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560048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010597079.2

    申请日:201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冶炼→连铸→热轧→酸洗→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表面处理及涂MgO→高温退火→涂绝缘层及热拉伸平整。通过提高中间退火温度、增加气氛露点等方式,使中间退火过程具备脱碳退火的部分功能,钢板在此时可完成脱碳。另外,由于增大了一次冷轧压下率,在退火时可形成细小的初次晶粒,增加高温退火时二次再结晶形核位置。高温退火升温过程中向钢中渗氮,使钢板中形成一批新的细小A1N,保证Goss晶粒形核时有足够的抑制力,使Goss取向二次晶粒发展完善,提高GO钢磁性能。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使成品取向硅钢磁感B8增加0.02T,铁损P1.7降低0.1W/kg,相当于提高取向硅钢的一个牌号,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细化二次晶粒尺寸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1342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910187784.2

    申请日:2009-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化二次晶粒尺寸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涂覆隔离层、高温退火、涂覆绝缘涂层和热拉伸平整退火工艺,其特点是在脱碳退火前对冷轧板进行激光照射处理,使钢板表面形成相互平行且等距的线状应变区。所述应变区的宽度为100~200μm,应变区的间距为10~20mm,应变区的深度20~100μm,应变区与钢板轧向的夹角为60~120°。本发明工艺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既不破坏表面氧化膜,又无需改造现有设备。采用本发明最终成品B8可增高0.01~0.05T;最终成品P17可降低0.02~0.10W/kg。

    一种电工钢表面耐蚀性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493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7098.5

    申请日:201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工钢表面耐蚀性检测方法,通过在样品表面形成一个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环境,利用腐蚀剂中的鞣酸与铁氧化物反应生成黑色鞣酸铁,使腐蚀点可用肉眼准确观察;通过腐蚀过程中的观测和对腐蚀后样品的检测,得出反映电工钢表面耐腐蚀能力的特征参数,从而实现对样品表面耐腐蚀能力的评判。本发明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可同时对批量样品进行检测,腐蚀点易于观察,表征参数科学。通过在取向硅钢使用前,检测其表面耐蚀性,避免采用取向硅钢制作的产品因表面腐蚀而出现质量事故。

    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56004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7079.2

    申请日:201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冶炼→连铸→热轧→酸洗→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表面处理及涂MgO→高温退火→涂绝缘层及热拉伸平整。通过提高中间退火温度、增加气氛露点等方式,使中间退火过程具备脱碳退火的部分功能,钢板在此时可完成脱碳。另外,由于增大了一次冷轧压下率,在退火时可形成细小的初次晶粒,增加高温退火时二次再结晶形核位置。高温退火升温过程中向钢中渗氮,使钢板中形成一批新的细小A1N,保证Goss晶粒形核时有足够的抑制力,使Goss取向二次晶粒发展完善,提高GO钢磁性能。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使成品取向硅钢磁感B8增加0.02T,铁损P1.7降低0.1W/kg,相当于提高取向硅钢的一个牌号,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一种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
    6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7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810229764.2

    申请日:2008-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轧制及处理工艺采用三次冷轧、两次中间退火、一次涂MgO的生产工艺,最后进行高温退火。由于三次轧制时单道次轧制力变小,钢的内部组织均匀,从而使高温退火时间减少,减少了20%~30%,最终获得了具有强的(110)[001]织构的产品,本发明不仅能显著提高电磁性能(铁损降低且磁感增加),能使铁损P1.7约降低0.08W/kg,使磁感B8约提高0.07T,即可使产品提高半个到一个牌号;而且也能使总生产时间显著降低,能显著缩短总的生产时间,从而提高取向硅钢生产效率。

    一种IF钢罩式退火工艺
    6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72725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710012550.5

    申请日:2007-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F钢罩式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退火过程中采用阶段保温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晶粒在形核过程中有充分的孕育期,提高再结晶形核率N。由于再结晶晶粒尺寸与再结晶形核率成反比例关系,提高了再结晶的形核率N,即导致再结晶后晶粒尺寸细小,从而细化晶粒。γ-织构增强、第二相粒子细小弥散,生产的IF钢产品具有优良的深冲性能,从而解决了目前罩式退火炉难以生产出具有优良深冲性能IF钢的难题。

    电工钢近液相线连铸方法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67121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710012499.8

    申请日:2007-0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工钢近液相线连铸方法,包括:(1)采集钢水成分和温度等数据;(2)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出钢种平衡状态下的Fe-C-Si三元相图,然后计算出钢水的固-液相变点温度T1;(3)设定中间包内钢水过热度ΔT,再计算出最佳浇注温度T0=T1+ΔT,使浇入中间包内的钢水过热度ΔT为5~10℃,结晶器内的钢水过热度达到0~5℃。本发明根据不同成分电工钢热力学相图的计算,以及实际相变点的测试,综合得出连铸时恰当的浇铸温度。当钢水温度达到合金的固-液相变点时进行浇铸,可使钢水迅速凝固,防止由于含硅量高的取向硅钢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由于边部散热快而产生的横向、纵向、边部以及角部裂纹,从而改善连铸坯的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