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377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72826.1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顾羊羊 , 高亚红 , 徐德琳 , 叶鑫 , 许小娟 , 王燕 , 徐梦佳 , 杨悦 , 闫瑞强 , 于颖卓 , 仇洁 , 张琨 , 刘静 , 赵阳 , 黄帅 , 林乃峰 , 刘冬 , 邹长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平原区养殖围网自动化识别方法。所述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平原区养殖围网自动化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利用影像的近红外波段和绿色波段计算影像的水色指数,然后根据水色指数的直方图统计,确定水色阈值;S2:利用该阈值进行图像二值化,利用形态学中开运算和腐蚀运算将围网区分成独立的小块,对图像使用拉普拉斯变换突出图像边界,使用二维小波变换去除影像中的椒盐噪声;S3:使用数组记录每个边界的边界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平原区养殖围网自动化识别方法具有使用多种特征并组成特征向量,更加精确的识别围网区,降低识别错误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40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90868.1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工程风沙防护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侵蚀沟的上方坡面设置沙障,并设置多条引水沟引导雨水进入侵蚀沟,且在侵蚀沟出口处建设坝体阻水;步骤二,待积水浸泡侵蚀沟,使侵蚀沟垂直截面在雨水浸泡下自然下滑形成坡面;步骤三,坡面稳定后,打开拦水坝排空侵蚀沟内积水,并在坡面上播撒狼牙刺和藏沙蒿本地固沙植被稳固坡面;步骤四,植被恢复过程中将地表径流引导到别处排水,植被恢复完成后在沟底设置水泥槽排水沟;步骤五,管护时维护坡面上方沙障减缓水流流速。本方法简单易操作,以利用积水内的泥沙对侵蚀沟进行填充并且对风沙区的坡面进行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51508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686739.5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成像技术的野外鸟类目标数量估计方法,具体涉及鸟类目标数量估计领域,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设有分类模块,所述分类模块输入端设有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输入端设有采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端设有声波保存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端设有声波匹配模块。本发明通过过滤模块对采集到的声波进行过滤,通过分类模块对经过过滤的声波进行补偿和分类,通过声波保存模块调取与所采集的目标对象波长相同的已知鸟叫,通过声波匹配模块中将所调取的已知鸟叫声与所采集到的目标对象波长进行对比和归类,将采集得到的波长与调取的波长进行对比归类,整体使得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4989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75193.3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间作银杏和芍药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方法,具体涉及坡地水土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有以下步骤:整地及施基肥、银杏栽种、芍药栽种、栽种麦冬、横向挖坑及深埋板、深坑补肥及坡地管理。本发明通过在银杏与芍药栽种之后,进行深坑添加铺设补偿肥,继续填充污泥,间隔三个月之后,在该肥料坑隔壁进行重复操作补肥,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使得植物的根须四处延伸,增大了其植物的抓土能力,并配合有麦冬,其粗壮的根须能够有效的锁住泥土中的水分,以及地表外层的泥土,两者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了泥土随着雨水流失,保证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使得坡地中的氮、磷及钾肥得以有效的保存,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58268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010347122.3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徐德琳 , 邹长新 , 林乃峰 , 王燕 , 徐梦佳 , 吴丹 , 刘冬 , 仇洁 , 顾羊羊 , 王文林 , 曹秉帅 , 叶鑫 , 杨悦 , 游广永 , 张琨 , 朱莹莹 , 张文慧 , 王涛 , 闫瑞强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遥感影像,并从遥感影像以及数据库中获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评估区域内的生态功能、保护面积、用地性质和管理能力方面的评估数据;根据评估数据分别计算评估区域的功能维护指数、面积保有指数、人类扰动指数、生态质量指数和管理能力指数;将各个指数进行累加,以得到保护成效综合指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计算保护成效综合指数,能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进行全面、准确地量化,以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实际保护成效。其可为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评估提供系统、科学、可靠、适用性较广泛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6254823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10090.9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环境修复领域的一种适用于高寒风沙区立体防沙固沙装置,包括支撑管,支撑管底部连通有收集管,收集管上设有若干渗水孔,支撑管上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铰座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管,橡胶管上两端均设有若干开口,支撑管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若干橡胶管模拟了植物种叶片的形态,削弱了风力对高寒风沙区地面的侵蚀,利用了自然界的风力对种子进行播撒,并将雨水进行储存和使用,减少了陆地上水资源的使用;固定装置能适应不同较为恶劣的环境,固沙柱利用了自然界的风力对种子进行播撒,并且能够对雨水进行蓄水,将所蓄的雨水对沙土进行灌溉,使高寒风沙区种植花棒,便于对高寒风沙区进行防沙固沙。
-
公开(公告)号:CN11158268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47122.3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徐德琳 , 邹长新 , 林乃峰 , 王燕 , 徐梦佳 , 吴丹 , 刘冬 , 仇洁 , 顾羊羊 , 王文林 , 曹秉帅 , 叶鑫 , 杨悦 , 游广永 , 张琨 , 朱莹莹 , 张文慧 , 王涛 , 闫瑞强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遥感影像,并从遥感影像以及数据库中获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评估区域内的生态功能、保护面积、用地性质和管理能力方面的评估数据;根据评估数据分别计算评估区域的功能维护指数、面积保有指数、人类扰动指数、生态质量指数和管理能力指数;将各个指数进行累加,以得到保护成效综合指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计算保护成效综合指数,能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进行全面、准确地量化,以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实际保护成效。其可为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评估提供系统、科学、可靠、适用性较广泛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042061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71675.1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1J20/12 , B01J20/30 , B01J20/28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凹凸棒土的制备方法及其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具体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凹凸棒土矿粉和去离子水,将凹凸棒土矿粉和去离子水混合于搅拌器中,以150r/min的转速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弃去上层清液以及下层沙土,得到含有凹凸棒土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离心分离后得到的凹凸棒土置于烘箱中干燥,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凹凸棒土分散于硫酸溶液中搅拌0.5~1h,然后冷却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在凹凸棒土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硅酸盐水泥和淀粉,有利于提高了凹凸棒土对于重金属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净化效率,且制备效率较高,从而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1614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127817.5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的环境评估方法,本发明涉及矿山生态评估技术领域,解决了原始的环境评估方式针对性并不强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矿山的高清图像生成其对应矿山的山体模型,再通过所构建的基面体,对山体模型内部不同区域进行相关划分,使整个山体模型划分为平整区或坡度区,并对坡度区进行再次垂直确认,基于相邻垂线之间的距离差值,将坡度区划分为高坡区或低坡区,从而将整个山体模型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基于矿山山体的整体特征,进行区域划分,方便后续进行动态修复的山体评估,识别出较为异常的相关占比值,从而快速有效的锁定异常区域,方便后续相关人员及时进行相关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47566.2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植被恢复用防风固沙装置,包括铺设于沙漠表面的多组固沙机构和对其之间进行限位固定的多组固定机构,以及安装在固定机构之间的防风机构和架设与固定机构上方的灌溉机构,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该用于生态植被恢复用防风固沙装置,通过铺设在沙漠表面的固沙机构可以进行固沙处理,种植环可以对植被进行种植加固处理,灌溉机构可以对生态植被进行灌溉处理,增加了种植时的成活率,防风机构可以对风沙进行阻隔,通过对装置的拼接安装增加了安装时的便捷性,并且使得装置可以对大面积的沙漠区域进行固沙防风沙处理,大大增加了防风固沙与植被加固质量,提高了生态植被恢复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