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高低频宽带板式动力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3422403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329457.2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高低频宽带板式动力吸振器,所述吸振阻尼单元具有中间低频吸振器(300)和四个多重约束阻尼条;阻尼条由约束层100、阻尼层(200)构成,约束层(100)上立置定向翼板(110);阻尼条由中心到外端呈中部厚端部薄的楔形结构;四个多重约束阻尼条十字形地与中间低频吸振器(300)相连接;多重约束阻尼条呈不对称结构,即:两相邻约束阻尼条定向翼板的设置方向相差90度。中间低频吸振器由刚性质量板(310)、弹簧(320)和阻尼机构组成。本发明可有效的抑制在桥面上的轨道板的振动,缓解轨道和轨道板内钢筋的各种由振动引起的病害,且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养护维修作业成本低的优点。

    铁路轨道扣件胶垫动参数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45822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572355.8

    申请日:2014-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扣件胶垫动参数实验装置,属于铁路轨道扣件胶垫动参数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将扣件胶垫箍紧的胶垫箍板,扣件胶垫上放置有胶垫压板;用于模拟弹条的扣压力的预扣压装置,预扣压装置设置于胶垫压板上;用于对胶垫压板施加静荷载的静载预压装置;用于对胶垫压板施加动荷载的激励加载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轨道扣件胶垫动参数实验装置通过对扣件胶垫振动位移和激励加载装置施加的激振力的实时采集,得出扣件胶垫在不同列车荷载下的动参数。因此这种铁路轨道扣件胶垫动参数实验装置能够真实反映扣件胶垫所承受的列车荷载与弹条初始扣压力的耦合作用关系。

    基于双向应变法对称精准无缝线路钢轨纵向力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219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289637.7

    申请日:2014-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向应变法对称精准无缝线路钢轨纵向力监测方法。采用基本测试桥路测试应变,四个应变计粘贴在被测钢轨上,其中:1)R1和R2两个应变计对称设置在被测钢轨轨腰两侧;R3和R4两个应变计对称设置在被测钢轨轨底两侧上表面;采用惠斯通全桥测试桥路,R1和R2及R3和R4两两对臂设置;2)由1)结果得到的应变ε计算得到目标钢轨纵向力。本发明方法以钢轨双向应变法为基准,考虑不同约束条件下应变计的热输出的差异、同一钢轨断面不同位置处存在温差、补偿钢轨与被测钢轨的温差等现场因素,平衡了各种弯曲应变产生的影响,提升了无缝线路钢轨纵向力的测试精度。

    一种跨高低频宽带板式动力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3422403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29457.2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高低频宽带板式动力吸振器,所述吸振阻尼单元具有中间低频吸振器(300)和四个多重约束阻尼条;阻尼条由约束层100、阻尼层(200)构成,约束层(100)上立置定向翼板(110);阻尼条由中心到外端呈中部厚端部薄的楔形结构;四个多重约束阻尼条十字形地与中间低频吸振器(300)相连接;多重约束阻尼条呈不对称结构,即:两相邻约束阻尼条定向翼板的设置方向相差90度。中间低频吸振器由刚性质量板(310)、弹簧(320)和阻尼机构组成。本发明可有效的抑制在桥面上的轨道板的振动,缓解轨道和轨道板内钢筋的各种由振动引起的病害,且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养护维修作业成本低的优点。

    一种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填充层修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5582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347968.8

    申请日:2011-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填充层修补方法,对已建成的由轨道板、填充层和混凝土底板叠层构造的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的填充层进行后期的调平及消除误差,具体实施方式包含:先对填充层开凿注浆孔,然后往孔内插入薄壁注浆套筒并进行封边作业;待封边用水泥浆硬化后,开动搅拌机制浆设备进行注浆;最后对注浆孔施行堵孔作业;所述注浆孔开凿在填充层与轨道板以及填充层与底板界面处,这两种界面的控等距交错布置。本发明方法可对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填充层脱粘、剥离的伤损进行有效快速的维护与修补,以延长轨道寿命、保证列车运营安全性。

