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星内超高速数据激光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28637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361776.X

    申请日:2017-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星内超高速数据激光传输系统,其包括激光调制模块和激光解调模块,所述激光调制模块和所述激光解调模块分别将电信号调制为光信号和将光信号解调为电信号,所述激光调制模块和所述激光解调模块均采用强度调制和波分复用技术,实现210Gbps至280Gbps的高速率通信传输。这样采用强度调制和波分复用的通信体制进行信号传输,传输信号清晰,码间串扰和信噪比性能较好;在发射端数据整合模块和接收端数据整合模块均采用数据锁存器和移位寄存器链,进行数据整合;发射天线模块采用模块采用透镜式天线,用于增加激光发射角;接收天线模块采用多模光纤或带有单模光纤尾纤的微透镜整列来接收,用于增大接收面积。

    UHF频段带状线馈电的星载双圆极化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740399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612082.9

    申请日:2017-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 H01Q1/521 H01Q15/24 H01Q21/00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隔离度、可覆盖所有方向、结构简单和重量轻的UHF频段带状线馈电的星载双圆极化天线,属于天线设计领域。所述天线包括四组斜装振子组件、四个接线针、天线电路板和馈电网络;四组斜装振子组件分别固定在天线电路板的四角;天线电路板上设置四个焊孔;每组斜装振子组件的末端通过一个接线针与一个焊孔焊接在一起;天线电路板为多层板,馈电网络设置在多层板中;馈电网络利用带状线段组成的混合器与移相器结合构成了高隔离度的双通道,有效抑制了双发射机共用天线可能引起的交调问题,两通道的组合有效实现了天线的圆极化特性,波束基本可以覆盖所有方向。

    用于卫星上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624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370660.2

    申请日:2017-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25 H01F27/306 H01F38/14 H01F2038/14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卫星上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装置及方法,所述用于卫星上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装置包括:谐振式磁耦合变压器、初级控制装置及次级控制装置;所述谐振式磁耦合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之间通过磁耦合进行无线能量的传输;所述初级控制装置,与所述初级线圈连接,用于将输入直流转换所述初级线圈所需的脉冲电流,并将所述脉冲电流输入到所述初级线圈,并通过控制所述脉冲电流的频率使所述谐振式磁耦合变压器工作在谐振频率;所述次级控制装置,与所述次级线圈相连,用于将所述次级线圈通过磁耦合从所述初级线圈接收的为交流的次级电流转换成输出直流电输出。

    基于标准化模块的卫星快速构建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311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349784.2

    申请日:2017-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8/20 H04B7/1851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标准化模块的卫星快速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标准化模块组成,具体包括:共用组件子系统,用于提供共用组件;专用组件子系统,用于根据待研制的卫星平台的任务需求及指标参数,提供满足任务需求及指标参数的专用组件;软件子系统包括:标准化件构件库,标准化件构件库中包括:满足提供特定功能的标准化件构件;重构子系统包括:核心控制组件,核心控制组件用于提供计算服务和通信服务;重构子系统用于根据任务需求及指标参数,选择标准化软件构件及共用组件,并将标准化件构件加载到共用组件、专用组件及核心控制组件中,并按信息网络的组网配置信息,形成卫星平台的内部网络并建成可进行外部通信的卫星平台。

    批量MEMS陀螺信息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2678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076430.7

    申请日:2013-03-11

    Abstract: 批量MEMS陀螺信息融合方法,属于MEMS陀螺信息整合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采用现有针对单一的陀螺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对多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运算量大及输出结果精度低的问题。它将批量MEMS陀螺均分成N组陀螺阵列;采用初级融合模块对每组陀螺阵列中所有MEMS陀螺采集获取的数据进行基于支持度的初级融合,获得每组陀螺阵列的融合数据;再通过时间序列模型获得对应的状态空间方程;再进行多级序贯式滤波,获得第N级融合状态估计值,经提取获得批量MEMS陀螺k时刻融合后的角速度。本发明用于批量MEMS陀螺信息的融合。

