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40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90868.1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工程风沙防护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侵蚀沟的上方坡面设置沙障,并设置多条引水沟引导雨水进入侵蚀沟,且在侵蚀沟出口处建设坝体阻水;步骤二,待积水浸泡侵蚀沟,使侵蚀沟垂直截面在雨水浸泡下自然下滑形成坡面;步骤三,坡面稳定后,打开拦水坝排空侵蚀沟内积水,并在坡面上播撒狼牙刺和藏沙蒿本地固沙植被稳固坡面;步骤四,植被恢复过程中将地表径流引导到别处排水,植被恢复完成后在沟底设置水泥槽排水沟;步骤五,管护时维护坡面上方沙障减缓水流流速。本方法简单易操作,以利用积水内的泥沙对侵蚀沟进行填充并且对风沙区的坡面进行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51508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686739.5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成像技术的野外鸟类目标数量估计方法,具体涉及鸟类目标数量估计领域,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设有分类模块,所述分类模块输入端设有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输入端设有采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端设有声波保存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端设有声波匹配模块。本发明通过过滤模块对采集到的声波进行过滤,通过分类模块对经过过滤的声波进行补偿和分类,通过声波保存模块调取与所采集的目标对象波长相同的已知鸟叫,通过声波匹配模块中将所调取的已知鸟叫声与所采集到的目标对象波长进行对比和归类,将采集得到的波长与调取的波长进行对比归类,整体使得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4989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75193.3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具体涉及坡地水土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有以下步骤:整地及施基肥、银杏栽种、芍药栽种、栽种麦冬、横向挖坑及深埋板、深坑补肥及坡地管理。本发明通过在银杏与芍药栽种之后,进行深坑添加铺设补偿肥,继续填充污泥,间隔三个月之后,在该肥料坑隔壁进行重复操作补肥,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使得植物的根须四处延伸,增大了其植物的抓土能力,并配合有麦冬,其粗壮的根须能够有效的锁住泥土中的水分,以及地表外层的泥土,两者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了泥土随着雨水流失,保证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使得坡地中的氮、磷及钾肥得以有效的保存,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58268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010347122.3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徐德琳 , 邹长新 , 林乃峰 , 王燕 , 徐梦佳 , 吴丹 , 刘冬 , 仇洁 , 顾羊羊 , 王文林 , 曹秉帅 , 叶鑫 , 杨悦 , 游广永 , 张琨 , 朱莹莹 , 张文慧 , 王涛 , 闫瑞强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遥感影像,并从遥感影像以及数据库中获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评估区域内的生态功能、保护面积、用地性质和管理能力方面的评估数据;根据评估数据分别计算评估区域的功能维护指数、面积保有指数、人类扰动指数、生态质量指数和管理能力指数;将各个指数进行累加,以得到保护成效综合指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计算保护成效综合指数,能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进行全面、准确地量化,以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实际保护成效。其可为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评估提供系统、科学、可靠、适用性较广泛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158268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47122.3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徐德琳 , 邹长新 , 林乃峰 , 王燕 , 徐梦佳 , 吴丹 , 刘冬 , 仇洁 , 顾羊羊 , 王文林 , 曹秉帅 , 叶鑫 , 杨悦 , 游广永 , 张琨 , 朱莹莹 , 张文慧 , 王涛 , 闫瑞强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遥感影像,并从遥感影像以及数据库中获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评估区域内的生态功能、保护面积、用地性质和管理能力方面的评估数据;根据评估数据分别计算评估区域的功能维护指数、面积保有指数、人类扰动指数、生态质量指数和管理能力指数;将各个指数进行累加,以得到保护成效综合指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计算保护成效综合指数,能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进行全面、准确地量化,以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实际保护成效。其可为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评估提供系统、科学、可靠、适用性较广泛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042061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71675.1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1J20/12 , B01J20/30 , B01J20/28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凹凸棒土的制备方法及其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具体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凹凸棒土矿粉和去离子水,将凹凸棒土矿粉和去离子水混合于搅拌器中,以150r/min的转速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弃去上层清液以及下层沙土,得到含有凹凸棒土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离心分离后得到的凹凸棒土置于烘箱中干燥,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凹凸棒土分散于硫酸溶液中搅拌0.5~1h,然后冷却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在凹凸棒土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硅酸盐水泥和淀粉,有利于提高了凹凸棒土对于重金属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净化效率,且制备效率较高,从而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515084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1910686739.5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成像技术的野外鸟类目标数量估计方法,具体涉及鸟类目标数量估计领域,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设有分类模块,所述分类模块输入端设有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输入端设有采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端设有声波保存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端设有声波匹配模块。本发明通过过滤模块对采集到的声波进行过滤,通过分类模块对经过过滤的声波进行补偿和分类,通过声波保存模块调取与所采集的目标对象波长相同的已知鸟叫,通过声波匹配模块中将所调取的已知鸟叫声与所采集到的目标对象波长进行对比和归类,将采集得到的波长与调取的波长进行对比归类,整体使得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65223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087172.1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王燕 , 邹长新 , 林乃峰 , 徐德琳 , 仇洁 , 曹秉帅 , 叶鑫 , 徐梦佳 , 顾羊羊 , 张琨 , 杨悦 , 王涛 , 闫瑞强 , 刘静 , 许小娟 , 李晓宇 , 朱莹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时段及区域确定评估周期与范围;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估指标值;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建立评估数据集,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并打分;生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报告。有益效果:本发明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既定目标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为导向,从生态效益和管理成效两个方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从而保证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监督提供技术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01652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23329.8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土保持用堆坡结构及生态修复装置,所述水土保持用堆坡结构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与之垂直的第一竖直板与第二竖直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上的横板,双向动力机构正向工作时,将驱动物料桶朝向第一竖直板水平运动,在物料桶运动一定行程过后,开合机构触发运动,打开物料桶的底部出口,且在物料桶运动的过程中,其中的土壤流出并叠加,同时防堵机构触发运动,对物料桶中的土块进行破碎处理,从而有效防止了因土块的存在而对物料桶的底部出口造成堵塞的问题,反之,双向动力机构驱动物料桶朝向第二竖直板运动,在物料桶的后一端行程中,开合机构再次对物料桶的底部出口进行封堵。
-
公开(公告)号:CN11024989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0675193.3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具体涉及坡地水土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有以下步骤:整地及施基肥、银杏栽种、芍药栽种、栽种麦冬、横向挖坑及深埋板、深坑补肥及坡地管理。本发明通过在银杏与芍药栽种之后,进行深坑添加铺设补偿肥,继续填充污泥,间隔三个月之后,在该肥料坑隔壁进行重复操作补肥,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使得植物的根须四处延伸,增大了其植物的抓土能力,并配合有麦冬,其粗壮的根须能够有效的锁住泥土中的水分,以及地表外层的泥土,两者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了泥土随着雨水流失,保证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使得坡地中的氮、磷及钾肥得以有效的保存,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