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通道时空图卷积网络的异常桥梁监测数据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927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35958.3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时空图卷积网络的异常桥梁监测数据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定义映射矩阵,收集某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斜拉索索力、主梁挠度、索塔倾斜多类型监测数据并标准化,设计带若干可学习映射矩阵的多通道时空图卷积网络对斜拉桥多类型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关联建模,使用早期多类型监测数据进行训练,获取邻接关系并计算诊断指标,结合诊断指标与邻接关系进行异常桥梁监测数据识别。该方法解决了数据驱动的状态评估对监测数据利用程度低下、存在传感器故障与结构变异混淆问题的缺点,实现了海量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适用于具有多类型监测数据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营。

    一种基于表观三维形貌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9072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21668.2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一种基于表观三维形貌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识别方法,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材料性能测试分析领域。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切片,并在切片上进行钻芯,在钻取的混凝土芯样外周浇筑环氧树脂,采用不同等级的金刚砂悬浮液打磨混凝土芯样;使用三维扫描仪对打磨后的混凝土芯样表面进行扫描,获取扫描区域内的混凝土芯样三维点云数据;利用ITZ自动识别算法处理三维点云数据,提取批量的ITZ厚度及相对高度的几何信息;对提取的ITZ几何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模型描述混凝土ITZ几何信息的分布特征。本发明对打磨后的混凝土芯样进行扫描后可自动提取大量的ITZ几何信息,利用统计学方法描述ITZ几何分布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对混凝土ITZ测试的效率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108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0496020.2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方法,属于桥梁监测技术领域。提出风险因素的选取原则、识别方法及识别过程;建立风险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而后进一步划分层次结构;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等级评定标准,并进行关联性分析;建立风险因素的故障树模型并映射成贝叶斯网络模型;确定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根节点的先验概率及非根节点的条件概率;进行贝叶斯网络的诊断推理以及实现程序化。本发明解决了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评估问题,实现了对桥梁结构整体的可靠度预测,在桥梁结构整体失效的情况下,诊断事故致因,识别关键致险路径;可判断桥梁结构整体的健康状态,诊断桥梁事故的关键致因,建立多层次有重点的综合桥梁评估方法。

    大区域铁路轨道三维空间线形视觉感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42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320936.8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机标定的大区域铁路轨道三维空间线形视觉感知方法,首先,采用固定摄像机拍摄不同位置和姿态的平面标定板,计算相机内参和外参矩阵,然后相机径向畸变建模与计算,利用LM算法对相机内外参及畸变迭代计算,角度和尺度自适应模板匹配得到关键点图像坐标,最后将图像坐标转换为三维真实坐标,并采用多项式拟合轨道线形,实验室验证算法有效性。本发明提高了铁路轨道健康监测实时预警子系统智能识别的自动化、智能化、准确性和鲁棒性,为大区域铁路轨道三维空间线形在线实时预警子系统的建立提供了解决方案。

    一种高强钢丝加载定位专用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1490544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709071.3

    申请日:2022-06-21

    Abstract: 一种高强钢丝加载定位专用夹具,涉及一种专用夹具。上部钢板与下部钢板在竖直方向间隔对应设置,上部钢板中心开设通孔,下部钢板中心开设螺孔,且上部钢板与下部钢板两相对端分别向内凹设有豁口,豁口内侧端设置为半圆弧面,两个螺母对称放置于下部钢板下表面两侧,且两个螺母分别与下部钢板的两个豁口的半圆弧面同轴配合,螺纹钢柱邻近上端位置加工有台阶面支撑在上部钢板下表面,螺纹钢柱上端伸出上部钢板的通孔并垂直固定有转动棒,螺纹钢柱下端加工有螺纹段与下部钢板的螺孔旋接配合。能够保证高强钢丝在加载后保持位移不变,同时方便进行高强钢丝的装卸工作,减少腐蚀产物的损失,有助于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

    基于贝叶斯优化的LSTM深度学习网络的力学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5132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85163.5

