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4251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0759099.7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空中客车运营简化股份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有反推装置(62)的飞行器吊舱(54),反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纵向致动器(86)以激活或停用反推装置;‑至少一个偏转系统(72),其被构造为能够在激活状态下将在吊舱(54)中引导的空气流朝吊舱(54)的侧向开口(64)偏转;‑至少一个定向系统(74),包括:o至少一个横向偏转器(76),其被构造为能够将偏转系统(72)所偏转的空气流朝吊舱(54)的上游端定向;o针对每个纵向致动器(86)的中空的纵向偏转器(90),其被构造为能够容纳纵向致动器(86),并包括具有朝偏转系统(72)定向的前缘边缘的空气动力学轮廓。
-
公开(公告)号:CN1189536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19778.6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解耦式矢量涵道和分布式电动涵道推进系统,矢量涵道中,摈弃传统倾转涵道的方案,通过涵道侧面开设的多个推力喷气单元来控制控制涵道矢量的输出方向,实现涵道矢量控制与姿态控制的解耦,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极大减轻动力系统重量,提高控制的灵活度。该解耦式矢量涵道包括:涵道主体、设置在所述涵道主体中心的螺旋桨;所述涵道主体侧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开度可调的推力喷气单元;若干个推力喷气单元沿涵道主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推力喷气单元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螺旋桨产生的气体能够从所述推力喷气单元喷出。
-
公开(公告)号:CN1188381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09970.X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F‑STOVL(升力风扇型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发动机多喷管推力匹配控制方法。首先根据飞行姿态和飞行条件并通过求解六自由度STOVL飞机模型生成三轴承矢量尾喷管处的核心推力指令、升力风扇喷口处的升力风扇推力指令、以及左、右滚转喷口的滚转推力指令;然后根据所述推力指令和实际推力对主燃油流量、尾喷管喉道面积、升力风扇喷管出口面积和滚转喷管出口面积进行闭环控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LF‑STOVL发动机多喷管推力匹配控制系统。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可有效实现STOVL模式下在飞行姿态和飞行条件变化时的多喷管推力匹配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4579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32299.6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飞机射流矢量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舵面推矢复合下俯控制结构及其方法,其中,飞机舵面推矢复合下俯控制结构,包括:两个平尾,连接在机体尾部尾梁两侧;射流矢量喷管,设置在机体尾部后端,进口连接在飞机上发动机上,其上具有前部喉道、后部喉道、环形凹腔,其中,前部喉道处在射流矢量喷管中间偏后位置,后部喉道处在射流矢量喷管出口处,环形凹腔处在前部喉道、后部喉道之间;次流注入通道,其上设置有次流注入控制阀门,进口连通高压储气罐或发动机压气机流道,出口连接在射流矢量喷管上,且其出口处在环形凹腔之前,并前向倾斜,以及处在射流矢量喷管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1422899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008458.6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气式组合动力单人飞行器,包括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的两侧对称的设有用于给飞行器提供竖向推力的涡喷发动机组件以及用于给飞行器提供水平推力的涵道风扇组件;支撑骨架的后侧连接有用于给涡喷发动机组件提供燃料的燃料箱,支撑骨架的前侧连接有用于供操作者背部连接的固定组件;支撑骨架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涡喷发动机组件、涵道风扇组件运行状态的控制器,以及用于感应操作者人体动作的传感器;且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气式组合动力单人飞行器,结构简单,动力组件布局合理,实现飞行器多种飞行姿势的灵活变换。
-
公开(公告)号:CN11183676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880088779.3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泽普埃公司
Abstract: 一种推进装置,包括:平台,其构造成在其上支撑乘客;耦接到该平台的推力发动机,其中,该推力发动机被构造成基本上沿第一轴线提供推力输出;靠近该推力输出定位的偏转器组件,其中,该偏转器组件包括两个偏转引导件,以将该推力输出转移到相对于该第一轴线成角度的至少两个推力矢量上;致动器,其耦接到每个偏转引导件,以可控地调整该偏转引导件相对于该推力发动机的位置;以及与该致动器通信的控制器,其中,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响应于来自乘客和耦接到该平台的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来操作该致动器。
-
公开(公告)号:CN1174656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92108.8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推力矢量喷管与机翼一体化的飞行器,包括飞发一体化翼型、发动机、发动机尾喷口和流体推力矢量喷管;所述发动机内埋于所述飞发一体化翼型内,所述发动机尾喷口预置上偏。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流体推力矢量喷管与机翼一体化的飞行器,有效降低了机翼后缘的厚度,从而减小了飞行过程中的后体阻力;结构重量轻,活动部件少,偏转响应快,可在飞行器巡航迎角内提供可操纵的俯仰力矩;提高了升力系数和控制力矩;增强了飞行器红外隐身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02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348820.0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广东信稳能控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次级涡涵电驱发动机,包括发动机壳罩,发动机壳罩内设有沿气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涡流压气道和尾喷压气道,尾喷压气道末端设有喷气口;发动机壳罩内设有相联动的电机和核心轴,核心轴上沿气流方向依次设有转动扇叶和用于整流和回收涡旋能量的次级涡轮,次级涡轮位于涡流压气道的末端。本发明提供的次级涡涵电驱发动机,实现了对涡旋能量的高效回收利用,同时大幅降低涡旋力对导风板支架的冲击,而且更节能,噪音更低、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1533961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74216.8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B64C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射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射流控制机构、射流控制系统、射流控制方法及飞行设备。射流控制机构包括气源、供气管、射流控制阀门、环量激励器、压力监测点位和温度监测点位。供气管将气源与射流控制阀门连通,射流控制阀门的射流出口与环量激励器连通,以构成射流通道。压力监测点位和温度监测点位设置于射流通道。射流控制系统和飞行设备包括该射流控制机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够实现射流的高精度、高频率控制,射流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有助于推动射流控制的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53522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73720.3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B64C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的飞机推力矢量控制装置,包括主流道、二次流道和扩张流道,主流道入口用于连通飞行器的动力装置,主流道出口与扩张流道入口连通,二次流道设置在主流道外侧,二次流道入口用于连接气源或连通飞行器外侧大气,二次流道出口与扩张流道入口连通,还包括设置在主流道出口和二次流道出口之间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主流道出口方向、二次流道出口方向、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进出气口方向同向,本发明一种无作动部件、高压气源、全电控制的推力矢量控制装置,有更强的环境、平台适应能力,同时将二次流道和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结合,控制迅速,有效消除双稳态效应、缓解迟滞效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