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9673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112751.6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6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配用电边缘智能体的多目标配网故障重构方法,包括:S1、构建配用电边缘智能体,S2、建立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多目标配网故障重构方法的目标函数,S3、采用ɛ‑约束法将S2中多目标问题转换为单目标问题,S4、建立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多目标配网故障重构方法的约束条件;S5、将考虑源荷随机性的不确定性优化模型转化为确定性优化问题;S6、将S2至S5的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多目标配网故障重构方法部署于配用电边缘智能体中;该方法在降低了系统整体运行成本的同时,能充分考虑了新能源和负荷功率波动性和随机性给系统带来的不稳定性,最大程度恢复负荷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134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54864.X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季节和运行状态效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两级可拓综合运行评价方法,该方法创造性地在现有方法中融入了不同季节和运行状态效应,形成了一套两级可拓的综合运行评价方法,能够逐日更新不同评估指标值、不同评估指标权重和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等级;并能够实现在特定季节和状态效应下着重突出需要引起重视的指标并自动提高或降低其权重,提高了评价准确性;本发明的可拓综合运行评价方法能够灵活地得到春秋季、夏季、冬季和不同运行状态效应下的物元可拓评价等级。本发明方法相比现有技术仅按照单一的系列指标值计算更符合实际地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3279829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748558.8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与火力发电耦合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通过梯级利用压缩空气储能过程中产生的压缩热部分替代了火力发电除氧加热自用汽。空气经多级空气压缩机压缩存储于盐穴的过程中,经若干个低温换热器和一个中温换热器以提取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储存于低温储热罐和中温储热罐中。低温储热罐中工质将高压压缩空气再热用于膨胀发电,中温储罐内工质将常温补水加热至除氧蒸汽,供给火力发电除氧器,替代除氧自用汽。该方法可大幅提升压缩空气储能效率,同时显著降低火力发电除氧自用汽量,增加其供热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996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12751.6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6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配用电边缘智能体的多目标配网故障重构方法,包括:S1、构建配用电边缘智能体,S2、建立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多目标配网故障重构方法的目标函数,S3、采用ɛ‑约束法将S2中多目标问题转换为单目标问题,S4、建立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多目标配网故障重构方法的约束条件;S5、将考虑源荷随机性的不确定性优化模型转化为确定性优化问题;S6、将S2至S5的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多目标配网故障重构方法部署于配用电边缘智能体中;该方法在降低了系统整体运行成本的同时,能充分考虑了新能源和负荷功率波动性和随机性给系统带来的不稳定性,最大程度恢复负荷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49588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225191.6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静磁场连续处理辅助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半连续发酵方法,通过在发酵全过程中施加连续的静磁场处理,以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配合该方法使用的静磁场发生装置,包括:用来放置离心管的支架,用来调节磁铁间距的滑轨,提供静磁场的条形磁铁。该装置轻便、小巧,可置入摇床进行震荡培养,通过滑轨调节实现离心管中心磁感应强度连续可调。经磁场处理得到的黏性多糖会粘附菌体,前一批次多糖发酵液排出后,部分菌体自截留于发酵体系底部,流加新鲜培养基即可实现半连续发酵,具有经济、节约、省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39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535088.7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泵升压再热的深度调峰供热品位提升系统及方法,包括除盐装置,给水箱,一级给水泵,表面式给水加热器,除氧器,二级给水泵,热泵升压再热系统,电加热蒸汽过热器,过热蒸汽隔离阀,机组凝汽器,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供热主管路,供热主管路隔离阀,抽汽旁路隔离阀,抽汽旁路。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热泵和电加热实现对高温低压蒸汽实现高温高压供热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现有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时蒸汽参数不足的现状,对热电联产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具有可行性高,可靠性强、经济性好的提高供热蒸汽温度和压力参数的系统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50384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783878.7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保温层下沉镂空特征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无线传输器、远程监测终端,用于检测工作管外部包裹的保温层在重力下沉作用下与工作管下端脱离形成的镂空层,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工作管顶端外表面、保温层底端内表面、保温层底端外表面。本发明采用在保温管道的特征位置布置温度测点和无线传输技术,结合保温层传热模型,快速、准确、实时地得到了保温管道中镂空层高度,弥补了对于蒸汽供热管道保温结构变异和镂空层状态认识的不足,为热力管道散热损失的准确计算和热网的安全高效运行调度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21923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31075.1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微能源网典型日选取与工况集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冷热电多能流主体差异、主要环境因素,选取微能源网关键数据构成典型日的特征向量;步骤S2,通过Haar小波变换对自然日特征数据进行分解,提取时频特征并构建自然日初始特征矩阵;步骤S3,考虑微能源网设备个体的容量配置信息,对自然日初始特征矩阵进行加权,得到自然日动态加权特征矩阵;步骤S4,获得自然日动态加权特征矩阵的集合,对其采用聚类方法选取典型日,并由典型日的工况构成工况集。本发明可为冷、热、电等多能流微网以及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提供一种高效、实用的典型日选取与工况集构建方法,从而指导系统分析规划与统筹调度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977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409246.4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污水泵站余热利用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余热利用装置、供暖水管道、供暖水泵、阀门和滤网。供暖水从临近热用户经供暖水管道进入余热利用装置中,余热利用装置与污水充分接触从而对供暖水进行加热,供暖水自余热利用装置出来后温度提升15℃‑18℃左右,随后经流量调节后回到热用户处。城市污水泵站位置大多网格化地分布于城市各区域,本发明利用城市污水泵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规模化利用污水余热,可实现对其周围一定半径内的用户供暖,能够显著降低城市区域供暖的能耗,并节省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266811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478972.3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Q10/06 , G06Q50/06 , F01K23/10 , F01K7/38 , F01K7/12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基于工艺划分的供热燃料成本分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划分为燃机‑余热锅炉‑汽机‑凝汽器以及燃机‑余热锅炉‑汽机‑供热(汽机部分)‑供热(原凝汽器部分)两种工艺流程;然后基于提取后的两种工艺流程,计算由热电联产取得的热力循环效率提升量;再根据汽机供热和发电各自的热消耗量占总热消耗量的比例,对热力循环效率提升量进行分配,进而对供热消耗量进行修正;最后计算燃机的发电热消耗量,与汽机热消耗量归并后计算出供热燃料成本分摊比。该方法可保证计入分摊比的供热焓降量得到充分利用,并能够鼓励热电联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外供热量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