    申请日:2023-04-11

    Abstract: 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LSTM深度学习网络的力学预测方法,包括:步骤S1:索力数据采集,生成训练数据集、测试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并进行进一步数据处理;步骤S2:LSTM索力预测模型建立,由遗忘门、输入门与输出门组成;步骤S3:多重指标判断预测效果,预测未来索力的LSTM网络模型评估;步骤S4:监测数据网络自修正;步骤S5:网络超参数优化,应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LSTM网络中学习速率、隐含层个数、迭代次数超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模型最优解,突破传统的仅是人为选择参数的LSTM算法,实现了智能化自动选取最优的网络参数,从而提高LSTM网络的预测精度与效率。本发明利用大量数据确定模型关键参数,以实现对桥梁结构拉索索力精准预测,达到评估桥梁重要部件的受力技术状况等级的目的,为桥梁安全运维提供技术保障。

    基于深度学习的桁架桥梁铆钉锈蚀病害智能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9380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0817763.5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桁架桥梁铆钉锈蚀病害智能识别方法,解决铆钉锈蚀病害传统检测方法成本高、检测结果主观性强、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如下:对桥梁全景图像进行分割,筛选发生锈蚀病害的铆钉图像和状态正常的铆钉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数据增广,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单阶段检测网络进行铆钉病害类型和位置的精确判定,训练过程中采用类别置信度和位置的加权损失函数监督网络预测误差,判断模型的收敛状态。基于桁架桥梁铆钉空间分布特征,将网络置信度阈值参数设置为0.6,在网络所有类别预测框中找到类别置信度大于0.6的预测框作为网络最终预测结果。本方法能够对桥梁铆钉锈蚀病害实现精准判别和定位。

    一种基于有向网络的城市桥梁网络连通概率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042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41408.9

    申请日:2022-10-11

    Inventor: 李顺龙 王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向网络的城市桥梁网络连通概率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实际道路及桥梁位置信息,构建有向桥梁网络模型;步骤2:将网络中的所有边分为7类不同的边集Em;步骤3:基于步骤2中的概率分布,对6种Em,m=1,2,...,6的所有边或边对分别抽样;步骤4:通过矩阵变化改进传统Dijkstra算法,将其用来判断网络中所有节点之间的连通性;步骤5:经过N独立重复抽样测试后,当抽样次数足够大时,网络连通的出现频率是对网络连通概率的无偏估计;步骤6:基于N次抽样的模拟结果,计算各边的相对重要性指标。本发明实现了在较高的准确率与算法效率下评估大规模桥梁网络的连通概率评估。

    一种冰晶体物理结构的细观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43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03643.7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一种冰晶体物理结构的细观表征方法,属于细观表征技术领域。方法如下:制作多个冰切片;将其中一个冰切片进行图像重叠分区;对冰切片进行单区观测,并实时采集获取冰晶体图像,得到该冰切片单层所有观测图像;对所有观测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并求出观测图像重叠区域;对重叠区域进行小波变换融合,得到冰切片的单层全景图像;对所有冰切片重复上述步骤,并保存为一系列的冰切片二维图像,实现对冰晶体物理结构的细观表征。本发明表征了冰晶体真实且完整的物理结构,进行科学、客观、深入地认识河冰的力学行为,为构建合理的河冰本构关系模型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桥梁冰荷载的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种高强钢丝加载定位专用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1490544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709071.3

    申请日:2022-06-21

    Abstract: 一种高强钢丝加载定位专用夹具,涉及一种专用夹具。上部钢板与下部钢板在竖直方向间隔对应设置,上部钢板中心开设通孔,下部钢板中心开设螺孔,且上部钢板与下部钢板两相对端分别向内凹设有豁口,豁口内侧端设置为半圆弧面,两个螺母对称放置于下部钢板下表面两侧,且两个螺母分别与下部钢板的两个豁口的半圆弧面同轴配合,螺纹钢柱邻近上端位置加工有台阶面支撑在上部钢板下表面,螺纹钢柱上端伸出上部钢板的通孔并垂直固定有转动棒,螺纹钢柱下端加工有螺纹段与下部钢板的螺孔旋接配合。能够保证高强钢丝在加载后保持位移不变,同时方便进行高强钢丝的装卸工作,减少腐蚀产物的损失,有助于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