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519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216564.1

    申请日:2019-03-21

    Inventor: 矢崎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调整金属元件的耳部和摆动边缘部的板厚平衡。用模具进行冲压加工和冲切加工而得的金属元件(23)具有:位于左右一对环槽之间的颈部(25);与颈部的径向外侧相连的耳部(26);和与颈部的径向内侧相连的主体部,在主体部的前表面的径向外端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边缘。由于金属元件在主体部的后表面上的摆动边缘的径向内侧位置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部,因此通过使后侧的金属元件的前表面的摆动边缘与前侧的金属元件的后表面的凸部抵接,能够利用凸部的高度来补充摆动边缘部的板厚相对于耳部的板厚的不足部分,从而适当地维持前后的金属元件的抵接关系。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和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3934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586897.6

    申请日:2020-06-24

    Inventor: 矢崎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和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提高了带式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冲裁加工面的润滑油保持性能。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23)中,在通过模具(41)冲裁加工出的冲裁加工面(31)上交替地形成有沿着冲裁方向延伸的多个峰部(31a)与槽部(31b),因此通过在槽部(31b)中保持润滑油而能够确保冲裁加工面(31)的润滑性能。在峰部(31a)的顶面形成有沿着与脱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槽(31c),槽的深度比槽部的深度小,因此,除了金属元件的槽部以外,还能够在与金属元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槽中也保持润滑油,从而进一步提高冲裁加工面的润滑性能,而且槽形成地较浅,因此不会使冲裁加工面的峰部的强度下降。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99410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0329656.6

    申请日:2018-04-13

    Inventor: 矢崎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在用模具冲压制造金属元件时,能够调整金属元件的径向内外的板厚平衡。对具有固定截面的带板状的金属元件坯料(23’)进行冲压加工及冲裁加工来制造金属元件(23)的模具包括与金属元件的后表面抵接的主冲模(44)和与金属元件的前表面抵接的反冲模(45),主冲模或反冲模具备与耳部(26)或者主体部(24)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而形成凹部(26a~26c;24a~24e)的突起部(44a~44e;45a、45b),利用被突起部从凹部挤出的坯料,形成从耳部的径向内缘或者主体部的径向外缘向前后方向鼓出的鼓出部(34),因此能够通过鼓出部使耳部及/或主体部的板厚变化来调整金属元件的径向内外的板厚平衡。

    带式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2201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627571.0

    申请日:2019-07-12

    Inventor: 矢崎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即使金属元件变形也能够减小柔量值。金属带(15)的金属元件(23)具备:主体部(24),其位于金属环(22)的径向内侧;耳部(26),其位于金属环(22)的径向外侧;以及颈部(25),其被一对金属环(22)夹持,该颈部(25)连接主体部(24)与耳部(26)。金属元件(23)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中的任意一个面至少在耳部(2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具备凹部(26a),凹部的深度(D)被设定为比耳部的前后方向弯曲量(B)大,因此,即使金属元件的耳部向前后方向中的一方弯曲,也能够防止前后的金属元件在左右方向中央部彼此抵接,能够降低金属元件的柔量值,防止蛇行和振动的发生,并且能够提高金属元件的耐久性。

    带式无级变速器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42585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584228.3

    申请日:2017-07-18

    Inventor: 金原茂 矢崎徹

    Abstract: 提供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能够在车辆起步时防止金属带打滑、减小带轮的轴推力、实现金属带寿命的提高以及动力传递效率的提高。在LOW变速比下能利用止开件(19a)限制驱动带轮(13)的可动侧带轮半体(17)的打开位置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中,车辆起步时从变矩器向输入轴(11)输入的堵转扭矩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利用油室(21)的油压及止开件(19a)的抵接反作用力提供驱动带轮(13)的轴推力,并且从变矩器向输入轴(11)输入的堵转扭矩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仅利用油室(21)的油压提供驱动带轮(13)的轴推力。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4371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80011204.3

    申请日:2014-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在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中,卷绕于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并在两个带轮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金属带的金属元件的作为纵摆的支点的摆动边缘设在主体部的前表面的径向外端,并且在颈部的后表面形成有凹部,因此,当后侧的金属元件相对于前侧的金属元件向径向外侧发生位置偏移时,后侧的金属元件的摆动边缘进入前侧的金属元件的环槽和凹部内,由此,后侧的金属元件以接近前侧的金属元件的方式移动,后侧的金属元件的主体部的倾斜面能够以宽度方向全长与前侧的金属元件的主体部抵接。其结果是,施加在颈部与主体部连接的部分上的弯曲载荷减少,颈部的弯曲应力被抑制,由此,强度下降以及动力传递效率下降被控制在最小限度。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润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75970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705266.6

    申请日:2014-11-27

    Inventor: 矢崎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56 F16H9/02 F16H57/02 F16H270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润滑装置,不但能够形成为将部件数量抑制得较少的小型且节省空间的结构,而且能够从设置在供给管上的多个喷射口分别向所期望的位置喷射并供给适当量的润滑油。其具备:第1喷射口(27),其设置在供给管(25)上,并朝向从动带轮(6)的固定带轮半体(19)的表面(21a)的大径侧的端部(21b)开口,该供给管在无级变速器的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之间沿它们的轴向配设;和第2喷射口(28),其设置在供给管上的比第1喷射口靠下游侧的位置,并朝向驱动带轮的带槽(12)开口,在供给管的周壁(25c)上的第1喷射口的下游侧且第2喷射口的上游侧,设置有向该供给管的内径侧突出的突出部(31)。

    金属带用元件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34918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80029179.7

    申请日:2013-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F16H9/18

    Abstract: 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用元件(40),其构成为,金属带(7)的带径向外侧部分(46b)以与带轮(5、8)的作为固定角度倾斜母线部分的带轮径向内侧部分(11a)线接触的方式形成为直线形状,在元件(40)的两侧缘部下端分别设置有突片部(48),突片部(48)比锁定边缘部(44a)靠下方,且朝向带径向的内侧延伸,在元件(40)与带轮(5、8)的作为弯曲母线部分的带轮径向外侧部分(11b)接触时,突片部(48)向带轮(5、8)的轴线方向内侧挠曲。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及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形状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7238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133124.3

    申请日:2011-0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10 B24B29/005 B24D13/145 F16G13/06 F16G1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及其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形状测定方法,通过对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的金属环的侧端面的形状进行处理来提高耐久性。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金属环(33)具备平坦的外周面(33a)和内周面(33b)以及连接该两周面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大致半圆状的侧端面(33c),在用通过两周面(33a、33b)与侧端面(33c)的接点(P)并与该侧端面相切的假想圆(C)的半径R和从假想圆的中心(O)到两周面的距离H由Z=R-H定义侧端面的偏差量Z时,设定为Z≤0.1R,由此能够使侧端面的形状接近准确的半圆状而提高金属环的耐久性,进而能够提高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耐久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