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2543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70850.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389 , G01R31/396 , G01R31/367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的锂离子电池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步骤、基于深度学习的阻抗谱分析步骤和故障检测步骤,通过快速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提高电化学阻抗谱采样速率,再利用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或故障检测算法对电化学阻抗谱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后的模型对实时测量阻抗谱进行分析,辨识锂离子电池阻抗谱异常情况与异常类型,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无损检测,保障检测的有效度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402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210144057.3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新能源群体车辆热失控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步骤:电池数据预处理;建立新能源车辆群体;建立云端电池模型;提取热失控诱因的热失控概率信息增益;热失控预警。该方法可实现对单车热失控的精细化数字孪生建模,对车辆群体热失控行为的群体数字孪生建模,并给出群体车辆中发生热失控的概率排序,为新能源汽车厂商与电池厂商提供针对单车的热失控预警信息与电池状态信息,将无法定量评估的单车热失控风险转换为在车辆群体中评估其热失控概率,实现对单车热失控概率的定量描述,实现对单车热失控事件的预测与群体热失控风险的综合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13017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005890.0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车协作车载充电装置,包括主车车载充电器,主车动力电池组、从车动力电池组,主车电池管理系统、从车电池管理系统,主车整车控制器、从车整车控制器,IGBT阵列以及增设充电枪;在主车整车控制器作用下,通过增设充电枪连接更多车辆的动力电池组,共用同一台充电桩充电;由整车控制器控制IGBT阵列选择接入车载充电器的动力电池组充电,使动力电池组均处于脉冲充电‑静置的循环充电过程中,解决多辆电动汽车无法使用同一个充电桩充电的问题;保持车载充电器的持续输出,提高车载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利用能力,解决单车充电后期时车载充电器充电功率利用能力低的矛盾,降低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车协作车载充电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771691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16579.9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赛博物理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动力电池管理装置及方法,在赛博空间内建立集成化虚拟系统,在物理空间内建立实体电池系统,通过信息交互系统完成赛博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虚拟映射与实体信息安全传输,进而依据集成化虚拟系统优化的决策来实现实体电池系统的高效、协同控制,并将反馈信息传回集成化虚拟系统完成反馈驱动,从而能够实现动力电池组未来性能演化衰减预测、故障监测和预警等多种复杂功能,并且实现了优化控制决策的滚动更新,完成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精确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148336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0237424.2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9B2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故障模拟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先建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测模型,利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测模型进行生热估计,再基于原边副边的无线能量传输原理设置锂离子电池的模拟单体,计算模拟单体相应参数的期望值,再对原边相应参数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模拟单体对对应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发热故障的精确模拟,对模拟单体进行采样获得温度场分布并返回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测模型再次进行生热计算进而再次调节原边相应参数,循环上述步骤以完成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故障模拟。本发明利用原边副边的无线能量原理来构建锂离子电池的模拟单体进行实验,模拟锂离子电池模组内某单体充电过程发生热失控,并非采用真实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及模组,故能够重复利用并且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实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8725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34892.2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392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电池老化后高速冲击试验方法,属于电池安全领域,其主要原理是针对无人机所用的电池模组,进行无人机工作工况老化试验,老化结束后对该电池进行高速冲击的试验测试,模拟无人机在经历工况老化后与航空器相撞的情况。高速撞击后对无人机电池进行评估,在不发生爆炸爆燃以及明显形变的基础上,评价高速冲击对老化电池的损伤,且评估其是否能够继续使用。本发明可以较好地评估无人机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能,以及对于抗高速冲击的耐受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61954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381806.5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通信息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包括交通信息数据获取步骤、驾驶工况信息预测步骤和需求功率计算及分配步骤,通过将智能交通系统获得的交通信息用在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中,实现动力在不同动力源之间的优良分配,从而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尾气排放性能;采用分层结构设计进行混合动力汽车能量优化控制,更高效地计算车辆需求功率,实现优良控制;基于网联环境下,使用马尔科夫链算法预测汽车未来的驾驶工况信息,以获得车辆的最优需求功率;采用基于全局动态规划算法的下层控制器,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和能量状态SOE控制在预设合理范围内,进行车辆能量管理的最优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901004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126664.5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52 , G01R31/3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内短路检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以目前车载电池串并联拓扑结构为基础,利用车载动力电池串并联结构主干路上串联的电流传感器并在车载动力电池串并联结构的至少一个支路上串联电流传感器,然后采集支路上的电流传感器测量的支路电流和主干路上的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总电流,获取两者的比例关系,并检测所述比例关系的变化,将检测到的所述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判断车载动力电池内是否发生短路。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到车载电池局部内短路,并根据判定内短路发生的区域,有效防止车载电池因内短路现象而产生的热失控等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26611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910458265.9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航天器间无线配电系统,基于传统LCC拓扑结构改进,其发射端LCC补偿电路包括原边补偿电感、原边第一串联补偿电容和原边并联补偿电容,接收端LCC补偿电路包括副边第一串联补偿电容、副边并联补偿电容和副边补偿电感,还包括与原边补偿电感串联的第一开关、相互串联的第二开关和原边第二串联补偿电容、与副边补偿电感串联的第三开关以及相互串联的第四开关和副边第二串联补偿电容,且第二开关和原边第二串联补偿电容的串联支路与第一开关、原边补偿电感和原边第一串联补偿电容的串联支路并联,第四开关和副边第二串联补偿电容的串联支路与第三开关、副边补偿电感和副边第一串联补偿电容的串联支路并联,兼顾传输距离与能量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52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944152.2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9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热导率相变材料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系统包括:电子膨胀阀(1)、蒸发器(2)、压缩机(3)、带流道箱体(4)、冷媒流道(5)、相变材料(6),动力电池周围先填充一种由碳纳米管分散液与MXene分散液冻干形成的气凝胶作为传热介质,再将石蜡融化后灌入气凝胶中,同时具有石蜡高相变潜热和气凝胶高热导率。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高导热率材料快速传给相变材料,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发生固液相变,在保持相变温度的同时,吸收了大量热量。相变材料外侧布置带有流道的冷板,将相变材料吸收的热量及时带走。冷板内流道直接连接车用空调系统,冷却介质为空调的冷媒,通过控制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制冷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