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红外光源阵列主动式光电标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179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11111.0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标识技术,具体是一种MEMS红外光源阵列主动式光电标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光电标识技术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无法满足全天候工作要求、不可用于非对称情况下的隐形标识、识别效率低、以及反射光视场范围小的问题。MEMS红外光源阵列主动式光电标识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a.制作红外光源阵列模块;b.FPGA控制红外光源阵列模块的辐射信号呈现为单点红外光斑信号;c.FPGA控制红外光源阵列模块的辐射信号呈现为循环切换的点阵图形信号。本发明适用于飞机降落指引、船舶引航、路线标记、桥梁标记、人员搜索和营救、近地面空间无线通信、以及军事目标的识别与跟踪等领域。

    一种磁铁线圈双向旋转的振动能量采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1999529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43925.1

    申请日:2025-04-1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铁线圈双向旋转的振动能量采集器,解决了现有的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振动能量采集器只以磁铁为转子,未能将线圈部分作为转动的一部分,导致环境中振动的能量利用不完全的技术问题。一种磁铁线圈双向旋转的振动能量采集器,包括:两面错位齿条、弹簧、碳纤维杆、位于前后两对齿条板之间的线圈转子和磁铁转子、呈前后排布的第一滑动壳体和第二滑动壳体、两个光轴以及四个单向齿轮。通过两面错位齿条,以及方向相反的单向轴承来实现线圈转子和磁铁转子双向旋转,从而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将线性的振动能量转换为旋转的动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基于扭转径向模式宇称时间对称的单纵模全光微波振荡器

    公开(公告)号:CN1198538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03539.0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波光子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扭转径向模式宇称时间对称的单纵模全光微波振荡器,解决了现有微波光子产生器件结构复杂,全光微波振荡器缺乏对扭转径向声学模式的研究,且单纵模的产生存在较多能量的浪费的技术问题;其包括自激掺铒光纤放大器、可调谐光学滤波器、隔离器、环形器、宇称时间对称Sagnac环、第一分光耦合器、第二分光耦合器、第一偏振控制器、第二偏振控制器、单模光纤、偏振器、光谱仪、光电探测器和频谱分析仪;宇称时间对称Sagnac环包括第三分光耦合器、第三偏振控制器、第四偏振控制器和偏振分束器。其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技术实现了基于扭转径向模式的无源锁模;利用宇称时间对称结构实现高边模抑制比的单纵模输出。

    一种基于声学微流控的生物微粒自旋排列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72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77277.X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声学微流控的生物微粒自旋排列装置及方法,解决了各现有技术目前均无法高效、精准且无损伤的操控生物微粒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压电基底、第一叉指电极、第二叉指电极和PDMS微流道芯片;在PDMS微流道芯片接入微流体:对微流体进行观测;将无相位差交流信号同时输入第一叉指电极与第二叉指电极,使排列区域内的生物微粒在形成二维图案;单通道输入信号经过高速四象限信号发生电路产生相位差为90°的四通道输出信号,第一叉指电极与第二叉指电极根据调控参数调整相位差,在生物微粒排列的声压节点处产生相位跃迁,使自旋区域内的生物微粒自旋。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对生物微粒进行高精度、低难度、低成本调控。

    一种基于光刻、退火的碳基荧光材料图案化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65574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39176.5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金属元素碳基荧光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刻、退火的碳基荧光材料图案化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是利用匀胶机将SU‑8旋涂于预先准备的硅片衬底上,通过掩膜曝光和显影的过程制备出图案化的SU‑8薄膜,将图案化的SU‑8薄膜放入真空退火炉中,在高温下SU‑8发生分解和交联反应,最后致使SU‑8转变为碳基材料,成功制备出图案化的碳基荧光薄膜。本发明独特的退火过程改善了材料的化学键结构,这不仅提升了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也优化了其光学属性。因此,通过本发明,可以在不牺牲任何光学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复杂图案的高质量制备。

