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9421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05037.4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9/14 , C05B7/00 , C01B25/45 , C02F103/2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化处理畜禽养殖沼液的方法,属于畜禽养殖沼液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沼液处理过程中资源利用不彻底,造成的资源浪费甚至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发明针对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分别提出了“MAP‑AnFMBR‑SBR‑混凝”和“MAP‑AnFMBR‑SBR‑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可以在高效处理、稳定达标的同时回收沼液中的氮、磷资源和有机质能源,实现了沼液资源化和能源化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5913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06423.4
申请日:2019-0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1/28 , C02F1/28 , C02F1/30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再生水中重金属/疏水性ppcps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亚铜;2)利用步骤1)制备的纳米氧化亚,采用一步法合成温敏性羧甲基环糊精-Cu2O复合材料。该方法降低了光催化剂因粒径小发生的团聚现象,促进了光催化降解效率,提高了ppcps的矿化率,引入的温敏性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位于该复合材料的最外层,增强了材料的可分散性,有利于光催化反应和吸附作用的进行的同时,实现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可完全收缩沉降的性能,实现了该催化剂可通过温控进行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956961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93563.0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J23/755 , C10G11/02
Abstract: 一种以活性半焦为载体的纳米二元金属基焦油催化裂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催化剂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要有效的提高镍基活性和抗失活能力。本发明方法:一、将将镍盐和铁盐,或者镍盐和镁盐制备成纳米混合金属粉体;二、半焦用盐酸溶液浸泡清洗,去离子水洗至pH值中性,然后干燥;三、将步骤一获得的混合粉体与步骤二处理后的半焦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四、然后干燥,在载气保护下,烘焙处理,载气保护下降温至室温;得到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半焦催化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纳米金属粒子更易负载在载体内部,增加了活性位点,减少了孔道堵塞,催化裂解性能好,焦油转化率高,可达到90%以上,工艺简单,易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88755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10150616.7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8/1009 , H01M8/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 Y02P70/56
Abstract: 污泥作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它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以污泥为燃料的电池制备方法。本方法如下:一、制备污泥粉末;二、制备污泥柱;三、组装电池。污水污泥作为污水处理时的一种特殊“生物质”,能够制备出生物碳,以污泥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料源,使污泥的安全处置处理和燃料的获取在同室同步进行,实现能源转化过程一体化,获取、运输和管理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5296964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22603.4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3C16/455 , C23C16/40
Abstract: 一种利用NO2和金属源快速提高微滤膜亲水性能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提高微滤膜亲水性能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有机微滤膜表面沉积金属氧化物速度缓慢和改性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方法:一、预热;二、将有机微滤膜放入原子层沉积腔体中真空干燥;三、沉积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四、循环沉积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五、沉积第二前驱体和第三前驱体;六、循环沉积第二前驱体和第三前驱体,得到亲水性微滤膜。优点:利用NO2和金属源在微滤膜表面形成的吸附层,可加速后续金属氧化物的沉积。在较低循环次数条件下,可形成均匀的改性沉积层。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亲水性微滤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174437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48934.0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卡鲁赛尔氧化沟与微型动物生物床组合的污泥减量装置及利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本发明体涉及一种污泥减量装置及利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卡鲁赛尔氧化沟工艺存在氧化沟剩余污泥产率高、卡鲁赛尔氧化沟中污泥SVI值偏高的问题。装置包括卡鲁赛尔氧化沟、微型动物生物床、氧化沟进水管、氧化沟曝气装置、氧化沟排泥管、微型动物生物床微曝气装置、若干个微型生物载体、卡鲁赛尔氧化沟推流装置、微型动物生物床推流装置、微型动物生物床污泥回流管和氧化沟出水管;方法:污水进入卡鲁赛尔氧化沟中,在卡鲁赛尔氧化沟内循环流动,剩余污泥进入微型动物生物床内,再从微型动物生物床返回卡鲁赛尔氧化沟内,由氧化沟出水管出水。
-
公开(公告)号:CN102757163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68113.0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40
Abstract: 控制微波热解污泥制取燃气中NH3和HCN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取燃气中NH3和HCN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微波热解污泥制取燃气过程中含氮中间化合物转化为NH3和HCN的转化率大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制备添加剂泥浆;二、制备预热解污泥;三、将预热解污泥放入微波炉中,然后向微波炉中通入高纯氩气20~30分钟,开启微波炉,以30~10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0~1000℃,然后保持600~1000℃10min,即完成控制微波热解污泥制取燃气中NH3和HCN。本发明的NH3和HCN产率与对照污泥热解产率相比分别减少62%和80%。对污染气体的控制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2001328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93292.6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流域尺度的磷污染负荷监测评估方法。本发明目的是解决测量的流域内磷污染负荷准确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在流域尺度的磷污染负荷监测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构建磷污染监测系统;所述步骤一中磷污染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磷污染负荷核算模块;所述磷污染负荷核算模块包括:训练好的污染排放系数预测网络、训练好的排放发生系数预测网络和磷污染负荷核算模型;步骤二、实时获取监测流域的环境数据,将获取的监测流域的环境数据输入磷污染监测系统,得到监测流域的磷污染负荷值;解决了测量的流域内磷污染负荷准确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543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56688.4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形状记忆聚合物仿生睡莲光驱动菌藻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为提升光管理效率,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光照方式不均匀、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包括多个花瓣、多个空气囊结构和底部承托;多个花瓣由内至外依次叠加组成睡莲结构,每个花瓣的根部通过空气囊结构与底部承托连接;花瓣采用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作,且花瓣的内外表面均涂覆稀土纳米颗粒涂料。本发结合了光管理和仿生技术,通过动态调控光照和浮力,实现对污水中藻类和细菌共生系统的高效管理,提升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本发明应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0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70073.4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代谢动力学‑GRU的有机固废堆肥过程NH3产生预测方法,涉及环境科学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有机固废堆肥过程中产生的NH3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将耦合动力学模型与循环神经网络GRU结合起来,既弥补了机理模型变化模式固定、不准确的缺点,又解决了数学模型数据量不足的问题,以此得到了误差较小、准确度较高的堆肥过程NH3产生量预测模型,实现有机固废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稳定化的最终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