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34812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48705.3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4 , C25B11/06 , C23C16/24 , C23C16/50 , C23C14/35 , C23C14/18 , C01B3/04 , C01G49/02 , C23C28/00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水合羟基氧化铁的非晶硅薄膜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既具有较好的光透过性,又能够有效地保护不稳定的非晶硅光阴极。所述电极,包括依次耦合的导电衬底、具有p/i/n结构的a-Si薄膜层、水合羟基氧化铁层和产氢催化剂层。本发明利用甚高频等离子体气相沉积设备在透明导电衬底上制备具有p/i/n结构的a-Si薄膜,然后利用水浴法在薄膜硅电极表面生长厚度可达150nm的水合羟基氧化铁层,该界面层能带结构与薄膜硅匹配较好,然后既具有较好的光透过性,且在光照下可以从硅中快速提取电子到金属催化剂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反应,在不影响薄膜的吸光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光电流,同时减缓电极受光腐蚀的影响,将硅薄膜电极的稳定性明显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20474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55384.2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3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制备低氧含量石墨烯的方法,采用无毒害有机盐作为电解质对石墨箔进行电化学剥离,同时,双氧水作为一个助剥剂和保护剂,在剥离过程中,双氧水会产生气体帮助石墨烯的剥离,同时作为一个还原剂,与系统中的自由基反应,减少自由基与石墨烯反应,从而达到保护石墨烯的目的,最终得到质量较高、厚度为1.3-3.2nm,最大横向尺寸可达8μm的低氧含量石墨烯产品。该过程条件温和,全过程无毒害试剂不仅对环境无污染,电解质和双氧水的引入,可以保证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不被破坏,操作简单,易于产业化;而且制备的石墨烯含氧量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890466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955228.9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印刷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设置在衬底上,包括衬底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层、电子传输层、介孔层、阻隔层、阳极层,钙钛矿薄膜填充在介孔层、阻隔层与阳极层中,钙钛矿薄膜的前驱体溶液中引入多羰基小分子添加剂。提高钙钛矿薄膜质量,填补钙钛矿缺陷,修饰钙钛矿晶界,从而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性能,解决了钙钛矿薄膜材料在介孔中的结晶难以控制,导致降低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问题,解决了全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艺重复性差、效率低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9112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12356.5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离结构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由导热填料包覆未完全热亚胺化的聚酰亚胺颗粒形成一种隔离结构的导热网络,经压延、完全热亚胺化后制成,具体制备方法是通过将聚酰胺酸溶液加入挤出机中,在100-200℃温度下挤出切粒,再将切出的颗粒用聚酰胺酸溶液润湿,润湿后放入含有导热填料的混合机里进行干混,混合后用压延机压延出膜,最后进行完全热亚胺化,制备出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该薄膜具有高导热系数,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在电子、航空航天、机械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50436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472489.5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包含金属氧化物阳极界面层和活性层,其中金属氧化物阳极界面层是通过低温热处理工艺制备而成,包括如下步骤:将金属氯化物与溶剂混合配制成金属氯化物溶液,将金属氯化物溶液涂覆在附有阳极的衬底上形成金属氯化物薄膜,然后对金属氯化物薄膜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和低温热处理后即得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阳极界面层。本发明优点在于:原料简单易得、低成本、操作简便和不需要高温热处理等特点;采用该工艺所制备的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器件效率,相比于相同条件下通过高温热处理的金属氧化物阳极界面层工艺下制备而成的太阳电池的的器件效率性能相当,或者更有优势,非常适用于柔性器件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02197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84104.1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621 , B01J27/04 , B01J35/0013 , B01J35/004 , B01J35/006 , B82Y20/00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G1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gInS2或CuInS2超小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步骤为:1)制备小分子巯基配位的Ag+和In3+或者Cu+和In3+阳离子前驱体溶液,以及硫离子的阴离子前驱体溶液;2)制备巯基小分子包裹的AgInS2或CuInS2量子点溶液。该AgInS2和CuInS2为小分子巯基包裹剂包裹,具有明显激子吸收的激子吸收和超小的尺寸和水溶热分散特征。本发明采用阴离子反相热注入法以较简单的工艺和较低的温度在水溶液中制备出目标产物,所得量子点是立方相的超小的纳米晶由小分子巯基包裹,具有明显的激子吸收,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025089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610416195.7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51/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在透明导电电极上依次制备TiO2纳米粒子晶体层、电子传输层、有机活性层、空穴传输层和顶层电极,得到倒置太阳能电池结构,所述倒置太阳能电池结构置于一定湿度和含氧气体环境中静置处理;通过该方法,能显著提升器件效率,提升幅度可达1.5倍,且器件的稳定性能得到明显改善,1000小时暴露在高湿度大气环境中,效率衰减幅度小于15%;且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应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74652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069869.1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8L29/10 , C08L25/06 , C08L27/16 , C08L33/12 , C08L31/04 , C08L25/12 , C08K3/04 , C08K7/24 , C08K3/22 , C08K3/36 , C08J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29/10 , C08J5/18 , C08J2325/06 , C08J2327/16 , C08J2329/10 , C08J2331/04 , C08J2333/12 , C08J2425/06 , C08J2425/12 , C08J2427/16 , C08J2429/10 , C08J2433/12 , C08K2003/2272 , C08K2201/001 , C08K2201/011 , C08L25/06 , C08L27/16 , C08L31/04 , C08L33/12 , C08L2203/16 , C08K3/04 , C08L25/12 , C08K3/36 , C08K7/24 , C08K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致相分离技术的多相高分子功能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选择合适的溶剂通过溶液共混法,将两种组成比为10/90~90/10(wt%)部分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和质量分数为两种树脂总质量的0.1wt%~10wt%的功能性填料混合分散均匀;将上述混合溶液涂布在基板上,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在60℃~300℃等温退火3s~120min发生热致相分离现象而形成特殊的相结构,立刻冷却进行冻结,最终制得基于热致相分离技术的系列多相高分子功能复合薄膜。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热致相分离技术的多相高分子功能复合薄膜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加工性能好、相结构易调控、综合性能优异、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7770225U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721563999.6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工艺制备Z向微纳粒子改性聚合物胶膜的装置,包括传动部分、薄膜成型部分、取向部分和加热部分;所述的传动部分包括基材传动机构和薄膜卷材传动机构,基材传动机构和薄膜卷材机构通过薄膜基材传动连接;沿传动部分传动方向,在基材传动机构和薄膜卷材机构之间,依次设置薄膜成型部分、取向部分和加热部分;其中薄膜成型部分设在基材传动机构的上方;经过成型后的薄膜依次经过取向部分和加热部分,最后由薄膜卷材机构对薄膜进行卷取。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制,备效率高,薄膜中的微纳米粒子取向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209948774U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20667957.X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现代化光伏树,其中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形状的叶片,且其尾端设有插头,通过插接的方式与光伏系统内部电路相连,安装方便快捷。光伏系统内部电路还配置了电路故障监测传感器、电量监测传感器、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定位装置等组块将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网络终端,实现远程地对不同地段的光伏树的实时监控和检测,以方便人们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同时光伏树树干上装有环境雾霾监控器,可以对附近空气质量进行监控,必要时启动外部辅助的活性炭网对空气实施净化。此外,光伏树配备的外加辅助设备,可满足不同地段的需要,集成化的现代光伏树可以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