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热负荷优化及群体热结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5040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110137292.3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热负荷优化及群体热结算方法,该方法按热量收费可以促使各个热用户在保证自己供热舒适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也能促进节能型建筑的需求,进一步安装相关智能仪表和通信设施可以实现热力公司对各热用户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各热用户之间的用热负荷协调,构建一个能源通信网络,此外为了保护各热用户的隐私,采用区块链技术对能源通信网络进行加密。本发明方法在保障热力公司的收费的同时唤起公众的节能意识,实现了对各热用户的热负荷优化,并保证了热用户的数据隐私安全。

    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蒸汽热网调度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6382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010290693.8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蒸汽热网优化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蒸汽热用户接入由热力公司主导建设的云平台;步骤S2,获取需求响应前各热用户历史负荷变化状况并对其进行态势评估并分类;步骤S3,与不同类别的热用户协定参与需求响应的机制及响应时段和负荷量,并与之签订协议;步骤S4,建立蒸汽热网优化调度模型及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步骤S5,利用优化算法对蒸汽热网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步骤S6,将基于激励与基于价格的两种调度机制的最终调度及定价方案发布在调度平台上,由热用户对使用的蒸汽量进行调节。采用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平缓蒸汽热网的负荷波动,从而降低整体的热能供应成本和运维成本。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污染物网格化监测与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87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20875.X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污染物网格化监测与评估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包括:借助工业互联网对监控区域的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得到监测结果;将大于第一阈值的污染物类型作为超标污染物;基于超标污染物得到除监控区域的其他区域产生超标污染物的污染源,并将污染源实时的排放量和气象数据输入至大气质量预估模型,形成监控区域内部的扩散污染物预测结果;基于扩散污染物预测结果与监测结果中的超标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监控区域内部的超标污染物的排放量;基于监控区域内部的超标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超标污染物,得到监控区域内部的环境评估值,使得污染物的治理效果和治理效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种氢基冷热电三联供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1412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079546.1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基冷热电三联供储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储氢回路、储热回路、热发电回路、氢基冷热电三联供回路。本发明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储氢过程、储热过程和冷热电三联供过程。本发明可以在新能源发电出力充足的时段消耗电能储氢,在需要用能的时段提供电能、热能、制冷。本发明系统可以实现电网调峰的功能,减少可再生机组装机规模剧增带来的大量弃风、弃光;为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供电、供蒸汽、供冷,保证社会民生,减少天然气和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用能灵活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957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0474783.2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用能灵活性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基于能源设备的物理特性及能源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映射模型;步骤S2,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和供应区域内的历史负荷数据,建立供需两端不确定性测试集,生成需求端在所有测试集下的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对;步骤S3,根据生成的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对,分别计算不同能流的灵活性;步骤S4,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能源系统的整体用能灵活性。本发明能够为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梯级利用和运行调度优化提供指导,增强供需两端的互动,降低系统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种计及松弛节点与压缩机的天然气网络稳态模型求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906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69222.1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松弛节点与压缩机的天然气网络稳态模型求解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基于各个载荷节点和松弛节点处的流量守恒方程,建立天然气网络稳态模型;步骤S2,构建天然气网络稳态模型对应的雅克比矩阵;步骤S3,对天然气网络稳态模型进行迭代计算,获取各个载荷节点和松弛节点的压力;步骤S4,基于节点压力计算参考节点和松弛节点处的注入天然气流量。本发明能够用于分析配置松弛节点和压缩机的天然网络,为天然气网络规划设计和运行方案分析提供基础。

    一种考虑典型日特征权重动态分配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37331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1375958.5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典型日特征权重动态分配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步骤S1,选取涵盖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典型日;步骤S2,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规划模型,所述两阶段规划模型包括上层容量规划模型和下层运行调度模型;步骤S3,将上层容量规划模型形成的机组额定容量作为典型日动态特征权重,对自然日初始特征矩阵进行不同维度的动态加权,从而获得修正的自然日初始特征矩阵,并将修正的自然日初始特征矩阵作为下层运行调度模型计算时的典型日;步骤S4,利用优化算法获得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案。本发明能够为综合能源系统提供准确有效的规划优化方法,为综合能源系统设备组合和容量配置提供指导。

    一种区域能源供热系统热泵机组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298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960898.2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区域能源供热系统热泵机组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基于实际供热系统热源运行数据信息对热源进行基于神经网络的建模,实现对区域供热系统热源的精细化调控的热泵机组供热模型基础。其次,基于负荷预测与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满足多目标调度优化函数的帕累托解集。最后,通过拥挤度计算,集合当前工况得出决策向量,对负荷分配方案进行决策,确定下一时刻调度方案。最后,结合区域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对热泵机组供热模型运行特性进行修正,提高仿真及调度系统精确度。本发明解决了区域供热系统中的热泵机组运行依赖设计数据、调度优化不足而导致的系统偏离理想工况问题,实现了系统的优化运行。

    一种蒸汽供热系统动态建模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1226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72719.X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供热系统动态建模仿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建立一维蒸汽管道动态流动模型并简化;步骤S2,利用函数空间变换法获得一维蒸汽管道动态流动模型的解析解;步骤S3,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特性建立蒸汽供热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步骤S4,对蒸汽供热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迭代求解获得仿真结果。本发明方法利用参考温度、阻力项线性化和理想气体假设简化了一维蒸汽管道动态流动模型,并引入了求解时间和截断频率,在保证求解准确性的同时提升了动态仿真模型的求解效率。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蒸汽供热系统动态仿真分析,支撑蒸汽供热系统运行调度。

    一种基于热化学吸附储能的跨季节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524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04393.5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化学吸附储能的跨季节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中心余热收集模块、热化学吸附反应模块、吸附质储液模块、储放热控制系统、吸附反应材料循环存储模块。本发明借助热化学吸附反应进行数据中心余热的吸收,并利用热化学吸附反应盐稳定安全的性能进行跨季节存储,减少了能源耗散的同时实现了能量在时间尺度上的调节。本发明将热化学吸附反应模块与吸附质储液模块进行分别设计,保证了热化学吸附反应的稳定进行,利用热化学吸附反应材料的高储热密度进行热储存也便于反应材料循环使用。本发明的实施可增强跨季节储热与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在工程应用中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