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28344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165650.1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9J7/10 , C09J163/00 , C09J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沿Z向排列的一维微纳米粒子/环氧树脂复合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是按质量比为0.2~10:100的微纳米棒状材料与环氧树脂采用熔融共混法或溶液共混的方法混合均匀,通过涂覆法将混合料均匀地在传送带上铺成胶膜,采用温度调控或溶液浓度调控的方法使胶膜在通过磁场或电场时粘度在0.1~10 Pa·s内,然后在0.05~0.8T的磁场或10~100V/mm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排列,最后在适当的温度作用下,使胶膜发生固化反应、或者挥发掉溶剂或冷却凝固等方法,变至固化状态,通过转移、卷取、剪裁等工序,得到沿Z向排列的一维微纳米粒子/环氧树脂复合胶膜。该制备方法,工艺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加工操作简单等优点,复合胶膜在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层间性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6367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973342.6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1J27/185 , C01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负载Ru‑CoP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负载Ru‑CoP基气凝胶是将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分散于水中,加入壳聚糖分散均匀后得到的溶液A与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水中得到的溶液B混匀,加入乙酸,经除气泡、静置后干燥而得;其中,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的重量比为1:3~10:0.04~0.2;所述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在溶液A中的浓度分别为0.5~2wt%和3~10wt%,氧化石墨烯在溶液B中的浓度为0.1~0.5wt%。本发明所述气凝胶能够重复使用,对金属氢化物水解具有较高析氢速率且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162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200232.0
申请日:2016-04-0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层状硅酸盐/氟橡胶母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母胶为每100g氟橡胶含有25~50g纳米层状硅酸盐,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纳米层状硅酸盐悬浮液与分散剂、硅烷偶联剂和无水乙醇回流反应,所得反应物进行有机相和水相的分离,收集有机相悬浮液,得到有机相悬浮液Ⅰ;2)取氟橡胶固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到上述有机相悬浮液Ⅰ中,得到有机相悬浮液Ⅱ;3)取一定量的水置于容器中,加热至体系的温度高于上述所选择的有机溶剂的沸点,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有机相悬浮液Ⅱ缓慢加入到水中,同时回收有机溶剂;滴加完毕后,过滤,干燥,即得。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母胶可以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包裹于氟橡胶基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613794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06090.4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8L7/00 , C08L61/12 , C08L61/14 , C08K13/02 , C08K3/22 , C08K5/09 , C08K3/04 , C08K3/06 , C08K5/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间-甲胶粘体系的航空轮胎缓冲胶,按重量份计由下述组分构成:天然橡胶100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1.0~2.5份;防老剂2~3份;高含量芳烃油:3~5份;炭黑35~50份;粘合剂RF-901.0~2.5份;粘合剂RA-651.5~5份;增粘剂TKM-M1~3份;硫化活性剂Z-3110.5~1.5份;不溶性硫磺2.0~3.0份;次磺酰胺促进剂1.0~2.0份;防焦剂0.1~0.2份;其中炭黑为N330炭黑和N550炭黑的组合。按本发明述配方制得的缓冲层胶料具有与尼龙帘布高的粘合强度、热老化后高的物理性能和粘合强度保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27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26679.X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透明性高延展性的双向拉伸聚左旋乳酸薄膜及其原料组合物与制备方法。该薄膜的原料组合物包括:聚左旋乳酸(PLLA)80‑100wt%;增韧剂0‑20wt%;以及占PLLA、增韧剂质量之和5wt%以下的扩链剂、10wt%以下的增塑剂和5wt‰以下的成核剂。本发明还提供了PLLA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组合物混匀,经流延挤出得到PLLA铸片;对铸片进行双向拉伸,得到PLLA薄膜。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PLLA薄膜。