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01580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180054056.X
申请日:2011-11-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加藤吉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6 , F28D1/0426 , F28D1/0476 , F28D1/0478 , F28D2021/0085 , F28D2021/0094 , F28F1/128 , F28F9/0212 , F28F9/0214 , F28F21/084 , F28F2215/02 , F28F227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剂管(61)和冷却介质管(71)在制冷剂总箱(62)与冷却介质总箱(72)之间交替设置和堆叠,其中制冷剂管(61)每一个都包括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制冷剂侧转向部(61e),冷却介质管(71)每一个都包括用于改变用于行进用电动机MG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的冷却介质侧转向部(71e)。外散热片设置在形成在彼此相邻的制冷剂管(61)中的每一个与冷却剂管(43a)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外部空气通道中。制冷剂侧转向部(61e)设置在与制冷剂总箱(62)相比更加靠近冷却介质总箱(72)的位置处。冷却介质侧转向部(71e)设置在与冷却介质总箱(72)相比更加靠近制冷剂侧总箱(62)的位置处。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867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210092949.X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28 , B60H1/00335 , F28D1/05391 , F28F9/0214 , F28F9/02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复合型热交换器(13)具有使制冷剂与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部(131)、以及使发动机的冷却水与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部(132)。将复合型热交换器(13)以可以实现流经第一热交换部(131)的喷出制冷剂与流经第二热交换部(132)的冷却水的热移动的方式一体化。此外,通过调整流入复合型热交换器(13)的第一热交换部(131)的压缩机(11)喷出制冷剂的制冷剂喷出能力、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32)的冷却水的流入量、向复合型热交换器(13)吹送的送风空气的送风量中的至少1个,来实现复合型热交换器(13)的送风空气、喷出制冷剂、以及冷却水之间的恰当的热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100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80368.4
申请日:2012-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26 , B60H1/00042 , B60H1/00335 , B60H1/00921 , B60H2001/00942 , F25B39/00 , F25B41/04 , F25B2400/0403 , F25B2400/0409 , F25B2500/18 , F28D1/05391 , F28D2021/0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热交换器(13),该复合型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装置(131)和第二热交换装置(132)。第一热交换装置(131)适于在高压制冷剂与调节控制之间交换热量。第二热交换装置(132)适于在低压制冷剂与调节控制之间交换热量。第一热交换装置(131)和第二热交换装置(132)一体形成,并被布置成能够使调节空气与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148767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03730.6
申请日:2006-04-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9/00
Abstract: 空气通道(18)形成在放在一起的多个热传递板(12)的表面之间。正交于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肋部分(14)形成在热传递板(12)的表面上,并且凸进空气通道(18)中。通过在气流方向上使肋部分(14)彼此移动位置,在多个肋部分(14)内形成冷却剂通道(15、16)。在多个肋部分(14)之间,散热片部分(17)与热传递板(12)一体形成,并且从板表面凸出。散热片部分(17)具有通过压制形成的且具有部分切割热传递板(2)的板厚度的切割部分的凸出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1113286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880060760.8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高温侧热交换器(12),该高温侧热交换器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膨胀阀(16),该膨胀阀使从高温侧热交换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低温侧热交换器(17),该低温侧热交换器使由膨胀阀(16)减压后的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高温冷却水回路(20),该高温冷却水回路用于使冷却水向高温侧热交换器(12)循环;低温冷却水回路(30),该低温冷却水回路(30)用于使冷却水向低温侧热交换器(17)循环;电池(33)和低温侧散热器(32),该电池和低温侧散热器与低温冷却水回路(30)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及热移动部(45、46、39),该热移动部使热从高温冷却水回路(20)向低温冷却水回路(30)移动,以在电池(33)和低温侧散热器(32)中使冷却水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393969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80041490.3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具备压缩机(11)、在室内制热时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作为热源来加热送风空气的散热器(12)及使通过散热器后的制冷剂减压的减压部(13)。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在设备冷却时作为冷却发热设备的冷却器发挥功能且在室内制热时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蒸发器(14)及控制减压部的节流开度的开度控制部(80a)。散热器具有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部(121)及对通过冷凝部后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贮存循环内剩余的液体制冷剂的储液部(122)。开度控制部在室内制热时控制减压部的节流开度,以将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状态维持为饱和状态或潮湿状态。与设备冷却时的减压部的节流开度的调整区域相比,室内制热时的调整区域的节流开度的下限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91408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880047498.3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加藤吉毅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使热介质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的低温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32);使热介质在低压侧制冷剂热介质热交换器(17)、发热设备(33、35、36、37)和低温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32)间循环的热介质回路(30)。第一减压部(80)能够切换在制冷剂外部气体热交换器(81)中制冷剂向外部气体散热的状态和在制冷剂外部气体热交换器(81)中制冷剂从外部气体吸热的状态,在空气在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4)中被冷却且空气在空气加热部(12、22)中被加热的情况下,制冷剂流动切换部(16、84)成为使制冷剂流经低压侧制冷剂热介质热交换器(17)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402597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80045059.6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室内制热时抑制油的滞留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10)能够实施加热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的室内制热。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将含有油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的压缩机(11)和在室内制热时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作为热源来加热送风空气的散热器(12)。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使通过散热器后的制冷剂减压的制冷剂减压部(13)、在室内制热时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蒸发器(14)以及控制制冷剂减压部的开度控制部(80a)。开度控制部至少在室内制热时执行使制冷剂减压部的节流开度变化的波动处理,以使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状态交替地变化为具有过热度的过热状态和含有潮湿蒸汽的潮湿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77879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780015645.4
申请日:2017-02-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具有使由高压侧热交换器放热后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过冷的过冷用热交换器(21)的制冷循环(12);向空调壳体(51)的空气通路吹送空气的送风机(23);配置于空气通路,并冷却空气的空气冷却器(33,87);在空气通路中配置于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且对由空气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芯(24);在空气通路中配置于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且空气加热器的空气流上游侧,并使由空气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加热该空气的辅助空气加热器(22);以及调节在过冷用热交换器与辅助空气加热器之间循环的热介质的流量的流量调节部(20)。
-
公开(公告)号:CN10979102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780058763.3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15/02 , B60K1/04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9
Abstract: 设备温度调节装置(1)具备:吸热器(12),该吸热器从温度调节对象设备(BP)吸热而使液体状的工作流体蒸发;以及冷凝器(14),该冷凝器配置于吸热器的上方,使在吸热器蒸发的气体状的工作流体冷凝。设备温度调节装置具备:气体通路部(16),该气体通路部将在吸热器蒸发的气体状的工作流体向冷凝器引导;以及液体通路部(18),该液体通路部将在冷凝器冷凝的液体状的工作流体向吸热器引导。并且,气体通路部和液体通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彼此抵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