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转化维生素D3为其活性形式的菌株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225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1330526.8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转化维生素D3为其活性形式的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高效转化维生素D3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H‑1及其应用,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0362。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H‑1能转化维生素D3为25‑OH‑VD3和1α,25‑diOH‑VD3,在底物投料量为1.0g/L的条件下,底物转化率达95%,25‑OH‑VD3浓度达26mg/L,摩尔得率4.90%;1α,25‑diOH‑VD3浓度达23mg/L,摩尔得率4.25%。

    一株恶臭假单胞菌突变菌株及其在6-羟基烟酸生物制备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7726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398624.3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恶臭假单胞菌突变菌株及其在6‑羟基烟酸生物制备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恶臭假单胞菌突变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21年3月8日,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21876。本发明的突变株Pseudomonas putida S14 mut‑5,活性为2.68U·mL‑1,是野生型的2.4倍。该菌株底物耐受性明显提高,与腈水解酶联合应用,可以转化3‑氰基吡啶累积获得6‑羟基烟酸54.5g·L‑1,其最适pH为6.0,相较于大多数偏好中性及碱性的烟酸脱氢酶,更适应工业生产条件,在工业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一种含甾醇酯的山茶油制备方法及该方法制备的山茶油

    公开(公告)号:CN11421411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52427.1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甾醇酯的山茶油制备方法及该方法制备的山茶油。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山茶油乳化、发酵、离心,加入植物甾醇,分散均匀后加入促进甾醇转化为甾醇酯的脂肪酶,分次进行酶合成反应,得到含甾醇酯的山茶油。本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制备含甾醇酯山茶油的方法中,外源添加甾醇酯可引入无用甚至有害的有机溶剂及副产物,且功效较低的问题;本方法制备的山茶油甾醇酯含量高、酸价符合食品酸价的规定,油脂品质高。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山茶油与外源添加甾醇酯的山茶油相比,更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调节血脂处于较为健康水平,同时提高皮肤损伤修复效果和速率。

    一种副干酪乳杆菌JN-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1334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386682.0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JN‑1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JN‑1,于2021年6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存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745。本发明的副干酪乳杆菌JN‑1在胃肠液中模拟消化存活率达到82%,且耐胆盐特性强,在胆盐浓度达到0.6%时,ABS能够达到14.08,此外,本发明的副干酪乳杆菌JN‑1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抑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现出明显的抑菌效应,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的副干酪乳杆菌JN‑1具有强的胃肠道消化系统的抗性及对胆盐耐受能力,能够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自发性肠炎,具有功能和风味俱佳的效果。

    一种高产谷胱甘肽毕赤酵母菌株G3-SF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7917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11361.6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谷胱甘肽毕赤酵母菌株G3‑SF及其应用,以毕赤酵母GS115为宿主,异源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的Scgsh1和Scgsh2基因,获得了GSH的过量生产,将工程菌命名为G3;在此基础上,异源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腺苷激酶Scadk1基因与血链球菌来源密码子优化后的StgshF基因,旨在增强工程菌发酵过程中的能量供应并重构GSH的合成路径。谷胱甘肽摇瓶水平最高产量可达(527.14±17.92)mg/L,胞内谷胱甘肽得率为(19.96±0.05)mg/L/OD。对所构工程菌G3‑SA进行5L发酵罐发酵,谷胱甘肽在56h最高产量为5950mg/L,胞内谷胱甘肽得率为25.54mg/L/OD,为GSH的工业生产提供新思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