    一种无动力缆绳辅助的空间站有效载荷返回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0385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177367.7

    申请日:2011-06-28

    Abstract: 一种无动力缆绳辅助的空间站有效载荷返回方法,它涉及一种空间站有效载荷返回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空间站有效载荷返回技术因受制于发射窗口的限制,致使有效载荷返回成本高,无法满足空间站有效载荷及时、有效、低成本的返回需求的问题。主要步骤:设定离轨点目标参数tn和L;建立期望的缆绳最优展开轨迹;控制当前缆绳的展开状态参数与期望值一致;控制张力;控制返回舱的运动轨迹;判断返回舱是否到达预定位置;展开释放结束。可广泛应用于空间站或低轨道天基平台的有效载荷返回。

    一种两自由度非线性吸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05430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54714.9

    申请日:2012-07-04

    Abstract: 一种两自由度非线性吸振装置,它涉及一种吸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两自由度非线性吸振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线性刚度吸振器只在其固有频率处有效,对于不在其固有频率处的振动不能进行有效吸振的问题。本发明的两个第一支撑架由上至下并排平行设置,第一弹性弦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第一支撑架连接,第一弹性弦的中部与第一质量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架由上至下并排平行设置在第一质量块另一端的端面上,第二弹性弦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第二支撑架连接,第二质量块的一端端面与第一质量块另一端端面的中部连接,第二质量块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弦的中部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机械、土木、电器设备等领域减震和噪声的控制。

    一种基于绳系卫星平台的对地观测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0409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210004582.1

    申请日:2012-01-09

    Abstract: 一种基于绳系卫星平台的对地观测系统和方法,涉及一种空间对地观测系统和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目的是针对以往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系统依靠地球引力自然形成的空间构形,由于子星绕着母星转,难以形成子星、母星相对于地球上被观测位置的稳定的干涉角度,因此不能实现全轨道探测的问题。该系统包括:母星、系绳、释放结构和天线。首先确认系统各部分功能正常,将天线释放到指定位置;使天线向地面某一点连线与母星向地面该点连线的夹角是稳定不变的;测试数据传输是否正常;母星确定观测目标,将目标信息传送给天线,通过控制天线姿态完成对目标的跟踪测量;天线将测量数据回传给母星。实现地面的全轨道探测。

    一种集导航、地形获取与地表探测为一体的空间天体科学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944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47601.3

    申请日:2011-12-28

    Abstract: 一种集导航、地形获取与地表探测为一体的空间天体科学探测方法,涉及空间天体探测方法,为了解决当前空间探测方法中,对目标天体地形数据获取与地表探测几乎不能同时展开和整体探测周期长的问题。中心卫星携带N颗微小卫星、N×(2+M)颗纳卫星和K个微型漫游车,由运载器发射进入目标天体绕飞轨道;中心卫星将各自携带M颗导航型纳卫星的N颗微小卫星分别释放至N条轨道上,形成目标天体导航系统;N颗微小卫星再各自释放2颗干涉测量型纳卫星获取地形数据;中心卫星携带微型漫游车着陆目标天体后,释放K个微型漫游车,漫游车根据纳卫星获取的数据,对目标天体表面进行科学探测。它用于空间天体探测。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灯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60531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291570.7

    申请日:2011-09-30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灯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十字路口安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探测路口车流量和正在十字路口等待车辆排队的长度,并将采集的路口车辆信息实施的发送给交通信号灯控制节点,由软件算法自适应的计算红绿灯的时间长度,并自动调整红绿灯的时长,有效的减少车辆等候的时间,从而提高十字交叉路口处车辆行驶的效率,提高交通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该系统还能够避免破路布置管线的麻烦,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安装的优点,适合于在交通部门进行推广和普及。

Patent Agency Ranking