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034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47452.X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可调节角度切吸多功能吸引器,包括一吸引管,吸引管包括沿着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圆管部、弯折部以及第二圆管部,弯折部包括周向排布且呈波纹状的连接金属条,连接金属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管部以及第二圆管部相连;弯折部还包括一连接膜层,连接膜层设置在弯折部的内侧,且连接膜层分别与第一圆管部以及第二圆管部相连;吸引管还包括一剥离结构,剥离结构与第一圆管部的圆心角为180°的弧形区域相连;剥离结构远离第一圆管部侧为刃口结构。刃口结构的轴向投影平行于第一圆管部的切线方向。本发明通过优化吸引管的结构,通过增设有剥离结构,便于实现剥离子的功能的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20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418074.6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2C21/00 , C22C1/047 , B22F10/28 , B22F1/065 , B22F1/05 , B22F10/34 , B22F10/366 , B33Y10/00 , B33Y70/00 , B33Y80/00 , F41B6/00
Abstract: 一种铝合金电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铝合金电枢材料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Zr:0.14%~0.80%、Ce:7.50%~10.00%、Y:0.04%~0.30%、Mg:0.35%~0.60%、Fe:0.04%~0.20%、Mn:0.04%~0.15%、Si:0.008%~0.10%,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控制Zr和Y元素的含量在上述范围,使得该材料在制备的热处理过程中析出耐热相,提升该材料的耐热性能,改善了目前电枢材料在高温下会出现力学性能明显降低的问题;同时,耐热相弥散分布于铝基体中,可钉扎位错和晶界,阻碍位错和晶界的移动,有效地增强了该材料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7903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05394.4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金属热管及其制备方法,由同种材料的金属外壳和多孔吸液芯组成;金属外壳形状为异形结构,多孔吸液芯厚度为0.2‑2毫米,位于金属外壳内表面与金属外壳内壁之间冶金结合,孔结构为三维网状分布的连通结构,孔径为30‑300微米,孔隙率为20%‑80%,且孔径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或均匀分布,制备方法包括:表面具有多孔结构特征的陶瓷型芯通过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在多孔结构的孔道表面沉积金属薄膜;熔融金属液浇入带有多孔陶瓷型芯的模壳;冷却后高压蒸煮去除陶瓷型芯和多孔模版。本发明可制备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腔体热管,热管壳体和吸液芯之间界面结合良好,有利于提高金属热管的传热效率和工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962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05273.X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分级多孔吸液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具有由不同尺寸的全连通开孔结构组成的植物根茎仿生孔结构,孔结构呈三维网格状分布,孔截面形状为方形、六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大孔尺寸在100‑400微米之间,小孔尺寸在10‑50微米之间,制备步骤包括:制备植物根茎样品,获取根茎多孔结构信息,仿生多孔结构三维建模,仿生多孔结构3D打印,清理打印样品内部粉末。本发明基于植物根茎结构仿生设计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得到具有植物根茎仿生结构的分级多孔吸液芯材料,能够调控孔径大小和孔隙分布,有利于多孔吸液芯材料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克服传统吸液芯材料孔结构不可控、毛细性能不高和材料研发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21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78807.4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铸件多点热控补缩方法及装置,其中:首先,对所有热节进行分级分类,整体上形成自下而上顺序的凝固热节部位;其次,基于分级分类的热节,采用长条形蜡棒制备带有复杂多点热控流道的大型复杂薄壁铸件型壳;最后,熔炼高温合金母合金,浇入上述大型复杂薄壁铸件型壳中;在一个或多个等级中,热节对应的长条形蜡棒形成的热控管路接入温控部,形成从同一等级中不同高度水平热节之间的温度梯度,从而按照每个等级中的热节部位自下而上顺序进行凝固。本发明对所有热节进行了分级热控管理,能够孤立的改变每个等级热节的热控强度,不但能够减少缩孔缩松形成倾向,而且能够调节铸件每个部位的晶粒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555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03497.5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流动性测试模具,包括:横流道;主浇道,安装在所述横流道上方;第一模板,安装在所述横流道上方;第二模板,安装在所述横流道上方,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在型腔形状上相同,所述第二模板的型腔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模板的型腔截面尺寸;第三模板,安装在所述横流道上方,所述第三模板的型腔形状与所述第一模板的型腔形状不同;所述主浇道、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和所述第三模板按预设顺序依次排布与所述横流道之间形成模腔。本发明通过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的型腔设计,能够测试金属熔体在不同形状模腔内的铸造流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5040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52987.2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N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自动红外线理疗仪,包括:工作台,用于提供支撑作用;可调节臂机构,可调节臂机构的一端固定于工作台上,可调节臂机构的长度和方向均可调节;红外线灯装置,设于可调节臂机构的另一端,红外线灯装置用于发射红外线进行红外线理疗;皮肤感应器,设于工作台上,用于获取患者红外线理疗处的实时皮肤温度和空间位置;控制台,设于工作台上,分别与皮肤感应器和可调节臂机构连接,控制台根据皮肤感应器获取的实时皮肤温度和空间位置,向可调节臂机构发送运动指令,以调整红外线灯装置的工作距离。本发明能够及时调整红外线灯的工作距离,提高红外线理疗仪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76205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0492940.2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合商的电动汽车参与受端电网低谷调峰需求响应调控方法。聚合商将来自电网运营商的低谷调峰需求响应邀约下发至电动汽车,根据EV的参与情况将其划分为灵活性EV负荷和非灵活性EV负荷,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从历史充电数据提取出EV的典型充电模式用于EV负荷预测。电网运营商基于负荷预测数据,建立考虑电动汽车参与低谷调峰需求响应的滚动机组组合模型,确定机组发电计划和需求响应资源调度计划。本发明的需求响应调控方法充分考虑用户意愿和电网需求,有效协调和最大化了双方利益,并通过聚类分析提高了资源调度效率。本发明能有效激励电动汽车积极参与低谷调峰,降低受端电网低谷调峰压力,减少电网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9906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78567.X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 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涉及铸造方法领域的熔模铸造模壳及其拼接方法,包括凹拼接件、凸拼接件、凹定位模板、凸模壳、凸定位模板以及凹模壳,将凹定位模板连接于凹拼接件的拼接面上制造凸模壳,将凸定位模板连接于凸拼接件的拼接面上支座凹模壳,凸模壳和凹模壳定位连接。本发明采用分段制造模壳,然后使用模壳浇铸零件,铸件各部分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差异较小,铸件质量可显著提高;方法简单合理、后续不需要拼焊工序,铸件因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和尺寸变形被消除;产品制造周期显著缩短;扩大适用范围,提高铸件尺寸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1635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0326012.9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源荷匹配度的区域电网灾变恢复方法及系统,通过在负荷恢复过程中定量计算系统频率变化,并基于恢复负荷的特性函数计算节点电压变化以及在负荷恢复过程中产生的系统功角的变化,再将系统频率变化、节点电压变化以及功角变化进行标幺化处理并取相反数,从而得到区域电网灾变恢复过程中的源荷匹配度优化指标,利用源荷匹配度优化指标进行区域电网灾变源荷匹配恢复,指导用于调度的发电机组选择性地为待恢复负荷供电,实现区域电网灾变源荷匹配优化恢复。本发明实现了量化了灾变后的负荷投入后频率低落、电压及功角变化指标,通过构建综合权重指标,形成了恢复过程中的源荷匹配度模型,实现在灾变后负荷的合理恢复,保障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