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99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6537.6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Q10/04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碳汇核算系统及方法,包括采用数据采集终端,实时准确地获取地质与生态环境数据。红线校准模块智能对比数据,调整采集任务并预警红线偏移。路径规划模块优化无人机巡航路径,提高采集效率。碳汇核算模块则科学计算碳汇量,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系统能够实时响应接收到的采集指令,并准确采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处的地质环境数据以及边界内的生态环境数据,且通过各模块协同,不仅提高了碳汇核算的准确性,还加强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0791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81166.5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64U50/30 , B64U50/39 , G01S17/89 , G01S17/86 , B64U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叶面积指数反演系统,包括测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反演模块,测量模块包括遥感采集组件、换电组件、电池组件以及搭桥机构。该系统通过设置无人机进行高空换电,在电池箱内设置上下两个容纳槽,使的第一电池箱内的电池组件可以与第二电池箱内的电池组件进行互换,通过搭桥机构在第一电池箱与第二电池箱之间形成轨道,使得两个无人机和搭桥机构共同形成整体,电池组件在链式输送下互相朝向对方运动,并且运动幅度相同,整个装置的重心位置保持稳定,第一无人机可以在原地点快速换电,并且继续进行遥感影像采集,大大缩短了回程换电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0685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60172.2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保护区人为干扰行为的识别装置及方法,包括:至少一个采集模块;干扰行为数据库;识别模块,电性连接采集模块和干扰行为数据库;以及,监测终端,电性连接识别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支撑柱;采集部,设于支撑柱顶部,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外壳,底部中空且设于支撑柱底部;水质检测仪,设于外壳内壁;以及,取样部,在识别结果为干扰行为时取样水体,并将取样水体送至水质检测仪的检测端进行检测。本发明在识别为干扰行为时,采集模块中的取样部取样水体送至水质检测仪的检测端进行检测并传输给监测终端,以便管理人员迅速掌握受干扰水域的水质状况,在后续可针对性的对经过人为干扰的水域进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29002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0343135.7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生态治理用植被修复装置及方法。该修复装置,输送机,用于紧贴矿山土壤表面,所述输送机包括水平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三部分;若干设于输送机上的刮板,用于在输送机的带动下刮动矿山土壤,以形成植被修复用的阶梯状土壤轮廓;本发明利用输送机带动刮板在矿山的边坡一体成型阶梯状的轮廓,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而且提高了边坡的美观程度,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10505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342935.7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湿地辅助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生长季植被抗倒伏装置,包括至少四个防护板及其连接件;防护板正面设有U型限位件、以及设于在U型限位件内且用于实现装置与地面定位的定位板;防护板背面固定设有直管件、以及固定在防护板上且与直管件连通的若干无动力风帽,直管件下端连通有若干支管,支管的端部延伸至防护板正面且设有第一进气口;本发明中抗倒伏装置实现了单纯依靠风力来提升装置稳定性和植被区域内部的气流循环,无需设置任何电器件辅助,在充分降低人工湿地内能耗的基础上,还能减少整体的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5631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273444.1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冬小麦物候期识别装置及方法,包括无人机本体、光谱仪本体以及无人机电控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光谱仪本体的吊装箱体和设于吊装箱体内的控制器、气泵及其蓄电池;所述吊装箱体下端面且位于所述光谱仪本体周向外端设有不少于4个气囊件,所述吊装箱体内开设有供所述光谱仪本体进行收纳的收纳腔,收纳腔后端连通有气腔;通过在无人机本体下方设置吊装箱体以及光谱仪本体,在进行光谱探测时光谱仪本体位于吊装箱体下方,当无人机电控系统发出故障信号时,表明无人机本体出现故障有坠落风险,此时控制器接收该信号后控制气泵启动以对气囊件充气形成第一防护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618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161628.4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域生态环境修复装置及系统,包括方形浮板、固定组件、风板组件和若干个浮岛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方形浮板一端的下表面,用于限制方形浮板在水域中的漂浮范围。本发明通过设置方向可缓慢旋转的风向板,不断改变生态浮岛整体的受力方向,使得生态浮岛在锚链控制的范围内不断的摆动,种植在块状浮岛中的水生植物在吸收该区域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后,可以变换位置,进一步吸收其他区域的富营养物质,增加吸收效果,通过设置独立的方便拆装的块状浮岛用于防止部分植物枯萎造成吸收效果减弱,块状浮岛可以进行垂直拆装,无需从边缘处逐个拆解,更换过程非常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67310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478312.8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用多功能界桩,所述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用多功能界桩包括界桩本体,所述界桩本体的顶侧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界桩求助端,所述界桩求助端包括CPU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CPU控制器相连接的求助按钮、定位模块、NB‑Iot模块、摄像头、语音模块和信号强度检测模块;所述CPU控制器通过所述NB‑Iot模块向相邻的界桩内的CPU控制器发送求助信息,依次接力传输求助信息直至被所述服务器接收。本发明通过在界桩上设置界桩求助端,可在手机等终端没有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定位求助,界桩求助端之间可依次传递求助信号直至被服务器接收,并派遣求助人员进行救助,防止意外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565223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087172.1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王燕 , 邹长新 , 林乃峰 , 徐德琳 , 仇洁 , 曹秉帅 , 叶鑫 , 徐梦佳 , 顾羊羊 , 张琨 , 杨悦 , 王涛 , 闫瑞强 , 刘静 , 许小娟 , 李晓宇 , 朱莹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时段及区域确定评估周期与范围;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估指标值;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建立评估数据集,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并打分;生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报告。有益效果:本发明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既定目标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为导向,从生态效益和管理成效两个方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从而保证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监督提供技术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88705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0535808.5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天津师范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功能形状调查用记录装置。该植物功能形状调查用记录装置,包括放置架台,所述放置架台包括放置底座,所述放置底座的表面放置有植物栽培装置,所述植物栽培装置内栽培有植物,所述植物栽培装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号感应器,所述放置架台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放置架台内还设置有定位板与一号驱动机构,所述定位板的外表面连接有二号感应器与图像采集装置,一号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定位板沿滑槽移动,一号感应器与二号感应器相互感应定位,当一号感应器与二号感应器的位置相对应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植物栽培装置内的植物信息;该植物功能形状调查用记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记录植物形状信息,便于推广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