    铁路道岔横向冲击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13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024029.X

    申请日:2011-01-21

    Abstract: 铁路道岔横向冲击测试装置,属铁路部件检测技术领域。由设有安装孔和基本轨安装组件的安装底板、固接在安装底板上的刚性轴支撑架和传感器支撑架、通过直线滑动轴承结构安装在刚性轴支撑架上的刚性轴、安装在传感器支撑架上的测力传感器和安装在靠近道岔护轨的刚性轴支撑架上的位移传感器所构成,所述的刚性轴的一端与测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固接有一个供与道岔护轨连接的护轨连接块。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且技术成熟靠。可以在现场快速准确地测试出列车过岔时列车车轮对道叉护轨的横向冲击力和护轨的横向位移值。

    动刚度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80756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72392.2

    申请日:2012-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轨道领域,具体涉及动刚度的测试方法及系统。动刚度的测试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间内,对轨道施加预设频率范围内的力,使所述轨道产生振动;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实时采集所述力信号及所述振动的加速度信号;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按照采集的所述力信号及所述加速度信号,记录力F的数据、力F对应的时间、加速度a的数据和加速度a对应的时间;根据所述加速度a的数据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得到位移X与频率f的对应关系;进而得到位移X与时间t的对应关系;根据上述对应关系,以及动刚度与位移和力的对应关系,得到动刚度Z与频率f的对应关系,即宽频动刚度。本发明提供的动刚度的测试方法及系统,能够测试轨道的宽频动刚度。

    一种道砟颗粒三维廓形重构及随机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71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40581.9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道砟颗粒三维廓形重构及随机生成方法,目前有关道砟颗粒廓形重构以及精确表征方法的问题为:建立的三维道砟库包含的道砟廓形样本有限,主要通过三维扫描或二维廓形反演进行三维廓形获取。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方法围绕道砟廓形的精确表征及随机生成两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具体包括:首先获取大量道砟廓形样本构成道砟库,尽可能描述道砟的不确定性;然后将球谐函数的方法引入道砟颗粒的三维廓形表征中,旨在实现道砟颗粒廓形的精确重构;最后,建立球谐函数谱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实现道砟颗粒的随机生成。

    一种铁路轨道支承刚度的精确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351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1497809.6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支承刚度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铁路轨道支承刚度的精确测试装置,包括数据采集仪、轨枕、横梁、千斤顶、压力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A和激光位移传感B;千斤顶的一端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轨枕,千斤顶的另一端连接横梁;横梁上依次滑动设有轨夹A、轨夹B、轨夹C和轨夹D;轨夹A和轨夹B之间以及轨夹C和轨夹D之间分别形成用于放置钢轨A和钢轨B的放置空间;钢轨A和钢轨B的结构完全相同;测试状态下,激光位移传感器A和激光位移传感B分别安装在钢轨A和钢轨B上;压力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A和激光位移传感B分别通过多根数据线连接数据采集仪。本发明能满足对铁路轨道支承刚度测试的需求且能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

    一种钢轨表面三维几何不平顺处轮轨冲击力的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3572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217449.2

    申请日:2023-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轨表面三维几何不平顺处轮轨冲击力的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钢轨表面三维几何不平顺分布数据;建立包含任意三维几何不平顺的三维钢轨几何型面;利用空间几何求解方法获得轮轨接触点和三维非对称接触几何间隙分布;建立三维非对称轮轨接触模型并计算轮轨接触解;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求解钢轨三维表面几何不平顺处轮轨冲击力。本发明通过离散车轮和钢轨的真实几何型面获得了三维几何不平顺处的接触点及几何间隙分布,并利用准确的三维接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接触力学行为,再带入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中求得动态轮轨力,本发明方法能考虑三维几何不平顺,得到更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