位置等的参数,初步确定包括主动肌肉力的激活水平曲线等参数,根据AEB工况下乘员离位试验修正颈部肌肉参数,完成主动肌肉力的有限元单元构建模块;步骤2、根据人体测量数据库,采用网格变形技术对现有基础人体有限元模型中的体表和颈部位置进行变换;步骤3、构建大量不同的AEB仿真工况,根据仿真结果构建决策树模型,完成AEB工况下特征人体颈椎损伤预测模型搭建。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多体征、多影响因素下的人体颈部损伤预测,并且所提出的决策树预测模型能够为适应AEB的驾驶舱约束系统提供设计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