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30795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680016178.9

    申请日:2006-05-09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有单电池(102)并且由1个以上的上述单电池层叠而成,单电池(102)具有:MEA(4),其具有高分子电解质膜(7)和除了该高分子电解质膜(7)的周缘部以外夹住该高分子电解质膜(7)而设置的一对气体扩散层(5);一对自密封隔板(1),其夹着该MEA(4)而配设,作为整体形成板状,具有导电性的隔离部(41)以及比该隔离部(41)更有弹性的密封部(40),至少上述隔离部(41)与上述气体扩散层(5)相接触,且上述密封部(40)包围上述气体扩散层(5)而与上述高分子电解质膜(7)的周缘部相接触;在上述自密封隔板(1)上形成容纳形成于上述气体扩散层(5)的外表面的周缘部的隆起部(51)的低部(11),在该低部(11)配设上述密封部(40)。

    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及其运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69308C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480000035.X

    申请日:2004-02-19

    Abstract: 一种可以抑制在低负载运转时发生液泛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具有叠层了含有氧化剂气体通路沟槽的阴极侧隔板和含有燃料气体通路沟槽的阳极侧隔板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叠层体(10),一部分或全部的前述氧化剂气体通路沟槽形成氧化剂气体单位通路(22a、22b),该通路从前述阴极侧隔板输入后直至输出,一部分或全部的前述燃料气体通路沟槽形成燃料气体单位通路(21a、21b),该通路从前述阳极侧隔板输入后直至输出,在前述电池单元叠层体中可以将2个或2个以上的前述氧化剂气体单位通路(22a、22b),2个或2个以上的前述燃料气体单位通路(21a、21b)并联或串联连接,氧化剂气体单位通路(22a、22b)之间、燃料气体单位通路(21a、21b)之间并联的连接使得气体流动的方向位于不和重力相反的方向上。

    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电极结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10362C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02800707.7

    申请日:2002-0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即使在使用薄的质子传导性高分子膜的场合,其质子传导性高分子膜和催化剂层也没有损伤的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电极结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有:在第1形状保持膜的一面上层积质子传导性高分子膜的工序、在所述质子传导性高分子膜上形成第1催化剂层的工序、在所述质子传导性高分子膜的第1催化剂层一侧的面上结合形状保持体的工序、把第1形状保持膜从所述质子传导性高分子膜上剥离的工序和在剥离所露出的所述质子传导性高分子膜上形成第2催化剂层的工序。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10773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580002266.9

    申请日:2005-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H01M8/0254 H01M8/0271 H01M8/1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其中阳极侧隔板和阴极侧隔板中的至少一个是由具有向气体扩散层突起的凸状的主界面、以及围绕该主界面的外周边缘部制成的。主界面的平均厚度制成比外周边缘部的平均厚度厚。主界面最厚部分与外周边缘部的平均厚度之间的差值Δt为5-30μm。结果,通过充分地压缩垫圈能够显示密封效果而不发生气体泄漏,气体扩散层与隔板之间的电阻(接触电阻)的增加能够得到抑制,并且能够避免由于气体扩散层堵塞气流通道而引起的压力损失增加和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损害。

    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93661C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01820015.X

    申请日:2001-12-04

    Abstract: 一种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及其运行方法,该方法具备下述流通手段,即有配置在夹着氢离子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位置上的一对电极以及对所述一电极提供排出燃料气体,对所述另一电极提供排出氧化剂气体的供给排出手段的单体电池,通过导电性隔板叠层,使冷却所述电极用冷却媒体流动用的流通手段。从所述燃料气体供给量、所述燃料气体加湿量、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量、所述氧化剂气体加湿量、所述冷却媒体的流量或温度,或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的输出电流值中至少选择一个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冷却媒体的入口温度(Twin(℃))或冷却媒体的出口温度(Twout(℃))为60℃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