本发明的高透明性高延展性的双向拉伸PLLA薄膜能够解决目前市面上PLLA薄膜生产过程中延展性低、厚度均匀性差,增韧改性后透明性雾度不佳等缺陷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53852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536254.8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宽幅胶片挤出模设计方法,包括上模和下模,合模状态下,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前部的分流器容纳腔和后部的V型流道腔,分流器容纳腔中夹持固定有分流器,分流器的前部内开设有圆形盲孔腔,分流器的后部内开设有V状鱼尾型流道腔,V状鱼尾型流道腔的前端连通圆形盲孔腔,V状鱼尾型流道腔的后端连通V型流道腔的前端,V型流道腔的后端通出上模和下模的后端面成为模具挤出口,圆形盲孔腔的前端连通上模和下模前端面上开设的挤入口。本发明创新地将挤出熔体在预成型段和成型段设计成V型折叠式结构,降低了模具沿宽度方向的尺度,从而降低了模具的铸造和设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8277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15784.8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5C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鱼尾分流式进料口狭缝涂布模设计方法,包括由上模、下模、垫片、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构成的狭缝涂布模结构,其中:上流道板安装于上模底部;下模的顶部开设有相贯连通的前半圆柱模腔和后方形体模腔,下模的后端开设有与后方形体模腔连通的主进料口;下流道板安装于后方形体模腔内;上流道板于方形体模腔内与下流道板契合,两者之间的契合面斜向前上方,下流道板的后下端部开设有与主进料口连通的分料进口,下流道板的前上端部开设有合料出口与相贯口相通,下流道板的契合斜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鱼尾流道腔连通分料进口与合料出口;垫片置于上、下模之间,其左、右片体与上、下模之间形成与半圆柱型腔连通的狭缝成型腔。
-
公开(公告)号:CN105148837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510452953.6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B01J23/7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碳纳米管为芯、四氧化三铁为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征在于以FeCl2/H2O2组成的Fenton试剂、还原剂铁粉、碳纳米管以及沉淀剂尿素或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首先用Fenton试剂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羟基化改性,然后加入适量铁粉调节Fe2+离子的浓度,进一步用尿素或六次甲基四胺,采用均匀沉淀法在适当的条件下将铁离子沉淀出来,最后将沉淀物经过分离、洗涤、干燥等工艺得到最终产物。所得“芯‑壳”结构的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以碳纳米管为芯、四氧化三铁为壳的特殊结构,四氧化三铁呈连续的薄层结构而均匀地覆盖在碳纳米管外表面,芯‑壳间的界面薄弱。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所得产物将在化学催化、传感器、新能源材料、电磁屏蔽材料以及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710715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16139.7
申请日:2015-03-1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8L27/12 , C09K3/14 , C08K13/06 , C08K9/12 , C08K9/00 , C08K9/02 , C08K3/34 , C08K3/04 , C08K3/28 , C08K5/09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13/06 , C08K3/04 , C08K3/22 , C08K3/28 , C08K3/34 , C08K3/346 , C08K5/13 , C08K5/136 , C08K5/14 , C08K9/00 , C08K9/02 , C08K9/12 , C08K2003/222 , C08L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层状硅酸盐/氟橡胶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基摩擦材料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构成:氟橡胶100、炭黑5~15、负载型层状硅酸盐5~15、硫化剂1~4、促进剂2~6、吸酸剂3~6;其中,负载型层状硅酸盐按以下方法进行制备:取干燥的层状硅酸盐载体置于容器中,加入金属盐溶液,搅拌1~2h,浸渍24~48h,过滤,滤饼干燥,焙烧;焙烧后的滤饼重复上述浸渍操作,直至层状硅酸盐载体的负载量达到10~20w/w%,得到负载层状硅酸盐;所得负载型层状硅酸盐置于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六偏磷酸钠、偶联剂和无水乙醇,搅拌均匀,于80~100℃回流反应,过滤,滤饼干燥,研磨,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1546367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973342.6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1J27/185 , C01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负载Ru‑CoP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负载Ru‑CoP基气凝胶是将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分散于水中,加入壳聚糖分散均匀后得到的溶液A与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水中得到的溶液B混匀,加入乙酸,经除气泡、静置后干燥而得;其中,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的重量比为1:3~10:0.04~0.2;所述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在溶液A中的浓度分别为0.5~2wt%和3~10wt%,氧化石墨烯在溶液B中的浓度为0.1~0.5wt%。本发明所述气凝胶能够重复使用,对金属氢化物水解具有较高析氢速率且稳定性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