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99959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510997987.3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聚磷腈微球的酚醛树脂模塑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酚醛树脂模塑料添加剂的制备技术领域。所述酚醛树脂模塑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缚酸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六氯环三磷腈与4,4’‑二羟基二苯甲酮在有机溶剂中发生缩聚反应,得溶液;步骤二,分离溶液中的固体产物,得微球;步骤三,将微球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还原,得表面含羟基的微球;步骤四,将所得微球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表面接枝聚己内酯改性,得表面接枝聚己内酯的微球。本发明的酚醛树脂模塑料添加剂具有高度交联的聚磷腈内核和柔顺的聚己内酯壳层,与酚醛树脂基体粘合力强,可提高酚醛树脂模塑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耐热性和阻燃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54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10035864.6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9/00 , C12N15/70 , C12N15/52 , C12N1/21 , C07K5/093 , C12P21/02 , A61K38/06 , A61P39/02 , A61P39/06 , A61K8/64 , A61Q19/08 , A61Q19/00 , A23L33/18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肠杆菌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蛋白突变体、基因工程菌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对来源于嗜热链球菌的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进行异源表达,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对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蛋白进行改造,对其进行定点突变,提高了酶活。本发明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并进一步提高了酶活,酶活提高了48.9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谷胱甘肽的产量。通过全细胞催化,突变体S722A的谷胱甘肽产量达到20.10mmol/L,产量和转化率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35864.6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9/00 , C12N15/70 , C12N15/52 , C12N1/21 , C07K5/093 , C12P21/02 , A61K38/06 , A61P39/02 , A61P39/06 , A61K8/64 , A61Q19/08 , A61Q19/00 , A23L33/18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肠杆菌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蛋白突变体、基因工程菌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对来源于嗜热链球菌的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进行异源表达,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对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蛋白进行改造,对其进行定点突变,提高了酶活。本发明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并进一步提高了酶活,酶活提高了48.9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谷胱甘肽的产量。通过全细胞催化,突变体S722A的谷胱甘肽产量达到20.10mmol/L,产量和转化率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070078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969753.2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羧基超支化树脂及其应用。利用双酚A缩水甘油醚,苯三甲酸以及丁二酸在三苯基膦催化下的一步法反应制备得到端羧基超支化树脂。通过投料比的控制,可以改变超支化树脂的链结构以及端羧基密度。该种超支化树脂可以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其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相溶性较好,外围羧基可以提升超支化树脂与环氧树脂间的界面结合作用。本发明技术方法制备端羧基超支化树脂的制备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备的端羧基超支化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低内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07007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969754.7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南大学
IPC: C08G59/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三磷腈的咪唑类环氧树脂潜伏型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氧树脂潜伏型固化剂的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环氧树脂潜伏型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六氯环三磷腈与对羟基苯甲醛在有机溶剂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六(对醛基苯氧基)环三磷腈;步骤二,将六(对醛基苯氧基)环三磷腈氧化,得六(对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步骤三,在一定温度下,将六(对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与咪唑类化合物按照一定摩尔比在溶剂中发生成盐反应,得基于环三磷腈的咪唑类环氧树脂潜伏型固化剂。本发明的环氧树脂潜伏型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工艺性能佳;其在室温下能够与环氧树脂长期稳定储存,并且在加热时能有效催化环氧树脂迅速进行固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5399959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97987.3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9/04 , C08G63/06 , C08L61/06 , C08L2201/02 , C08L2201/08 , C08L85/02 , C08K13/04 , C08K7/14 , C08K2003/2224 , C08K2003/387 , C08K2003/2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聚磷腈微球的酚醛树脂模塑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酚醛树脂模塑料添加剂的制备技术领域。所述酚醛树脂模塑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缚酸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六氯环三磷腈与4,4’-二羟基二苯甲酮在有机溶剂中发生缩聚反应,得溶液;步骤二,分离溶液中的固体产物,得微球;步骤三,将微球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还原,得表面含羟基的微球;步骤四,将所得微球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表面接枝聚己内酯改性,得表面接枝聚己内酯的微球。本发明的酚醛树脂模塑料添加剂具有高度交联的聚磷腈内核和柔顺的聚己内酯壳层,与酚醛树脂基体粘合力强,可提高酚醛树脂模塑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耐热性和阻燃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8105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0635539.8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酶活与热稳定性提高的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突变体及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所述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突变体选自如下任一种:其氨基酸序列由SEQ ID NO.1所示序列突变获得,所述突变为选自如下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位点发生突变:61位、218位、485位和722位。本申请通过对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shFst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进行定点突变,获得的单突变体,以及两个位点突变获得的双突变体,其酶活和热稳定性相较于野生型均具有显著提升。本申请提供的酶突变体,在生产谷胱甘肽以及构建生产谷胱甘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7917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11361.6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谷胱甘肽毕赤酵母菌株G3‑SF及其应用,以毕赤酵母GS115为宿主,异源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的Scgsh1和Scgsh2基因,获得了GSH的过量生产,将工程菌命名为G3;在此基础上,异源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腺苷激酶Scadk1基因与血链球菌来源密码子优化后的StgshF基因,旨在增强工程菌发酵过程中的能量供应并重构GSH的合成路径。谷胱甘肽摇瓶水平最高产量可达(527.14±17.92)mg/L,胞内谷胱甘肽得率为(19.96±0.05)mg/L/OD。对所构工程菌G3‑SA进行5L发酵罐发酵,谷胱甘肽在56h最高产量为5950mg/L,胞内谷胱甘肽得率为25.54mg/L/OD,为GSH的工业生产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581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35539.8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酶活与热稳定性提高的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突变体及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所述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突变体选自如下任一种:其氨基酸序列由SEQ ID NO.1所示序列突变获得,所述突变为选自如下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位点发生突变:61位、218位、485位和722位。本申请通过对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shFst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进行定点突变,获得的单突变体,以及两个位点突变获得的双突变体,其酶活和热稳定性相较于野生型均具有显著提升。本申请提供的酶突变体,在生产谷胱甘肽以及构建生产谷胱甘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7917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011361.6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谷胱甘肽毕赤酵母菌株G3‑SF及其应用,以毕赤酵母GS115为宿主,异源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的Scgsh1和Scgsh2基因,获得了GSH的过量生产,将工程菌命名为G3;在此基础上,异源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腺苷激酶Scadk1基因与血链球菌来源密码子优化后的StgshF基因,旨在增强工程菌发酵过程中的能量供应并重构GSH的合成路径。谷胱甘肽摇瓶水平最高产量可达(527.14±17.92)mg/L,胞内谷胱甘肽得率为(19.96±0.05)mg/L/OD。对所构工程菌G3‑SA进行5L发酵罐发酵,谷胱甘肽在56h最高产量为5950mg/L,胞内谷胱甘肽得率为25.54mg/L/OD,为GSH的工业生产提供新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