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10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47566.2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植被恢复用防风固沙装置,包括铺设于沙漠表面的多组固沙机构和对其之间进行限位固定的多组固定机构,以及安装在固定机构之间的防风机构和架设与固定机构上方的灌溉机构,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该用于生态植被恢复用防风固沙装置,通过铺设在沙漠表面的固沙机构可以进行固沙处理,种植环可以对植被进行种植加固处理,灌溉机构可以对生态植被进行灌溉处理,增加了种植时的成活率,防风机构可以对风沙进行阻隔,通过对装置的拼接安装增加了安装时的便捷性,并且使得装置可以对大面积的沙漠区域进行固沙防风沙处理,大大增加了防风固沙与植被加固质量,提高了生态植被恢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1404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36050.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V20/10 , G06V20/13 , G06V20/17 , G06V10/143 , G06V10/10 , G06V10/764 , G06V10/77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道路材质自动识别系统及方法。所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道路材质自动识别系统及方法包括遥感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波段选择模块、影像增强模块、图像融合模块、道路提取模块、特征提取模块、特征优化模块、分类识别模块、结果后处理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道路材质自动识别系统及方法具有通过融合不同传感器的影像数据,结合先进的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对道路材质的高精度、自动化识别,从而能够满足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和维护等领域的需求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1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296554.0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植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干旱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提升装置及方法,包括:储水组件、控制器,所述储水组件上连通设有滴灌组件,所述储水组件通过回收管连通设有若干个收集盆,所述收集盆上铰接有挡板以及用于驱使挡板转动封堵收集盆的驱动件;所述挡板上设有进口以及与进口连通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有引风扇,本申请中通过驱动件驱使挡板转动对收集盆的顶部进行封堵遮挡,使收集盆在不收集雨水时处于封闭状态,降低杂质堵塞收集盆等部件的几率,保证装置对雨水收集的能力,并且引风扇用于在挡板封堵收集盆时将外界空气引入到收集盆的内部,对收集盆、回收管进行疏通,保证装置对雨水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999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394040.9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然保护地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然保护地用违规开发行为自动识别及追踪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拍摄镜头以及处理终端,还包括可拆卸式设于无人机本体上的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基座以及多个周向均匀设于基座上的条形件,每个所述条形件上均配设有配重件,所述配重机构还包括监测部件;悬停时,通过监测部件监测无人机本体机体晃动状态,当无人机本体机体晃动幅度达到平衡介入值时,与无人机本体机体晃动时上翘部位对应的条形件中的配重件朝远离基座方向滑动调整,向机体翘起部位增加配重以抵消减小风力作用,使得无人机本体机体在风中悬停时保持平衡,保证图像拍摄稳定清晰,从而准确判断违规行为的细节及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484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58894.5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F18/27 ,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湿地固碳增汇预测系统及方法,属于湿地生态环境分析技术领域。该湿地固碳增汇预测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模型训练模块和碳储量预测模块。本发明通过数据获取模块收集待测湿地样本数据集所涉及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土壤属性数据、土壤水文特性数据和人口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块处理数据并形成数据集,模型训练模块基于样本数据集训练增强回归树模型,形成待测湿地的碳储量预测模型,通过碳储量预测模块对待测湿地未来的碳储量进行预测,根据碳储量的预测结果判断待测湿地的固碳增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4682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22016.4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N33/24 , G01N1/04 , G01N1/10 , B62D55/065 , F16F15/067 , F16M1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保护地用的移动式生态破坏智能监测装置,包括车体和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上方依次安装有相连通的收集管、收集罩,所述收集罩用于对风沙中的沙石、土壤颗粒进行捕捉,并通过收集管输送至收集箱中的收集机构中。本发明通过收集罩对沙石、土壤颗粒进行捕获后,再通过收集管输送至收集箱内部,并通过收集机构中的样本储存管进行储存,随着样本储存管内部的沙石、土壤颗粒收集数量增加,样本储存管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配合驱动机构推动收集机构整体转动,进一步将收集的沙石、土壤颗粒储存在不同的样本储存管中,实现风力侵蚀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沙石、土壤颗粒收集,并独立储存。
-
公开(公告)号:CN1191966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65105.7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湿地碳汇调节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湿地固碳增汇效应提升装置及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伸缩支柱,所述伸缩支柱的移动端上设有光伏组件、风速传感器、控制器与照射灯,所述控制器利用风速传感器检测外界风速,在风速大于预设值时,控制伸缩支柱收缩以使照射灯下移;所述照射灯上设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内设有凹透镜以及第二驱动件,本申请中通过风速传感器检测外界风速,在风速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伸缩支柱收缩,降低装置整体高度,提高装置的稳定性,降低因装置移动而导致照射区域出现偏移的几率,保证湿地固碳增汇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0685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60172.2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保护区人为干扰行为的识别装置及方法,包括:至少一个采集模块;干扰行为数据库;识别模块,电性连接采集模块和干扰行为数据库;以及,监测终端,电性连接识别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支撑柱;采集部,设于支撑柱顶部,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外壳,底部中空且设于支撑柱底部;水质检测仪,设于外壳内壁;以及,取样部,在识别结果为干扰行为时取样水体,并将取样水体送至水质检测仪的检测端进行检测。本发明在识别为干扰行为时,采集模块中的取样部取样水体送至水质检测仪的检测端进行检测并传输给监测终端,以便管理人员迅速掌握受干扰水域的水质状况,在后续可针对性的对经过人为干扰的水域进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373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148501.4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用施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用作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用施工装置支撑定位使用,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设有调节式悬浮垃圾过滤机构,三个高度缓冲调节机构的底端均固定设有搅拌悬浮机构,本发明通过搅拌轴进行稳定转动,使得沉淀在河床底端的河道垃圾搅拌至悬浮状态,通过两个定位齿条分别与两个定位齿轮啮合,两个第二过滤架移动时中间过滤的悬浮垃圾通过第一过滤架进行阻拦,使得搅拌至悬浮状态的垃圾更加容易进行收集清洁,且避免过滤时给河道内游动的生物造成围杀,通过非密封结构使得河道生物进行过滤游动,避免造成游动生物的死伤,清洁河道的同时,保护河内生物不受捕杀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0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46596.0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F18/213 , G06F18/15 , G06F18/27 , G06F18/214 , G06N3/04 , G06N3/08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23/02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汇趋势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碳汇非线性趋势提取系统进行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森林碳汇时间序列数据,形成森林碳汇时间序列数据集,森林碳汇时间序列数据为不同季节时间的植被覆盖率VCR、土壤覆盖率SCR、植被碳含量Cveg、土壤碳含量Csoil、总碳储存量Ctotal。本发明通过监测植被和土壤中的碳储存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森林的总体碳汇能力,并根据植被与土壤的碳储存量可能随季节变化而产生波动,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碳汇如何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同时在监测不同季节的碳储存量变化过程中,并根据植被与土壤的碳储存量的非线性变化对森林碳汇能力影响的规律,提取出森林碳汇的长期变化趋势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