    一种基于叠层旋转振动耦合的海流能量采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398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16207.2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叠层旋转振动耦合的海流能量采集装置,解决了现有摩擦纳米发电机发电效率低,而且两个摩擦层的使用寿命短,整个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不足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圆桶形外壳、竖直中空铜轴、螺旋桨组件、竖直圆柱形铜柱、定子层和转子层;定子层包括半导体摩擦层和第一树脂层,转子层包括金属摩擦层和第二树脂层;转子层和定子层穿置在竖直中空铜轴上,转子层和定子层交错布置且金属摩擦层与半导体摩擦层相邻作为一组摩擦发电组件,转子层和定子层位于圆桶形外壳中。该结构能够同时收集海水中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能量,结合了垂直接触‑分离模式和水平滑动模式,提升了该装置输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一种基于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窄带单通微波光子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152368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875160.5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窄带单通微波光子滤波器,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窄线宽连续波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端与分光耦合器Ⅰ的a端口连接,分光耦合器Ⅰ的c端口与双环结构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a端口连接,分光耦合器Ⅰ的b端口与相位调制器的a端口连接,相位调制器的c端口与双环结构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b端口连接,双环结构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c端口与分光耦合器Ⅱ的a端口连接,分光耦合器Ⅱ的b端口与光谱仪的输入端口连接,分光耦合器Ⅱ的c端口与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与矢量网络测试仪的输入端连接,矢量网络测试仪的输出端与相位调制器的b端口连接。实现了微波光子滤波器的亚千赫兹级窄带宽单通滤波。

    一种蓄能式随机微振动能量采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17977876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617338.7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式随机微振动能量采集器,解决了现有能量采集器在实际应用时存在效率低、输出电源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开关轮系、储能轮系和发电轮系,其中开关轮系包括齿轮二、双联齿轮、齿轮三、单向轴承二、复位弹簧二、棘轮开关、传动轴二、斜坡凸台一和斜坡凸台二;储能轮系包括齿轮四、齿轮五、单向轴承三、发条盒;发电轮系包括齿轮六、齿轮七、齿轮八、单向轴承四和三相无刷发电机。棘轮开关既充当开关又兼顾发条上紧,提高了涡卷发条的储能速度;采用涡卷发条的储能方式,提高了低频能量的高效利用,实现了低频能量的积攒式采集;实现了低频机械不规则输入能量向规则能量的转换输出。

    一种与无人飞行器机翼一体式集成的振动能量采集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7895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4478.3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与飞机配合或装到飞机上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无人飞行器机翼一体式集成的振动能量采集器件,解决了现有无人飞行器通过太阳能供能不够稳定,电池供电续航有限,且机翼自激振动产生的振动能无法有效收集利用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筒体,所有筒体连接形成蜂窝状结构,筒体中设有柔性薄膜。每个筒体中均包括两个摩擦电能量采集器、两个压电式能量采集器以及两个电磁式能量采集器;将摩擦电式、压电式及电磁式三种换能机制相结合,能将异形机翼的振动能高效采集并转换为电能,可为无人飞行器的小型电子系统供电,将有效减小其固有供能单元的负荷,在保证高机动性条件下有望提升整体航时。

    一种柔性共形仿生触须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71470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33044.9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量值、信号的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共形仿生触须传感器,解决了现有触须压力传感器柔性化程度低、灵敏度低、感知压力方向单一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圆柱形底座、圆锥台支撑件、活动顶盖以及柔性薄膜球形罩,圆柱形底座的侧壁上开有环形槽,圆锥台支撑件连接至圆柱形底座的顶部,圆锥台支撑件的顶部固连有球体,活动顶盖中开有与球体装配的球形腔,球体与球形腔共同组成转动组件,活动顶盖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纤毛,柔性薄膜球形罩的顶部开有用于穿置纤毛的通孔,柔性薄膜球形罩将活动顶盖、球体、圆锥台支撑件罩在其内且其底部卡箍至圆柱形底座侧壁的环形槽中;柔性薄膜球形罩上固定设置有与多根波浪形的压敏电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