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1724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43996.7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碳纳米管热塑性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领域。一种含碳纳米管热塑性上浆剂是由碳纳米管、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助剂和有机溶剂制备而成。制备方法:一、碳纳米管分散液的配制,二、制备含碳纳米管热塑性上浆剂。一种含碳纳米管热塑性上浆剂在纤维上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经含碳纳米管热塑性上浆剂上浆的纤维,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用品、土木建筑、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914745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231399.6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采用电弧喷涂制备ZnAl合金内衬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方法,属于材料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质量过重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与压力容器形状相符的芯模上制备浸有环氧树脂的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缠绕层;步骤二、在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缠绕层的内壁制备掺杂金属粉末的树脂过渡层;步骤三、将制备的纤维缠绕层及掺杂金属粉末的树脂过渡层固化;步骤四、在固化后的树脂过渡层内壁采用电弧喷涂方式制备压力容器内衬层。本发明方法用于制备轻质的压力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865754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231396.2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3/32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气密性检测方法,属于气密性检测仪器领域,解决现有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气密性检测方法是对成品压力容器进行高压气密测试,存在测试成本高,检测过程繁琐,检测周期长的问题。装置包括第一半模、第二半模、第一气密性阀门、第二气密性阀门、第一气压检测计和第二气压检测计,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端面密封,第一半模上安装有第一气压检测计,第二半模上安装有第二气压检测计,第一半模的入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气密性阀门的一端连通,第一气密性阀门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高压气源连通,第二半模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二气密性阀门的一端连通。渗透率本发明实现了低成本、短周期的检测复合材料层合板气密性,用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气密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1914745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31399.6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采用电弧喷涂制备ZnAl合金内衬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方法,属于材料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质量过重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与压力容器形状相符的芯模上制备浸有环氧树脂的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缠绕层;步骤二、在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缠绕层的内壁制备掺杂金属粉末的树脂过渡层;步骤三、将制备的纤维缠绕层及掺杂金属粉末的树脂过渡层固化;步骤四、在固化后的树脂过渡层内壁采用电弧喷涂方式制备压力容器内衬层。本发明方法用于制备轻质的压力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914744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31398.1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备PbSn合金内衬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方法,属于材料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质量过重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与压力容器形状相符的芯模上制备浸有环氧树脂的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缠绕层;步骤二、在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缠绕层的内壁制备掺杂金属粉末的树脂过渡层;步骤三、将制备的纤维缠绕层及掺杂金属粉末的树脂过渡层固化;步骤四、在固化后的树脂过渡层内壁采用等离子喷涂方式制备压力容器内衬层。本发明方法用于制备轻质的压力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961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311797.6
申请日:2009-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D06M13/41 , G12B17/02 , D06M101/40
Abstract: 三角形截面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结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不能同时具备优良的吸波性能与力学性能的问题。方法:一、将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和丙酮混合,加热并搅拌至胶液为透明状;二、将三角形截面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用透明状胶液浸渍,然后缠绕到铺有离型纸的圆柱型模具上,得预浸料;三、剪裁预浸料铺设到平板模具底部,再置于固化炉中加热保温,自然降温后即得。本发明制备的三角形截面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具有承载和减小雷达波反射截面的双重功能,制备方法简单,材料在8~18GHz频段的反射率最高可达8dB,拉伸强度为1656~1807MPa。
-
公开(公告)号:CN100347131C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510010310.2
申请日:2005-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64 , C04B41/80 , C04B35/472 , C04B35/491
Abstract: 铁电薄膜的交变电场热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铁电陶瓷薄膜残余应力的热处理方法,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基底为Pt/Ti/SiO2/Si的铁电薄膜中存在较高的残余应力,以及选择用单晶体基底沉积外延铁电薄膜减小残余应力时材料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是:一、在Pt/Ti/SiO2/Si基底上沉积铁电薄膜材料,并进行高温退火结晶,形成铁电薄膜1;二、将所述铁电薄膜1进行二次退火,并在所述二次退火过程中引入交变电场。本发明的交变电场热处理方法针对居里温度为300℃~800℃的铁电陶瓷薄膜材料,它可以降低基底为Pt/Ti/SiO2/Si的铁电薄膜中的残余应力,并且工艺步骤简单、易操作、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39445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3110.7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边云协同并面向灵活组网的微电网即插即用与多模式切换方法,包括:在云平台与边设备中进行设备建模、数据交互、身份比对匹配步骤,实现边设备的即插即用功能;在云平台与端设备中进行设备建模、数据交互、身份注册步骤,实现端设备的即插即用功能;将输出电流反馈增益与并网模式下电流参考量叠加,实现并网模式下的微电网控制;采用预定正弦波检测策略生成补偿模式下的电流参考量,实现补偿模式下的微电网控制以及并网向补偿模式的切换;采用预定正弦波检测策略得到输入电压参考量,实现孤岛模式下的微电网控制以及补偿向孤岛模式的切换。本发明可以减轻已有即插即用技术的局限性、解决模式转换和控制不稳定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77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1273310.1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as9蛋白抑制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Cas9蛋白抑制剂来源于Nme物种的AcrIIC1,其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该Cas9蛋白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Cas9酶活性,从而抑制CRISPR‑Cas9切割特定基因,可以调控CRISPR‑Cas9发挥功能的时间;而且与野生型的AcrIIC1蛋白相比,该Cas9蛋白抑制剂不论是在氧化环境或者还原环境下,均可以发挥对Cas9的抑制作用,较野生型的AcrIIC1蛋白的应用(仅在还原态时发挥作用)范围更广,而且具有比野生型AcrIIC1更加稳定的抑制Cas9切割DNA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055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92139.9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故障状态下微电网孤岛划分及主动支撑配电网供电恢复的方法,包括:构建微电网孤岛划分及主动支撑配电网供电恢复模型,所述微电网孤岛划分及主动支撑配电网供电恢复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重要负荷优先原则、最大负荷原则以及最小网损原则,约束条件包括满意度约束、开关状态约束、配电网辐射状约束、孤岛供电能力约束、安全性约束、电压与功率关系约束以及分布式发电运行约束;采用场景生成还原法与二阶锥规划理论,求解所述微电网孤岛划分及主动支撑配电网供电恢复模型。本发明能够在配电系统中无法利用上级电网恢复的情形下,利用DG的发电能力与孤岛划分,维持重要负荷正常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